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部林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部林业科学
西部林业科学

杨宇明

双月刊

1672-8246

jwcfs@vip.163.com;jwcfs@qq.com

0871-5211394

650201

云南省昆明市黑龙潭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内

西部林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West China Forestry Scienc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西部林业科学》简介 《西部林业科学》系由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省林学会联合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学术类刊物。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林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云南省优秀科技期、《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西部林业科学》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并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统计源期刊。《西部林业科学》目前影响因子为 0.882,位居云南省学术期刊前列。《西部林业科学》主要刊登林业各专业的科学试验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综合评述等方面的科技文章,含造林、林木育种、森林经营、经济林果、森林保护、森林生态、森林经理、森林工业、林产品加工与利用、森林经济、林业应用基础等专业内容。《西部林业科学》聘请了中国资深院士陈俊愉、原联合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主席李文华院士、张亚平院士及孙汉董院士为首席编委,聘请了含四川、贵州、广西、重庆等7 个省市区的35位知名专家学者为编委。《西部林业科学》以云南林业科学技术为立足点,面向中国西部,力求反映中国西部林业科学技术水平,面向全国征订发行。欢迎全国各地的林业工作者投稿,开展学术讨论,促进学术交流。 http:\E-mail:yafinfo@public.km.yn.cn;jwcfs@qq.com 编辑部地址:云南省昆明市黑龙潭盘龙区蓝桉路2号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内 邮 政 编 码:650201 主 编:杨宇明 韩明跃 电 话:(0871)5211394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种高黎贡山附生兰的种子表面灭菌及生活力测定研究

    李村富浦秀丽李春芳蒋宏...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一种便捷、高效的测定附生兰种子生活力的通用方法,对高黎贡山2种附生兰的种子进行不同表面灭菌处理,通过测定和比较分析种子的TTC染色率与非共生萌发率.结果显示:2种附生兰种子对灭菌试剂的种类和浓度存在耐受性差异.金耳石斛种子的灭菌耐受性较好,属于耐受型种子,4种灭菌试剂处理一段时间后种子均能保持较好的TTC染色率与非共生萌发率.长瓣万代兰种子属于灭菌不耐受型种子,4种灭菌试剂处理一段时间后种子染色率均下降,但2%NaClO、1% NaDCC处理后能保持较好的非共生萌发率.结果表明:2种附生兰种子用1%NaDCC处理10~40 min的萌发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1%NaDCC处理10~40 min可作为二者最佳灭菌方法.

    兰科附生兰TTC染色率非共生萌发率灭菌耐受性

    云南苍山种子植物新记录(一)

    陈罡田琴邹乐王亚琴...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澄清云南苍山的植物多样性,于2022年4月至2023年9月对苍山植物多样性进行科学考察.通过文献查阅、馆藏标本研究和物种鉴定,报道了该区100个种子植物新记录种,隶属于45科82属,含4个新记录科、31个新记录属、1个云南省新记录种(头状龙胆Gentiana capitate Buch.-Ham.ex D.Don).这些新记录物种的发现,加强了对云南苍山的种子植物多样性的了解,为进一步开展苍山植物区系研究和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了丰富资料.

    植物多样性植物区系新记录科苍山种子植物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朱红大杜鹃的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朱培高乔琴马永鹏刘德团...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红大杜鹃是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也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了厘清朱红大杜鹃的群落特征,评估其种群的生存潜力,通过样地调查,分析群落物种组成,编制静态生命表,研究朱红大杜鹃的径级结构、种群动态.结果显示:(1)样方中重要值>1%的木本植物有17种,其中窄叶青冈、白穗石栎、云南越桔和云南松为群落优势种.(2)朱红大杜鹃种群第Ⅱ龄级个体数量最多,占总体数量的17.06%,各龄级的个体数量随着龄级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种群径级结构呈"纺锤"型,种群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3)朱红大杜鹃存活曲线趋近Deevey-Ⅰ型分布,种群的死亡高峰出现在X龄级,死亡率为40%,种群动态变化指数(Vpi)和受外界干扰种群动态变化指数(V'pi)均大于0,但V'ip较小,种群在外部环境干扰下承担的风险概率最大值(Pmax)为0.07%,说明该种群受外界随机干扰时增长趋势不明显.建议对朱红大杜鹃种群进行就地保护,以提高幼苗和小树的存活率,促进种群的自然更新和恢复.

    朱红大杜鹃种群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动态分析

    哈尼梯田沟渠的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陈春仙宋维峰马建刚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哈尼梯田沟渠是一种具有湿地性质的人工溪流,是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探明哈尼梯田不同沟渠的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哈尼梯田典型灌区沟渠系统植物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调查法、方差分析和冗余分析对不同类型沟渠的植被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哈尼梯田沟渠植物共118种,隶属45科100属,以菊科和禾本科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28.81%;植物生态型构成以湿生植物为主(52种),中生植物次之(42种);(2)不同沟渠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Simpson指数大致表现为三级沟渠>断头渠>二级沟渠>一级沟渠;Pielou指数则表现为二级沟渠>三级沟渠>一级沟渠>断头渠;(3)冗余分析表明干扰程度对哈尼梯田沟渠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海拔和土壤有机碳,而土壤全氮、全磷、全钾、pH和积水深度对沟渠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相对较小.哈尼梯田沟渠生境受人为干扰程度的影响最为强烈,适度的人为干扰有助于维持与提高沟渠植物群落多样性水平.该研究结果可为哈尼梯田沟渠植物资源保护和梯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哈尼梯田人工湿地沟渠植物植物多样性环境因子

    木本森林蔬菜金雀花花蕾中类黄酮及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华梅孟梦付玉嫔李云琴...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木本森林蔬菜金雀花食用部位的营养价值,以新鲜金雀花花蕾为材料,对其花蕾中类黄酮和花青素进行靶向定量分析,并对粗蛋白、可溶性糖、脂肪、氨基酸、矿物元素等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金雀花花蕾鲜样中总类黄酮含量为0.74 mg/g,含量最高的儿茶素达到95.58 ng/mg,总花青素的含量(16.06 µg/g)远远低于总类黄酮的含量(0.74 mg/g),类黄酮为金雀花花蕾主要的活性化学物质;金雀花花蕾中粗蛋白含量23.65g/100g、维生素C 40.00µg/100mg、可溶性总糖86.80 mg/g、总膳食纤维23.40g/100g;富含22种氨基酸,含有镁、磷、钾、钙等矿物元素,没有检测到有毒有害矿物元素.金雀花新鲜花蕾中主要营养成分安全、齐全,建议适宜地区推广种植.

    木本森林蔬菜金雀花类黄酮营养成分

    基于林木株数与竞争指数的马尾松退化林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分析

    申鹏白萍朱洲柴宗政...
    40-4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退化林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研究对于探明种群生存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导种群保护及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国有浪风关林场为研究区域,针对该地典型马尾松退化林进行典型样地调查.基于林木株数与竞争指数,应用动态指数和时间序列预测等方法,综合分析研究区马尾松退化林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1 297株马尾松林木包括12个龄级,由于Ⅰ龄级个体数过少,种群天然更新能力不足,导致种群呈现衰退趋势;种群内竞争强度总体上随龄级的增大而减小,但在Ⅶ龄级和Ⅳ龄级种群内竞争过于剧烈,导致种群结构不稳定.(2)种群小径级林木个体较多,马尾松种群总体呈增长型种群,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但种群内竞争较激烈,面临较大的衰退风险.(3)随着时间推移,在未来6个龄级以后,种群中老龄级株数逐渐增多,幼龄级株数下降,种群内竞争强度逐渐趋于稳定.结果表明:幼龄级个体数量匮乏和林木间剧烈的竞争是研究区马尾松种群退化的主要原因.尽管通过自疏作用可以调节种群结构以实现稳定,但需要相对漫长的时间.建议采取主林层间伐配合林下割灌除草和补植的方式来调整种群结构,尽快实现稳定持续发展.

    马尾松退化林种群结构数量动态林木竞争

    苍山东坡云南松次生林林分结构特征

    宣帅王建明尹继庭管亚东...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云南省大理市苍山东坡云南松人工次生林林分结构,测量和分析其物种组成、直径结构、树高分布、角尺度、大小比、混交度和密集度等指标.结果显示:(1)苍山东坡云南松次生林中物种多样性较丰富,各树种低度混交,伴生树种株数稀少.(2)不同径阶直径和不同树高距的树高均呈偏左分布,林分树高有向正态分布演替的趋势(呈现单峰曲线).(3)林分角尺度均值为0.480 4,整体呈随机分布,林木生长处于中庸状态((U)=0.503 9),各树种呈现极弱度混交状态((M)=0.140 7),林木稀疏((C)=0.023 6).(4)角尺度对大小比、混交度与密集度均有一定影响.因此建议在林中空旷地块补植乡土树种,改善林窗环境,提高光照利用率,促进向顶级植被演化进程.研究结果将为云南大理苍山东坡云南松次生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云南松次生林林分结构可持续经营苍山

    近自然经营对马尾松林优势树种生态位及种间关系的影响

    邹丰虎周雯柴宗政
    5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近自然经营对马尾松林的生态位和种间关系的影响,可以为经营管理提供实践基础和科学依据.以实施近自然经营10余年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幼苗(胸径<1 cm)、幼树(1 cm≤胸径<5 cm)和成树(胸径≥5 cm)3个阶段,探讨近自然经营对马尾松林12个优势树种的生态位及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1)马尾松在成树和幼树阶段的生态位宽度变小,幼苗和大部分优势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增加;(2)各优势树种种对间生态位重叠度变小,生态位分化程度增加;(3)群落总体关联性大多呈现正关联,但极显著正联结种对较少;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不同生长阶段经营和对照林分种对间存在差异但并不显著.综上,研究区马尾松林仍处于演替初期,群落结构不稳定,近自然经营对马尾松林种间关系的改善具有一定效果但并不理想,建议针对研究区纯林化程度过高且密度过大的马尾松林分,在密度调控的基础上结合林下补植枫香和麻栎、白栎等栎类树种,加速群落演替,尽快实现改善种间关系和提升群落稳定性的目的.

    近自然经营马尾松林优势树种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种间联结性

    9个桉树无性系木纤维径向变异研究

    梁永超万辉邱坚高景然...
    66-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无性系桉树的木纤维特性和变异规律,采用木材解剖技术,测定9个尾叶桉×巨桉无性系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和腔径比等纤维特性指标,分析这些特征在径向上的变异规律.结果显示:9个无性系的纤维长度、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和腔径比的变异范围分别为899.74~1 038.08 µm,17.41~20.77 µm,8.07~12.13 µm,44.15~60.07,0.96~2.04,0.41~0.57;综合分析各纤维指标,DH33-9、LEI9、DH32-22综合指标达到优质纸浆材原料的要求;其中无性系DH33-9还具有长宽比>35,壁腔比<1的特征,可作为优质的纤维原料.研究结果为桉树有针对性的培育以及木材的合理加工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桉树纤维特性径向变异无性系

    转抗虫基因107杨对根际和内源细菌群落的影响

    路文然任亚超赵津王进茂...
    7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转抗虫基因对根际和内源细菌群落的影响,以转抗虫基因107杨田间对比试验林为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转基因株系和对照株系根际土壤细菌、树干韧皮部和根系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土壤样品中有效序列平均在30 000以上,杨树组织有效序列平均在300 000以上.(2)转基因株系细菌物种组成与对照株系的极其相似,酸杆菌门与变形菌门为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株系根际土壤的优势菌门,占比分别为16.6%和21.9%;蓝藻菌门和变形菌门为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株系韧皮部的优势菌门,所占的比率分别为54.8%和59.2%;变形菌门为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株系根部的优势菌门,所占的比率分别为40.7%和58.8%.(3)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株系在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上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不同部位之间差异显著.结果表明:转基因107杨没有对根际土壤和内生细菌造成显著影响,明确了转抗虫基因107杨不同部位细菌群落特征,为转抗虫基因107杨的生物安全评价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转抗虫基因107杨高通量测序细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