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玉米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玉米科学
玉米科学

才卓

双月刊

1005-0906

ymkx@cjaas.com ymkxbjb@vip.163.com

0431-87063137,87063141

130033

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开发区彩宇大街1363号

玉米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Maize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刊登以玉米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论文。《玉米科学》为双月刊,双月15日出版,大16开本,152页,每期定价15.00元,全年90.00元,邮发代号12-137。近年来,玉米科学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惟一的玉米学术刊物,在玉米界具有较大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玉米温敏核不育突变体

    张杰杨长鑫占金祎秦心儿...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一个在花粉中特异表达且编码玉米果胶甲酯酶抑制剂基因GRMZM2G451028进行基因编辑,获得了编码区322~323位碱基缺失2 bp的移码突变体,命名为pms1.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pms1纯合突变体在春秋两季花粉育性和散粉能力均极显著降低,且在秋季高温条件下的育性极显著低于春季;pms1杂合突变体的花粉育性与野生型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说明pms1纯合突变体对温度较为敏感.与野生型相比,pms1纯合突变体的雄穗分枝数、播种至开花及散粉的天数显著减少,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没有差异.

    玉米CRISPR/Cas9温敏核不育花粉育性

    基于F2∶3的单倍体群体对玉米株高进行QTL定位及GS选择

    许加波张昕航任子龙黄博文...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优良玉米自交系郑58和B73杂交构建的F2∶3家系为材料,对其经过单倍体诱导系诱导获得的单倍体植株在多环境下对株高进行表型鉴定及遗传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共定位到8个与株高相关的QTL位点,分别位于1、4、5、7和10号染色体,定位结果解释表型变异介于3.98%~21.04%.其中,qPH4-2在多个环境下被定位到,表型贡献率(Phenotypic variation expland,PVE)介于14%~21%,为主效QTL位点;另一主效位点qPH4-1所在的bin4.08区间包含候选基因GRMZM2G393337,可使细胞伸长受到抑制而导致矮化.对F2∶3家系单倍体株高使用RRBLUP模型进行GS,5倍交叉验证平均预测精度为0.50.随着训练群体大小和标记数目的增加,预测精度会先增加随后趋于平缓.当训练群体占总体的60%或当SNP标记数目达到300时,即可得到较高的预测精度.

    玉米单倍体株高QTL全基因组选择

    加甜型糯玉米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综合评价

    王晓东崔格格张巍巍史铎...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36个加甜型糯玉米杂交组合的13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关联度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0.092~1.072,其中,秃尖长变异系数最大,穗长变异系数最小.关联度分析表明,行粒数、穗长与鲜穗产量的关联度位于前两位;位于后3位的性状因素是穗位高、秃尖长和单轴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9.117%.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加甜型糯玉米杂交组合C4(21hf14A×21hf1B)、C28(21hf14A×21hf12B)和C5(21hf1A×21hf2B),这些组合可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进一步挖掘其双亲的优良性状及优异基因.杂交组合C13(21hf1A×21hf6B)、C17(21hf1A×21hf9B)、C30(21hf6A×21hf13B)和C34(21hf6A×21hf16B)组合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较差,对其双亲需进一步改良.

    糯玉米农艺性状产量综合评价

    基于比较转录组学分析过量表达miRNA玉米耐旱性差异机制

    柴文波李淑芬祝庆许瀚元...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1个与干旱相关的miRNA,通过转基因的方式获得过量表达miR190的转基因玉米.干旱表型鉴定结果显示,过量表达miR190的玉米植株与对照植株相比对干旱更加敏感,同时干旱处理后转miR190植株的MDA含量增加且脯氨酸含量降低,这些数据进一步验证miR190的过量表达会降低植物对干旱的耐受性.转录组重测序结果表明,过量表达miR190的植株中有1 151个基因上调表达、1 836个基因出现下调表达,这些具有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参与植物的代谢过程,尤其是参与ABA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发生了改变,玉米脱水素基因ZmDHN3在野生型和转基因玉米中含量的变化以及ABA合成相关基因ZmVP14(NCED)的表达水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明miR190是通过依赖ABA通路来参与玉米抗旱途径.

    玉米miRNA干旱过量表达转录组测序

    玉米FBA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及表达分析

    苏在兴黄忠勤谢昊李小珊...
    2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玉米ZmFBAs家族成员的基本信息,以8个拟南芥AtFBAs家族成员蛋白序列为基础,通过本地Blastp对玉米全基因组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并对获得的ZmFBAs进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和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鉴定到7个玉米ZmFBAs基因家族成员,含TIM superfamily和PLN02425两种典型保守结构域.根据进化关系和保守结构域,ZmFBAs可分为两个亚家族,分别对应亚细胞定位预测的质体和胞质,ZmFBAs启动子区富含光响应、激素响应、逆境响应等顺式作用元件.玉米ZmFBAs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其中两对基因发生了片段复制事件.ZmF-Bas在不同组织中呈现多种表达模式,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ZmFBA4、ZmFBA6和ZmFBA7在所有组织中均表达,ZmFBA3为不表达基因.ZmFBAs在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时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

    玉米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FBA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表达分析

    9种转基因玉米外源基因核酸质谱检测方法研究

    卢小雨张郁吕文刚郭惠民...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转基因玉米高通量快速筛查技术缺乏,首次利用飞行时间核酸质谱技术,建立pCaMV35S、pFMV35S、tNOS、NPTII、BAR、PAT、CP4-EPSPS、CTP2-CP4-EPSPS 和 CryIA(b)9 种转基因玉米常见外源基因及玉米内源基因ZEIN一次性快速筛查检测方法,靶基因检测限最低为20拷贝.研究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进口玉米及其产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快速筛查,为缩短检测周期和提高商品通关速度提供便利.

    玉米外源基因质谱分析转基因检测

    盐胁迫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张翠玉徐晓丽周长明张超...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宏兴990"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在盐胁迫下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苗期玉米的生长情况、生物量、离子稳态、抗氧化酶活性、总黄酮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施氮(T3)处理能显著促进盐胁迫下玉米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高氮(T4、T5)和低氮(T1、T2)处理能显著提高盐胁迫下玉米叶片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和CAT(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高氮和低氮处理显著降低MDA(丙二醛)含量.盐胁迫下,高氮和低氮均能增加脯氨酸和总黄酮的积累,减少氨基酸和叶绿素的合成.此外,Na+、Cl-和K+的含量随着施氮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NO3-呈先下降后上升的相反趋势.抗氧化酶活性(SOD、CAT、POD)与多项生理指标(脯氨酸、总黄酮、氨基酸、叶绿素、NO3-、Cl-、K+)间存在显著相关性,SOD和脯氨酸呈显著正相关.研究为今后在盐胁迫下通过施氮提高苗期玉米的耐盐性提供理论基础.

    玉米施氮量离子稳态抗氧化酶生理特性

    基于脯氨酸相关指标动态监测玉米苗期盐碱胁迫伤害

    刘俊宇张春宵孙博董菁...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3份玉米单交种(郑单958、先玉335、吉单27)及其双亲(郑58/昌7-2、PH6WC/PH4CV、四-287/四-144)为试验材料,分别用200 mmol/L NaCl和100 mmol/L Na2CO3对其进行苗期盐、碱胁迫处理,并在10个时间点监测苗情和测定脯氨酸(Pro)含量、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和脯氨酸脱氧酶(PDH)活性.通过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究盐碱胁迫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并筛选耐盐性评价指标和时间点,对材料进行耐盐性综合分级.结果表明,碱胁迫对植株伤害更严重.由于脯氨酸相关指标变化表现明显的阶段分化,将9个胁迫点划分为3个阶段,并将胁迫后1、3和5 d确立为玉米苗期耐盐碱鉴定适宜的胁迫时间点,P5CS活性被确立为评价指标.郑单958为高耐盐品种,吉单27为高耐碱品种,四-287、四-144和郑58为高耐盐/碱自交系.

    玉米盐碱胁迫脯氨酸含量P5CS活性PDH活性

    1JH-440细碎型玉米秸秆还田机设计与试验

    周平张作青孙刚位国建...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秸秆还田机械与农艺融合不够、秸秆抛撒不均匀、秸秆长度太长、作业方式冗繁等问题,结合秸秆直接还田模式中机械化还田的技术特点及区域农艺要求,设计1JH-440细碎型秸秆还田机.对1JH-440细碎型秸秆还田机整机方案进行设计,通过理论计算确定关键部件技术参数.通过对传动系统及刀轴总成设计,确定刀辊回转半径R为275 mm、还田刀辊转速n为2 000 r/min、切削速度V为(50~60)m/s.样机田间试验表明,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为95.6%,抛洒不均匀度13.7%,根茬粉碎率≥90%.经该机构处理后的秸秆细碎程度较高,工作稳定满足农艺要求.该机作为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载体,解决了在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过程中农机农艺技术协作差的难题,为我国保护性耕作有效推进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撑.

    玉米农业机械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

    水氮互作对河西绿洲灌区玉豆带状复合种植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邓浩亮潘小番兰雪梅王勤礼...
    7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玉米陇单6号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采用灌水和施氮2因素交互设计,按照农田实际蒸散量(ETc)设置3个灌溉水平,分别为80%ETc、100%ETc、120%ET,(W1、W2、W3),每个灌水量下设置4个施氮量水平,分别为不施氮、施氮230、340、450kg/hm2(N0、N1、N2、N3),共12个处理.在玉米各生育期测定光合生理指标,收获后测产和子粒品质并计算水氮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同一施氮水平或灌溉水平下玉米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随施氮量或灌水量增加而提高.适宜的水氮配比可显著改善玉米品质,提高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评价,表明N3W3处理综合效应最佳,玉米最佳灌溉定额为428.60~493.33 mm、施氮量为450 kg/hm2.

    玉米水氮互作带状复合种植水氮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