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疗装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疗装备
医疗装备

马永春

月刊

1002-2376

YLZBZZS@126.com

010-62016364,62386155

100011

北京北三环中路2号

医疗装备/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Device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卫生部所属一级协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的会刊,是国家级重点媒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浸提条件对医疗器械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结果的影响

    王蕊宋伟贺学英徐爽...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浸提条件(浸提 24、72 h)对医疗器械体外细胞毒性试验中细胞生长与细胞毒性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含血清MEM细胞培养液作为浸提介质,按照GB/T 16886.12-2017 推荐的浸提比例,将空白对照品、阴性对照品及 5 种不同医疗器械常用材料样品在(37±1)℃条件下分别浸提 24、72 h,依据GB/T 16886.5-2017 中的MTT法进行试验.比较浸提 24、72 h对细胞生长与细胞毒性结果的影响.结果 与浸提 24 h比较,浸提72 h后空白对照组吸光度偏低,相对偏差为-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检样品试验结果显示,样品1、样品2有细胞毒性,样品3和样品5无细胞毒性,浸提24、72 h结果一致,相对增殖率(RGR)变化小;样品 4 有细胞毒性,但浸提 72 h后RGR明显降低,降低幅度为 93.7%,提示有毒物质溶出量增多.结论 结合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确认延长浸提时间至 72 h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可以忽略.对于被检样品组,延长浸提时间至 72 h各样品RGR呈降低趋势.对于RGR>80%、<60%的医疗器械样品,浸提24、72 h的评价结果一致,评价风险较小.而对于RGR处于临界值(60%~80%)的医疗器械样品,浸提 24、72 h的结果可能不一致,评价风险较大,尤其是长期接触人体的医疗器械,建议采取浸提 72 h的条件进行体外细胞毒性试验,以降低评价风险.

    细胞毒性试验体外MTT法浸提

    从COSO框架视角谈公立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的内部控制要点

    郭云波雷家玉余东江
    47-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疗设备是医院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采购业务由于专业性强、更新快、涉及资金量大,而成为各级公立医院管理的难点和重点,也是医院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均要求加强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的采购管理.该研究以COSO框架为理论基础,梳理和分析医疗设备采购环节的风险点,提出从健全组织架构、识别与控制采购全流程风险、推进信息共享、构建协同联动机制 4 个方面加强医疗设备采购的内部控制,从而有效降低管理风险、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COSO框架医疗设备采购内部控制

    某三甲中医院实施"三基三严"培训考核的效果

    陈周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适应医疗发展和医改进程,提高青年医(技)师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提升医疗质量,某三甲中医院针对青年医(技)师实施"三基三严"培训考核."三基三严"培训考核由分管院长、医务处主任及各临床医技科室科主任组成领导小组专职负责,内容包括"三基"理论与临床操作技能,采用院级培训和科室培训两种方式,考核内容与频次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2019-2023 年医院青年医(技)师的"三基"理论与临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上升,实现了促进医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结构、保障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增强公共卫生防御能力的目标.

    "三基三严"培训考核人才培养医院医疗质量学术活动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优化手术室病理标本送检流程中的应用

    尚艳芬尚婷婷蔡宇倩胡晶晶...
    56-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手术室病理标本送检流程优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2021 年 7-12 月医院手术室的 6 323 份病理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病理标本送检流程.选择2022年1-6月医院手术室的5 242份病理标本作为观察组,应用FMEA优化病理标本送检流程(利用FMEA工具绘制病理标本送检流程图,准确识别流程中存在的失效模式,分析其潜在原因,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并实施).比较两组高危失效模式的风险优先指数(RPN)及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高危失效模式的RPN及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FMEA对手术室病理标本送检流程进行优化,可有效提升手术室工作质量,并确保病理标本送检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病理标本手术室信息化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对消毒供应室外来器械管理质量的影响

    陈柏春艾妍罗暖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消毒供应室外来器械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医院消毒供应室的1 000件外来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的500 件为对照组,实施消毒供应室常规管理;2022 年 3 月至 2023 年 2 月的500 件为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比较两组清洗达标率、管理质量及科室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关节器械、脊柱器械、创伤器械、基础器械的清洗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拆装质量、清洗质量、消毒质量及环境管理和包装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科室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毒供应室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对外来器械进行管理,可提高外来器械的清洗达标率和管理质量,以及科室对外来器械的满意度.

    持续质量改进外来器械管理消毒供应室管理质量

    医院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档案管理的实践效果

    胡曦木许俊杰
    64-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疗设备档案是指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中逐渐产生的各种载体资料.传统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力量薄弱、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为最大限度开发、利用医疗设备档案的价值和作用,医院实施了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档案管理,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人员职责、基本原则、归档范围、归档内容、立卷、保管、借阅、监管措施等内容.实践结果显示,实施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档案管理后,档案管理达标率由 87%上升至 98%,有效提高了医疗设备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了医疗设备安全使用.

    档案管理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病案预约复印和邮寄工作中的问题与整改措施

    张睿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方便广大患者及时、便捷地复印病案,医院病案科于 2020 年 11 月开始推行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病案预约复印和邮寄服务.此项工作推进过程中,病案科发现存在患者等待时间过长、预约复印内容有误、入出院时间填写错误和收件人电话号码错误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病案科于 2022 年 9-12 月开展了专项整改工作,实施了提高病案归档率、增加复印告知书、增加模糊时间项及添加第二收件人等整改措施.整改后,病案复印预约订单的正确率由 83.39%提高至 9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此次整改工作显著提高了病案预约复印、邮寄工作的效率.

    病案微信公众号预约复印邮寄

    筋膜层与脂肪层心型缝合在初产妇剖宫产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袁显平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筋膜层与脂肪层心型缝合在初产妇剖宫产切口缝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于医院行剖宫产的 60 例初产妇,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缝合(筋膜层连续缝合、脂肪层间断缝合),试验组采用筋膜层与脂肪层心型缝合.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切口愈合等级、皮下硬结情况(皮下硬结数量、表面积及消失时间)、瘢痕增生情况[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切口瘢痕发生率.结果 术后 6 个月,试验组切口愈合等级优于对照组,皮下硬结数量少于对照组,表面积小于对照组,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VSS、VAS评分及切口瘢痕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筋膜层与脂肪层心型缝合可有效促进初产妇剖宫产切口愈合,改善皮下硬结情况,有效避免瘢痕增生,改善切口瘢痕情况.

    心型缝合筋膜层脂肪层初产妇剖宫产切口缝合

    智能康复训练系统对不完全性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毕璐璐项珏莹郏佳妮
    75-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智能康复训练系统对不完全性腰段脊髓损伤(SCI)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法将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于浙江省台州医院脊柱外科就诊的 94 例不完全性腰段SCI患者分为常规组与智能组,每组 47 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智能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智能康复训练系统训练,两组均持续训练 8 周.比较两组训练前后的肌电图指标[包括股四头肌与胫前肌表面平均肌电值(AEMG)]、下肢肌力(包括腘绳肌与股四头肌肌力)、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评估表(FMA-L)评估]和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SS)评估]及步行能力[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和SCI步行指数评估].结果 训练后,两组股四头肌与胫前肌AEMG、腘绳肌与股四头肌肌力、FMA-L评分、BSS评分、FAC评分及SCI步行指数均高于同组训练前(P<0.05),且智能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智能康复训练系统对不完全性腰段SCI患者下肢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单一常规康复训练,可提高股四头肌与胫前肌AEMG、下肢肌力,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智能康复训练系统脊髓损伤腰段不完全性肌电图肌力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

    改良Hardinge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杨国平王枝芝肖军钱锐...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Hardinge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8 月医院收治的160 例接受THA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试验组(80 例,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和对照组(80 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3 d、1个月、6个月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前和术后 1、6 个月的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HHS)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术后6个月下肢等长控制情况、并发症(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假体脱位)发生率,以及术后1、6个月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1 个月,试验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HHS、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个月,试验组HHS、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HH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 个月,试验组下肢等长控制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个月,试验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 个月,两组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后外侧入路相比,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的THA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更轻,下肢等长控制情况更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更高.

    改良Hardinge入路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