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部林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部林业科学
西部林业科学

杨宇明

双月刊

1672-8246

jwcfs@vip.163.com;jwcfs@qq.com

0871-5211394

650201

云南省昆明市黑龙潭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内

西部林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West China Forestry Scienc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西部林业科学》简介 《西部林业科学》系由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省林学会联合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学术类刊物。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林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云南省优秀科技期、《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西部林业科学》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并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统计源期刊。《西部林业科学》目前影响因子为 0.882,位居云南省学术期刊前列。《西部林业科学》主要刊登林业各专业的科学试验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综合评述等方面的科技文章,含造林、林木育种、森林经营、经济林果、森林保护、森林生态、森林经理、森林工业、林产品加工与利用、森林经济、林业应用基础等专业内容。《西部林业科学》聘请了中国资深院士陈俊愉、原联合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主席李文华院士、张亚平院士及孙汉董院士为首席编委,聘请了含四川、贵州、广西、重庆等7 个省市区的35位知名专家学者为编委。《西部林业科学》以云南林业科学技术为立足点,面向中国西部,力求反映中国西部林业科学技术水平,面向全国征订发行。欢迎全国各地的林业工作者投稿,开展学术讨论,促进学术交流。 http:\E-mail:yafinfo@public.km.yn.cn;jwcfs@qq.com 编辑部地址:云南省昆明市黑龙潭盘龙区蓝桉路2号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内 邮 政 编 码:650201 主 编:杨宇明 韩明跃 电 话:(0871)5211394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转BtCry1Ac基因对107杨材性的非预期影响

    李洪瑞赵志明张津门艳阔...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外源BtCry1Ac基因对107杨材性性状产生的非预期影响,以转BtCry1Ac基因107杨2个株系(ECA1和ECA2)和野生型株系(WT)为材料,对其木材化学组分、物理和力学性质及纤维形态指标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显示:BtCry1Ac基因的转入使107杨木材材性发生了非预期变化,具体表现为ECA1和ECA2的纤维素、灰分、苯醇抽出物及1%NaOH抽出物组分含量均显著低于WT(P<0.05);ECA1和ECA2的气干干缩性、全干干缩性显著低于WT(P<0.05),且ECA1和ECA2的气干密度、全干密度显著高于WT(P<0.05);ECA1和ECA2的冲击韧性、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均显著高于WT(P<0.05);ECA1和ECA2的纤维长度显著低于WT(P<0.05).总体表现为转基因株系的木材有着更小的干缩性,更高的密度和强度,其材性发生了非预期性改变,研究结果为转基因杨树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107杨BtCry1Ac基因木材材性纤维形态非预期效应

    9种狼尾草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分析

    胥富强王海洋师春娟辛培尧...
    8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狼尾草属为禾本科1 a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植物在饲用、保护生态、观赏等方面均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为探讨狼尾草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遗传结构及进化特征,基于基因组浅层测序技术获得狼尾草属9种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对其组装与注释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1)9种狼尾草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均为典型的四分体结构,其大小在137 929~138 554 bp之间.叶绿体基因组GC含量范围为38.6%~38.7%,其中IR区GC含量最高,为44%~44.1%,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无明显差异,在IR/SC交界区表现出微小差异.(2)共注释113个基因,包括78个编码蛋白基因、31个tRNA基因和4个rRNA基因.对序列进行简单重复序列检测,共检测到389个SSRs位点,其中单核苷酸重复数量最多,而在非简单序列重复检测中,串联重复所占比例最高.(3)变异位点主要存在于叶绿体LSC和SSC区,筛选出9个差异较大的区域,可作为狼尾草属植物的潜在遗传标记.(4)基于31条狼尾草属植物样本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构建了狼尾草属系统发育树,结果形成两大分支,阐明了狼尾草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本研究可为狼尾草属植物的分类鉴定、系统进化、种群遗传和分子育种等提供理论指导.

    狼尾草属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分析系统发育

    不同种类生物炭对元宝枫育苗基质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陈梦婕李小英苏小娟陈晓琴...
    99-10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添加不同种类、不同用量生物炭对元宝枫育苗基质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筛选出其育苗基质最优施炭量,为元宝枫育苗基质科学施用生物炭提供理论参考.以元宝枫幼苗为试验对象,采用盆栽法并设置不同生物炭种类(竹炭、橡胶木炭、稻壳炭)与不同施用量(3%、5%、7%)的基质施炭试验,1年后测定基质养分及酶活性,采用相关性分析与通径分析探讨基质养分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聚类分析探讨最优施炭量.结果显示:(1)添加生物炭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基质的养分含量及酶活性,pH值范围为6.89~7.21,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提高了 6.25%~76.38%、4.08%~414.29%、41.86%~111.81%,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 8.56%~56.66%、33.67%~576.53%、26.11%~58.16%,且基质养分及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2)施用稻壳炭对基质的pH、有机碳、全氮、水解性氮和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提升效果优于竹炭和橡胶木炭.(3)水解性氮和pH为酶活性影响较大的养分因子;速效钾和全氮是对脲酶影响较大的养分因子;全氮和pH是对过氧化氢酶影响较大的养分因子;全钾和水解性氮是对蔗糖酶影响较大的养分因子.(4)DK7%处理(添加7%稻壳炭)对基质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提升效果显著,属于高等肥力水平.总体来看,添加生物炭短期内对元宝枫育苗基质养分及酶活性具有促进效果,建议在元宝枫育苗基质添加生物炭时优先选择7%稻壳炭.

    生物炭基质养分酶活性元宝枫通径分析

    基于InVEST模型的大兴安岭天保工程区碳储量时空变化研究

    张宇飞王子昊王冰张秋良...
    108-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给大兴安岭天保工程区生态系统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以大兴安岭天保工程区为研究区,基于研究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各地类碳密度数据,运用InVEST模型碳储量模块对大兴安岭天保工程区2000-2020年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进行估算,并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研究区2000、2005、2010、2015、2020年碳储量分别为569.87×107、573.22 × 107、573.69×107、572.42×107、573.14×107 t,呈增加趋势,累计增加3.27×107 t;(2)碳储量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西部、南部、东南角和东部小区域;(3)林地是研究区最重要的碳库,其碳储量占研究区固碳总量的93.31%,林地和耕地面积的增加是大兴安岭天保工程区碳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天保工程促使大兴安岭林地面积保持稳定并且呈现出一定增长趋势,提高了大兴安岭的整体固碳能力.在未来,大兴安岭应当继续实施和巩固天然林保护工程,继续坚持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通过合理的行政规划,调控草地和耕地向建设性用地转换;此外,通过人工种植、草畜平衡的政策,围栏封育和优化种苗的方式来缓解草地退化,修复草地生态系统;而耕地则通过间作套作、改良品种、合理使用肥料等方法提高产量.

    大兴安岭天然林保护工程InVEST模型碳储量时空变化

    引入环境变量的香格里拉市高山松碳储量估测

    殷唐燕张加龙廖易王飞平...
    119-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森林碳储量是森林固碳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准确估算森林碳储量对陆地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以香格里拉市1987-2017年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和地形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Pearson相关性法、Spearman相关性法、Kendall's τ相关性法、距离相关性法和决策树法筛选预测变量,并引入不同环境变量结合随机森林(RF)模型估测香格里拉市高山松碳储量.结果显示:(1)在不同方法筛选出的预测变量中,偏度、角二阶矩等纹理因子与高山松碳储量相关性最高;(2)通过决策树法筛选出的变量组合所构建的RF模型效果最优,其R2为0.845,RMSE为10.076 t/hm2,rRMSE为29.254%,P为0.747;(3)引入环境变量后,精度都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地表温度对模型精度的提升最高,其R2提高了 4.80%,RMSE降低了 1.71 t/hm2,rRMSE降低了 5.391%,P提高了 6.60%;(4)1987-2017年,香格里拉市高山松碳储量时空变化较明显,高山松碳储量增加了 651.266×104t.因此,不同的变量筛选方法会影响碳储量估测的准确性,同时引入环境变量能够提高模型估测精度,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基于遥感的碳储量估测提供参考.

    碳储量变量筛选随机森林环境变量高山松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的盈江县森林生物量和生长量分析

    汤明华刘娟高林赵金发...
    129-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定盈江县森林碳储量和碳汇潜力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以便更好地分析盈江县森林生物量和生长量.基于盈江县2012年和2017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利用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异速生长方程,评估盈江县森林碳储量和碳汇潜力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显示:(1)盈江县森林生物量储量丰富,达85.55 t/hm2.其中:栎类林最大,为168.3t/hm2;核桃林最低,为7.10 t/hm2.(2)不同林龄林分生物量差异较大,近熟林最高,其次分别为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幼龄林.(3)常绿阔叶林的林分生长量最大,其次是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结果表明:盈江县森林生物量储量丰富且以阔叶林为主;林龄和年均气温是影响林分生长和生物量的主要因素.

    森林资源清查生物量评估生长量影响因子随机森林模型

    不同树冠覆盖度成龄核桃园套种白及的效果研究

    李胜成肖良俊谭岷山马婷...
    138-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核桃-白及复合经营模式作为研究对象,揭示不同树龄核桃冠层下辐射能与白及生长、产量和品质关系,为核桃白及高效复合经营提供依据.采用数字植物冠层分析仪采集漾濞泡核桃不同树龄(10、20、30、40a)样树的冠层图像,使用分析软件获取冠层下辐射能参数,同时对林下白及叶绿素SPAD值(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及各部分生物量、块茎折干率进行测定,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5-10月4个树龄核桃树冠层下的辐射能均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各树龄下白及叶绿素SPAD和整株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林下白及生长状况受核桃树冠层和林下辐射能影响较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白及叶绿素SPAD值及各部分生物量与核桃树冠层下的辐射能显著负相关.30 a和40 a生核桃林下白及有较大的生物量,10 a和其他树龄核桃树林下白及的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树龄的增长核桃树冠幅变大,林下的光照和辐射能则随之减弱,相对较弱的核桃林下的光照环境更有利于白及生长.

    核桃白及不同树龄复合经营

    缓控释肥处理下油橄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分析

    秃玉翔胡青辛培尧陆斌...
    145-15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油橄榄健康施肥和实现土壤可持续化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缓释肥处理下的油橄榄种植地0~10 cm和10~20 cm 土层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细菌OUT隶属于35门111纲268目485科1 087属;真菌OUT隶属14门42纲95目230科431属.(2)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厚壁菌门、绿弯菌门和芽单胞菌门为优势细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被包霉门为优势真菌门;假单胞菌属、67-14、索利红杆菌属、Subgroup_6和红色杆菌属为优势细菌属,镰刀菌属、无茎真菌属、瓶毛壳属、小囊菌属和葡孢霉属为优势真菌属.(3)施肥处理能明显促进土壤中0~20 cm 土层的真菌和0~10 cm 土层的细菌生长,而抑制10~20 cm细菌生长.(4)细菌和真菌群落分布与土层相关性较小;各个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不明显,而真菌则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表明,施用缓控释肥能够有效增加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尤其是混合施肥效果更明显,6 kg半焦肥+8颗力浮丸的组合可作为生产实践中的优选参考方案.

    油橄榄缓控释肥微生物群落结构微生物多样性

    新余市森林游憩区空气负离子与PM2.5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特征研究

    邹璐丁颖冯慧
    15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江西省新余市森林游憩区空气负离子与PM2.5时空分布特征、交互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对其森林环境中空气负离子和PM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关系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1)新余市森林游憩区与城市绿地空气负离子年变化趋势总体保持一致,全年中各月份森林空气负离子浓度均显著高于城市绿地;1月、3月和4月城市绿地PM2.5浓度显著高于森林,其他月份差异不明显;夏季6-8月空气负离子和PM2.5浓度分别达到其全年最高值和最低值.(2)森林环境空气负离子浓度随海拔升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PM2.5含量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随距地面垂直高度的增加,林分中空气负离子浓度先下降再上升后保持不变,PM2.5含量逐渐降低,距地面高10 m处林冠中层具有较高的空气负离子和较低的PM2.5含量.(3)不同季节森林空气负离子与PM2.5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与空气气压、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相关性各不相同.结果表明:新余市森林游憩区夏季、1 000 m海拔山地、林冠层中部空气质量最优,是建设森林空气保健、疗养活动的理想场所.

    空气负离子PM2.5空气质量新余市森林游憩区

    塞罕坝植被覆盖时空分异与驱动机制研究

    王晓红辛守英阳丽虹马明浩...
    163-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塞罕坝林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机制能够为区域植被保护与森林经营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基于MODIS-NDVI、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偏相关性分析、残差分析和相对作用分析等方法,分析塞罕坝林场2000-2020年不同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探讨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不同植被覆盖的驱动机制.结果显示:(1)塞罕坝林场植被覆盖的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低于0.55的区域归为低植被覆盖区,NDVI高于0.65的区域为高植被覆盖区,而NDVI为0.55~0.65的区域为中等植被覆盖区.(2)2000-2020年,不同植被覆盖等级NDVI的平均增长速率有所差异,低植被覆盖区NDVI平均增长速率较快;其次是中等植被覆盖区和高植被覆盖区;尤其是2007年之后,塞罕坝林场全域NDVI平均增长速率明显高于2000-2007的植被NDVI平均增长速率.(3)在不同植被覆盖等级区,NDVI的主要驱动因素也有所不同,低植被覆盖区NDVI主要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其贡献率高达60.78%;中高植被覆盖区主要驱动因子存在着空间异质性,即中高植被覆盖区的西部和东南部的低海拔区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东北部的高海拔区主要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

    塞罕坝林场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气候因素人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