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研究与发展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研究与发展管理
研究与发展管理

骆品亮

双月刊

1004-8308

rdmana@fudan.edu.cn

021-65643679

200433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内

研究与发展管理/Journal R & D Management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在国家教育部支持下,由复旦和全国高校科研管理研究会主办的综合性科技管理学术刊物,主编为郑绍濂教授,编辑部设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刊物主要刊登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应用方面的管理研究论文,面向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广大科技人员、科技管理人员、科技管理研究人员和有关专业的研究生,以及其他有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战略认知差异会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吗?——基于文本主题分析的实证研究

    古志辉王兰
    137-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创新的边际贡献超过传统物质性生产要素,企业技术创新优势更多源于管理者认知的转变,而不再由异质性的资源所决定.本文探讨了行业场景中管理者的战略认知相较于行业共享信念之间的差异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同时考虑了探索式学习与知识组合多样性在其中所发挥的路径传导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管理者的战略认知差异能够显著促进以专利申请量为表征的技术创新数量,提高以专利外部引用为表征的技术创新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探索式学习和知识组合多样性在战略认知差异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受到来自家族权威和行政制度的干预,管理者的战略认知差异在非家族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样本中表现出更为显著的技术创新效果.研究结论从战略认知差异视角拓展了技术创新的前因研究,同时为理解中国企业的创新决策逻辑、探究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提供了理论参考.

    战略认知差异技术创新探索式学习知识组合多样性文本主题分析

    多维邻近性对国际技术标准生存时间的影响研究——基于ITU国际技术标准生存分析

    周青陈佩夫毛崇峰杨伟...
    149-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技术快速变革和迭代的时代背景下,构建技术标准联盟是各类组织适应技术快速发展的必要手段.技术标准联盟的组织构成正在朝着跨国化和多样化发展,联盟成员间特征差异程度的提升对技术标准生存时间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协同创新理论,基于2010-2021年ITU国际技术标准联盟的相关数据,运用生存分析方法,分析多维邻近性与技术标准生存时间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地理邻近性与技术邻近性能显著提高ITU国际技术标准生存时间;组织邻近性与制度邻近性对ITU国际技术标准生存时间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地理邻近性与技术邻近性、组织邻近性与制度邻近性的交互作用对ITU国际技术标准生存时间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地理邻近性与组织邻近性、地理邻近性与制度邻近性、技术邻近性与组织邻近性以及技术邻近性与制度邻近性的交互作用对ITU国际技术标准生存时间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技术标准联盟协同创新的理论解释,丰富了技术标准生存时间驱动因素的理论成果,可为我国信息和通信技术行业国际技术标准制定的管理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技术标准联盟技术标准生存时间多维邻近性生存分析

    建设大学创新体系,服务有组织科研——以清华大学为例

    刘奕群邱垚
    163-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大学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需进一步明确大学创新体系的角色定位,营造创新生态,加强有组织科研.本文结合清华大学科研管理实践,提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新体系的独特价值,即发挥知识流转枢纽作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协作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并论述了在推进有组织科研背景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新体系的建设路径,以期为高校完善大学创新体系,服务有组织科研,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理论支撑.

    大学创新体系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有组织科研

    高校强化有组织科技创新的思考和实践

    朱才朝夏杉珊肖韶
    169-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速建设科技强国,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党和国家在新征程对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提出的新要求.高校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组成部分,应切实担负起推动科技创新的使命担当和历史责任,加强有组织科研,持续优化创新体系,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而高校加强有组织科研的路径和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本文分析总结了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高校在科技创新上的主要做法,梳理了国内重点高校在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有组织科研方面的重点举措,并结合重庆大学在强化有组织科技创新方面的实践经验,从加强与国家需求紧密对接、完善创新体系、推进技术科学发展、完善人才流动机制等方面提出强化有组织科技创新的意见和建议,为我国高校推动有组织科研、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有组织科技创新高校学科交叉对策建议创新实践

    我国研究型高校如何高质量开展有组织科研——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

    龙志刘采云
    175-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有组织科研,是对国家战略导向与市场需求的有机整合,是新战略机遇时期对高校科研模式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分析了研究型高校有组织科研的现状,并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论述了学校在有组织科研方面采取的实践举措及积极成效.面对当前全球科技领域的战略博弈,我国研究型高校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进一步发挥科研优势,持续提升有组织科研的战略能力.

    有组织科研战略导向研究型大学

    研究型大学校院联动有组织科研的实践与探索——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

    戴智华谭华王婷
    181-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开展有组织科研以及和涉海单位协同开展"大海洋"行动计划专项的实践,从职能定位、管理方式、组织形式等维度探究了研究型大学校院联动有组织科研运行的机制.二级学院采用闭环全生命周期科研创新管理模式,探索形成了科研区域协同创新管理模式,并探索融入上海临港进行有组织的科研合作,为研究型大学校院联动开展有组织科研提供了最佳实践标杆案例."大海洋"行动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有组织地从多学科交叉创新、创新基地建设、优势资源导入、组织机制建设等方面,以需求导向和平台化布局开展协同攻关,形成一种产学研用融通全链条生态体系科研发展模式.研究结论可为我国研究型大学校院联动开展有组织科研实践提供参考.

    研究型大学校院联动有组织科研

    征稿启事

    封3-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