首页期刊导航|遥感信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遥感信息
遥感信息

张继贤

双月刊

1000-3177

remotesensing@casm.ac.cn

010-88217813

100039

北京海淀区北太平路16号

遥感信息/Journal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顾及溢出效应的城市生态空间对PM2.5污染的影响

    何利杰黄炉斌樊玉霞韦晶...
    8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城市是中国空气污染的重点治理区域,但现有研究聚焦于如何从源头上减少人为污染排放,鲜少关注如何通过优化城市生态结构以提升存量生态空间的环境效益,进而削减既定人为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鉴于此,文章以空气污染较为严重且生态用地较为紧张的武汉市为例,利用高分辨率、高精度PM2.5数据,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与多元回归模型,探析了 2000-2020年武汉市不同结构的城市生态空间对PM2.5污染的削减作用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城市生态空间可以显著地削减PM2.5污染,3期直接削减量分别为7.62 μg/m3、16.52 μg/m3和3.64 μg/m3,直接削减作用是城市生态空间削减PM2.5污染的主要渠道;武汉市城市生态空间在削减PM2.5污染时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通过溢出效应产生的间接削减量分别为2.13 μg/m3、2.77 μg/m3和0.93 μg/m3,远小于直接削减量,但也不容忽视;当生态空间规模一定时,不同结构的城市生态空间对PM2.5污染的直接削减作用一致,而间接削减作用存在显著差异,相比于面状结构,线状生态空间对PM2.5污染的间接削减作用更为明显,且随着规模的增加,差异越显著.该研究结果既可以丰富城市生态空间的环境效应研究视角,又可以为兼具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重压力的大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提供新思维.

    城市生态空间PM2.5污染空间溢出效应生态空间结构

    基于多源卫星遥感的中国城市绿地大气污染削减作用研究:Ⅰ.大气污染颗粒物

    么嘉棋吴舒祺冀新慧胡朵朵...
    9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颗粒物是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文章利用数学模型和多源卫星遥感数据,量化了 2000-2020年中国城市绿地对PM2.5和PM10的削减量,并分析了其时空变化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植被对PM的干沉降作用呈现先波动上升再下降趋势,这种变化是因为地方政策驱动下的大气污染物颗粒物浓度骤降导致的;干沉降作用优势树种依次为:常绿阔叶>落叶阔叶>常绿针叶>落叶针叶,其中阔叶林总体占干沉降总量的89.22%;PM2.5削减量与环境影响因子在时域空间上的相干性要比PM10更加复杂,解释PM变化的最佳变量为降水.关于城市绿地干沉降作用的结论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干沉降效应大气污染UFORE小波相干时空分析

    基于摄站点云的巡视器相对定位方法

    赵洪涛
    106-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特征点法巡视器相对定位受摄站间距离及影像视角变化影响,导致相对定位失效的情况,结合着陆器降落序列影像及巡视器导航影像提出了一种基于点云配准的巡视器相对定位方法.首先,依托降落序列影像恢复着陆区三维点云作为基准底图,并获取着陆点初始位置;其次,利用附加残差模块的多尺度代价聚合立体匹配方法对巡视器摄站区域进行精密三维重建;最后,结合着陆区三维点云与摄站点云利用SAC-IA+ICP方法进行点云配准,并通过RANSAC获取可靠的巡视器相对定位参数.开展了嫦娥四号巡视器相对定位实验.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较传统光束法平差定位结果在x方向和y方向平均误差优于0.56 m和0.52 m,最大误差优于0.11 m,表明该方法可为巡视器智能感知与长距离导航定位提供一定的参考.

    玉兔二号相对定位多尺度代价聚合SFM点云配准

    基于FY4A静止卫星的植被NPP估算及时空分布——以多云雨山区重庆市为例

    张继范莉陈艳英赵磊...
    115-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搭载光学载荷的静止卫星因其具有高频观测的特性,在缺乏有效光学数据的多云雨地区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至今利用静止卫星在我国西南多云雨山区开展植被NPP(net primary productivity)的监测评估还十分缺乏.以重庆市为研究区,基于FY4A静止卫星数据计算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ANUSPLIN软件插值的气象栅格数据,使用CASA模型估算了 2021年植被NPP,并分析其时空分布.FY4A-NDVI与MODIS-NDVI的验证结果表明,二者的时空一致性较好,为估算植被NPP提供了可靠的模型输入数据.FY4A-NPP与NMC-NPP、MODIS-NPP产品的验证结果均表现出较高的时空一致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5和0.84.基于FY4A-NPP的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植被NPP在年内呈先增后减的变化,在季节上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植被NPP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重庆市东北部区县,低值区分布在重庆市西部和中心城区区县.该研究结果可为静止卫星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静止卫星FY4A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多云雨山区

    基于GBDT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空间化

    韩成龙朱创业
    125-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GDP空间化存在的精度偏低、运算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产业结构空间化方法.文章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研究区域,将各区县产业产值空间化为1 km×1 km的精度,利用GBDT和RF算法,基于多源数据,对产业产值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发现: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可以达到0.91;GBDT模型性能表现优于RF模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第一产业高值区集中在乌江、涪江、沱江一带,低值区位于南部平原;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集中在成都、重庆两大城市,存在"极化"现象.该研究成果对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产业协同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产业结构空间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机器学习GBDT夜间灯光产业结构空间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级联语义分割和边缘检测的GF-2影像耕地提取

    尚华胜甘淑袁希平朱智富...
    13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山地丘陵区的坡耕地和小面积耕地碎片边界模糊不清、分类提取困难的问题,以GF-2影像为数据源,提出了一种级联语义分割和边缘检测模型的遥感影像耕地信息提取方法.首先,针对不同类型耕地的特点选择级联方式;其次,将耕地边缘作为独立的特征类别,结合改进U-Net、Deeplab V3+和DexiNed模型,融合面特征和线特征,使得耕地边缘特征与语义特征能够进行互补,从而提高耕地提取的准确性,实现对复杂地形背景噪声的抑制和不同类型耕地的提取.实验结果表明,对比单一模型Deeplab V3+和U-Net,级联模型的耕地信息提取的总体精度、Kappa系数和F1值均有大幅度提升,针对不同类型耕地级联模型提取的耕地结果更接近真实耕地标注,漏提、误提区域远低于单一模型.

    耕地信息语义分割边缘检测GF-2影像丘陵山区

    基于结构重参数化的遥感影像超分轻量化重建方法

    边佳明刘烨陈军
    144-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遥感影像成像过程中各种因素导致获取的影像分辨率较低进而难以达到预期观测效果,需要借助超分辨率重建技术实现质量增强.然而,大多数遥感影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集中于提升超分网络模型的性能,忽略推理速度对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同样重要.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结构重参数化的遥感影像超分轻量化重建方法,在推理时通过参数等价转换减少模型参数和浮点运算数,从而实现更快的推理速度.采用AID与NWPU-RESISC45遥感数据集进行实验,根据典型评估指标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性,将本文提出的ECBASR方法与经典的超分重建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ECBASR取得了良好的重建性能,大幅减少了运行占用内存,加快了推理速度.

    遥感影像超分辨率重建卷积神经网络轻量化模型结构重参数化

    海南岛集中式光伏电站选址综合定量评估

    宁湘宇邬明权牛铮
    153-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光伏电站选址研究以定性化研究为主,投资因素考虑不足,难以直接支持光伏电站投资决策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光伏电站选址大数据综合定量评估方法.以海南岛为研究区,利用多源遥感和地理信息数据,将影响光伏电站建设选址的因素归纳为限制性因素、资源性因素、经济性因素与投资性因素4大类,构建了光伏电站选址和投资决策的评价体系,其中投资性因素方面主要考虑了预计发电量、建设规模与成本、投资回收周期与投资所需金额等.利用ArcGIS对各类影响因素进行空间分析,得到各因素分级图层.将各因素按照影响大小进行加权综合分级评价,得到各像元光伏选址综合分级评价结果,包括海南岛很适宜、较适宜、低适宜和禁止开发4大类别.研究成果不仅可直接服务于海南省光伏电站选址投资决策,还可以服务于海南省光伏电站建设规划,同时该方法可为其他地区光伏选址提供借鉴.

    新能源光伏电站海南岛建设选址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RH-CUnet:嵌入边缘和角点的传统村落建筑物提取

    朱梓萌李少丹郑东博薛彭帅...
    166-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村落建筑物作为珍贵的文化资源,快速、准确地获取传统村落建筑物信息,对保护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在利用遥感图像识别农村建筑物,尤其是传统村落建筑物时,存在漏检、错检、轮廓失真、角点不规则等问题.针对此问题,文章提出了 RH-CUnet模型.该模型以U-Net网络为基础,通过嵌入边缘识别网络和角点检测算法来提高模型对建筑物的边缘、角点的关注度,从而实现传统村落建筑物的精确提取.实验结果表明,在自制的传统村落建筑物数据集和WHU建筑物数据集上,该方法提取的建筑物更加完整,轮廓形状平滑,边角清晰,且在precision、recall、F1-score、IoU、BoundF和VNE 6种评价指标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RH-CUnet模型有效地提高了传统村落建筑物的提取精度,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U-Net传统村落建筑物边缘识别网络角点检测建筑物提取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洞庭湖流域时空演变研究

    傅铭哲郑渊茂钱长照贺秋华...
    174-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洞庭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主要原因包括自然灾害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正确获取流域时空演变趋势对于保护和建设洞庭湖流域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文章基于2017-2021年遥感数据,采用NDWI水体指数阈值法(标准化差异水体指数),分析了洞庭湖在此期间的湖泊流域面积变化趋势,研究了流域重心的迁移趋势,探讨了流域关键问题和脆弱环节.结果表明,大通湖在2017年至2021年3月下旬期间水域变化不大,保持在稳定状态.通江湖泊水域面积变化相对比较大,尤其2019年相比2018年呈断崖式萎缩,由2018年的863 km2萎缩到2019年的648.02 km2,减幅214.98 km2.影响湖泊演变的气象因素中,降雨与气温相关性最高.该研究成果可为洞庭湖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措施的制定和科学规划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遥感数据洞庭湖流域NDWI时空演变重心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