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云南民族大学

张英杰

双月刊

1672-8513

ynmzxyxb@163.com

0871-65132114

650031

中国昆明市一二·一大街134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Natural Sciences Edition)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植物内生真菌中萜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郭晶刘明秀柴南南濮兴娜...
    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内生真菌中萜类化合物结构新颖,有显著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植物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生长的各阶段都有着紧密的关系,植物内生真菌特别是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更是发现具抗菌活性、抗肿瘤活性、抗炎活性等效果较好,结构丰富化合物的重要资源.本综述对植物内生真菌中萜类化合物进行研究综述,以期为这些化合物的后期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萜类生物活性

    沉香叶的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王三炜谢言青金叶周志宏...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沉香叶醇提物抗炎镇痛药理作用,并对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利用经典痛刺激(热板法、醋酸扭体)模型和小鼠耳廓肿胀抗炎模型来评价沉香叶醇提物的镇痛、抗炎效果,并通过检测血清、耳组织中的因子,推测其作用机制.沉香叶醇提物能明显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提高小鼠的痛阈值,且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沉香叶醇提物对小鼠具有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小鼠血清中的PGE2、BK和提高β-EP的含量有关;沉香叶醇提物对小鼠具有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小鼠耳组织中的致炎因子TNF-α、IL-β和提高抗炎因子IL-4、IL-10 的含量有关.

    沉香叶镇痛抗炎

    灵菊七蛋白提取及其降糖活性研究

    马科程源航苏泽宇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开发降糖药用植物灵菊七,从提取溶剂、加热方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5 个方面对灵菊七活性蛋白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检测了不同工艺获得的提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提取条件.结果表明,蛋白提取率最高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62℃、提取时间3h、料液比1∶30、提取溶剂PBS缓冲液,蛋白最大提取率可达10.8%;提取液对α-淀粉酶具有最高抑制率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59℃、提取时间3h、料液比1∶30、提取溶剂PBS缓冲液,最大抑制率为34.49%;浸提液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最高抑制率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52℃、提取时间5h、料液比1∶30、提取溶剂PBS缓冲液,灵菊七浸提液对α-葡萄糖苷酶的最大抑制率达到16.04%.浸提液对α-淀粉酶抑制率随着蛋白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结合提取液蛋白含量和纯度研究,可以推测灵菊七浸提液含有对α-淀粉酶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活性蛋白.

    灵菊七活性蛋白提取工艺α-淀粉酶抑制活性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沙棘普洱茶粉水提工艺及体外抗氧化能力评价研究

    张靖鹏翟宇晴张得钧
    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沙棘普洱茶粉水提液中可溶性固形物为响应值,基于单因素及Box-Benhnken响应面法优化实验研究不同料液比、时间、温度、pH的影响.对不同原料配比下的沙棘普洱茶粉进行有效成分检测及体外抗氧化实验,分析、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得到沙棘普洱茶粉(沙棘叶∶普洱茶末=4∶1)的最优水提工艺条件为料液比(原料∶水)为1∶8(g/mL)、提取温度为79℃、提取时间为3 h、pH为8.3.沙棘普洱茶粉的活性成分含量较单一茶粉有所提高,对DPPH(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ABTS(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fonic acid)、CuPRAC(Cu-p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及FRAP(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制备的沙棘普洱茶粉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作用,为沙棘、普洱茶资源利用及功能性茶粉的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沙棘茶粉普洱茶粉水提工艺响应面法体外抗氧化

    贮存方式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及香味物质影响研究

    许春平黄家乐刘远上龚梅秋...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贮存方式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香味物质的影响,以湖南永州BFS和CFS烟叶(品种为云烟87)为原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分析了不同醇化时间(3、9、12、15、18 个月)、不同贮存库(机械库、自然库、保湿库)中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和重要挥发性香味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①在醇化过程中,不同贮存库中的2 种烟叶的还原糖、总糖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总糖的含量降幅最大;②在醇化过程中,不同贮存库中的2 种烟叶的挥发性香味成分总量、新植二烯含量均逐渐增加,醇化18 个月后,保湿库中的湖南永州BFS烟叶和机械库中的湖南永州CFS烟叶的挥发性香味成分总量、新植二烯含量最高;③主成分分析表明,醇化18 个月之后,除了自然库和保湿库的湖南永州BFS烟叶挥发性香味物质的主成分差异较小,不同贮存库间烟叶的挥发性香味物质的主成分都有明显的差异.综上分析,湖南永州BFS烟叶更适合在保湿库中醇化,湖南永州CFS烟叶更适合在机械库中醇化.

    醇化时间贮存库化学成分香味物质主成分分析

    艾草对米酒品质的影响研究和艾草米酒发酵工艺优化

    黄瑶雁叶婉琳林继辉唐恩...
    50-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糯米为原料,通过优选的艾草、甜酒曲搭配,进行复合发酵,制备艾草米酒.通过测定艾草米酒的pH值、总糖、氨基酸和抗氧性能等,探讨添加艾草后所酿米酒的品质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米酒,艾草米酒的pH值不变,含糖量、抗氧化性等都大大提高,氨基酸总体含量基本没有变化,但是其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却有所提高,说明米酒添加艾草发酵有利于提高米酒的品质.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研究了艾草米酒最佳发酵工艺为艾草提取液0.17 g/mL、酒曲接种量1.41 g、发酵时间34 h,得到米酒的抗氧化性为53.58%.

    艾草米酒抗氧化响应面氨基酸

    4种薯类食品多项指标的灰色模式识别分析

    周利兵侯守芳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择我国不同地区红薯、山药、葛根、紫薯4 种薯类食品作为研究对象,对食品多指标测定与综合评价.从燃烧热、燃烧稳定性、脂肪、灰分、粗纤维含量方面评价食品营养.测定4 种食品燃烧热、燃烧稳定性、脂肪、灰分及粗纤维含量,并从食品营养方面用化学计量方法进行质量评价与分类.结果表明,4 种薯类食品燃烧热大小顺序为:葛根>红薯>山药>紫薯,燃烧稳定性排序为:山药>葛根>紫薯>红薯,脂肪含量顺序为:葛根>紫薯>红薯>山药,灰分含量顺序为:葛根>山药>红薯>紫薯,粗纤维含量顺序为:紫薯>山药>葛根>红薯,多指标化学计量分析顺序为:山药>葛根>紫薯>红薯.这项研究为热重分析方法研究食品燃烧稳定性评价与研究提供理论支持,这项研究建立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为食品营养评价提供一种新思路,这项研究为大规模开发食品资源以及食品分类研究提供有力地科学依据.

    食品营养熵值法热重分析燃烧热灰色模式识别灰色关联系数聚类分析

    蓖麻MYB转录因子家族的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莫海英李智昊蔡国磊陈鑫...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MYB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等多个生理生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缺乏对蓖麻的MYB转录因子的系统分析.首先基于基因组挖掘出32 个转录因子,并对其进行蛋白基序、功能注释、系统进化以及理化性质的分类鉴定;其次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了胁迫条件下这些转录因子的表达谱,分析其对胁迫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蓖麻在盐胁迫下和热胁迫下MYB蛋白表达量蓖麻的生长有影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YB转录因子在蓖麻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提供参考.

    MYB转录因子蓖麻盐胁迫非生物胁迫

    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巨菌草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阮金华覃业茗黄祥林赵玉琴...
    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巨菌草作为原料,化学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碱炭比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条件优化.通过模型分析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活化温度920℃、活化时间50 min、碱炭比4∶1,该条件下制备的巨菌草基活性炭实际碘吸附值与预测值相近,证明响应面法模型优化分析结果可靠.通过BET、IR和SEM等进行表征,表明所制备的巨菌草基活性炭表面官能团种类丰富,孔隙结构发达,达到了超级活性炭的标准,为巨菌草基活性炭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制备工艺参数及材料性能参考.

    巨菌草活性炭响应面法碘吸附值

    基于多种群多策略的竞争粒子群算法

    李媛媛李文博尚志豪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标准粒子群算法遇到的易陷入局部最优、收敛差、求解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多种群多策略竞争粒子群优化算法.新算法将每一代粒子根据适应度排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子种群,并引入非线性Logistic混沌映射权重、收缩因子和混合高斯-柯西扰动机制来更新这些子种群.使用不同的粒子更新方式平衡了算法整个时期的全局搜索和局部开发能力,从而加快了收敛速度.最后,将多种群多策略竞争粒子群优化算法与标准粒子群算法和其它优化算法在11 个测试函数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算法在跳出局部最优解、和寻优精度方面显著优于标准粒子群算法,且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在寻优能力和算法稳定性上大幅度强于其它对比算法.

    种群划分多策略混合变异混沌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