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何天淳

双月刊

1001-7852

1423307537@qq.com

0871-5134021

650223

云南省昆明市学府路20号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Journal Yunnan Geographic Environment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是学术类科技期刊,着重刊登国内外地理环境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成果。自创刊以来,不少学界泰斗为本刊惠赐力作,许多学坛新秀由本刊脱颖而出。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给予了高度赞誉。本刊由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全文收录,是读者、作者与编者共同的家园。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云南省人均GDP变化对自然灾害风险影响的研究

    王波何锋刘洪江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1970-2015年云南省面板数据,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和负二项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了收入变化对自然灾害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收入变化对不同类型自然灾害风险的影响呈现显著的非线性特征。洪涝和大风灾害风险随收入增加呈现倒U型变化,拐点分别出现在人均GDP433元和508元处,表明经济发展初期的粗放增长加剧了灾害风险,而后期的防灾投入显著降低了风险水平。地震灾害则表现为U型关系,拐点出现在1510元处,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人口集聚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还揭示了城镇化的重要调节作用,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灾害风险降低0。32%。稳健性检验从计量方法、样本选择和变量替代3个维度验证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这些发现为制定差异化的防灾减灾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收入—灾害关系自然灾害风险区域防灾韧性云南省

    基于地理资本的滇西边境片区空间格局优化研究

    魏家豪李适宇申俊雄金杰...
    16-2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推动过去脱贫攻坚重点开发区域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区域空间规划和乡村振兴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2000年、2010年和2020年滇西边境片区地理资本,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引力模型,分析空间格局现状,探索格局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脱贫攻坚以来区域地理资本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但贡山、福贡等地地理资本水平相对较低;研究区空间可达性呈现以大理市为中心圈层次递减状况,首府城市对辖区边缘县可达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现有地理资本空间格局差异较大,中部优势明显,其余地区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相对较弱。(2)当前滇西边境片区地理资本整体水平较好,但研究区边缘区地区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以地理资本提升为目标,提出"一区三核,五中四轴"的空间格局优化方案,以加强区域联系发挥优势县域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整体持续健康发展。

    地理资本格局优化滇西边境片区

    遗产旅游地居民遗产保护意愿的组态路径研究

    李恬怡赵巧艳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遗产旅游地居民的遗产保护行为是文化遗产存续与传承的坚实保障,如何提升居民的遗产保护意愿已成为学术界聚焦的重点议题。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究了居民的经济、环境、文化共享及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遗产保护意愿的组态效应。以平遥古城为案例地,对居民发放293份问卷,结果表明:(1)居民遗产保护意愿不是由单一变量决定的,而是多种前因变量联合效应的结果;(2)居民遗产保护意愿呈现出复杂的因果非对称性特征,影响居民高和非高遗产保护意愿的前置条件具有显著的异质性;(3)存在5条路径导致高遗产保护意愿,4条路径导致非高遗产保护意愿,经济收益在居民遗产保护意愿中占据重要地位。上述发现揭示了遗产旅游地居民遗产保护意愿的复杂前因以及因果不对称性,对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

    遗产旅游地遗产保护意愿社会交换理论计划行为理论

    云南省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杨静赵文娟杨开路毛翰臣...
    3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构建云南省人口、资源、经济和环境4个子系统及其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协调模型、重心计算模型等测算2010-2021年云南省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对研究时段内各州(市)的子系统的发展类型演变格局进行探索分析,并利用灰色模型GM(1,1)预测云南省未来10年(2022-2031年)的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较好,研究时段内由濒临失调转换为勉强协调,呈现出不断优化的趋势,各州(市)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变化趋势与全省耦合协调度的整体趋势基本保持一致;(2)研究时段内云南省各州(市)子系统滞后问题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子系统重心和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重心大致向东偏移,但偏移幅度不大,其演变比较平稳;(3)未来10年云南省四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并将长期处于初级协调阶段,至2030年向中级协调阶段过渡,未来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实现高水平的协调。

    云南省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协调发展

    云南省高质量发展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张春晓马怀昆杨焰刘文伟...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云南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变特征和驱动因素,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运用熵值-TOPSIS模型、随机森林等方法分析了 2010-2020年云南及16个州(市)高质量发展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20年云南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由0。300上升至0。575,高质量发展水平明显。空间上逐步由多点形态演化为以昆明市为核心,以云南中部东西向陆路大通道沿线州市为高质量发展轴,迪庆州、西双版纳州为发展支点的"一心一轴两点"高质量发展格局。(2)云南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主要是开放发展,其次是绿色发展,各州(市)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高质量发展时空格局驱动因素云南

    1949年以来洞庭湖区不同疫区类型血吸虫病成因及防治研究

    邱维琪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1949年以来洞庭湖区的血吸虫防治研究主要围绕湖沼型和山丘型两种地型进行展开。湖沼型和山丘型血吸虫病的形成都有以下原因:两种不同类型流行区人民下水捕鱼接触疫水均不习惯做个人防护;主观意识上都对血吸虫病忽视,防护意识弱;都存在气候季节性明显导致丰水期打湖草和下水捕鱼人数激增。当然,由于两个类型流行区地理环境不同,它们也存在钉螺密度、政策导向以及消灭血吸虫病采取的措施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研究湖南洞庭湖不同类型流行区血吸虫病的成因及防治情况,旨在为当代防疫治病提供历史的经验教训。

    湖南洞庭湖区血吸虫病疫区类型防治流行原因

    云南山地气候科学考察数据产品研制与应用

    王楚钦蔡云张思
    62-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192卷云南山地气候考察原始观测资料,对云南三大山系气候考察数据资源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可用性进行综合统计与评估,确定高黎贡山南段气候考察地面气象观测记录为源数据,经数字化提取、格式转换、质量控制等处理过程,制作出一套高黎贡山南段气候考察地面气象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了 1981年高黎贡山南段11个测点共132个月气象数据文件,涵盖了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降水等11项观测要素,经评估数据集各测点气象要素数据的总实有率均达到100%,正确率均在99。9%以上。基于气象档案业务系统实现了该数据集的安全存储和共享服务。

    云南山地气候科学考察气象观测数据产品高黎贡山

    1961-2020年云南热区主部降水和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周聪吴沅芳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线性回归、距平分析、M-K检测、反距离权重法插值等方法分析1961-2020年云南省67个热区主部地区降水和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结论:(1)60年间,降水量显著下降,2002年发生由多到少的突变;降水分布集中在伊洛瓦底江、澜沧江、怒江和红河流域南部交汇处,由滇中向滇南增加;降水速率在滇中、滇西北、滇东北地区减少较快,怒山山脉、无量山和哀牢山沿线减少较慢。(2)气温显著上升,2000年前后发生增温突变;河谷地带和南部、西部、东部边境地区气温较高,滇西北、滇东北和滇中地区较低;怒江、澜沧江、元江以南和伊洛瓦底江流域地区气温增幅较快,滇池、抚仙湖、洱海周围和文山地区增幅较慢。

    云南热区降水气温气候变化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稿约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