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罗骥

双月刊

1000-5110

ynnups@ynnu.edu.com

0871-5516038

650092

昆明市一二·一大街298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unan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les and Social Scl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学报创刊于1958年,现为“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云南省优秀社科期刊”。主要刊载哲学、宗教学、美学、历史学、文学、语言文字学、教育学、旅游文化等学术论文及理论文章,有较高的转载率和文摘率。编辑均具有高级职称,有较强的编辑力量和研究能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世纪30年代初法国西沙立场的演变及评析

    郭渊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 世纪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中国陷于内忧外患境地,法国及殖民机构图谋侵占西沙群岛,着手编织所谓安南(越南)"拥有"西沙的"历史依据",但是法国外交部法律专家对这些"依据"的法律效力问题心存疑虑.恰在此时,法国政界要人呼吁从战略上认识西沙群岛,促使了法国政府加快西沙立场的转变,而印度支那总督对西沙局势的分析及立场,对法国最终决策的形成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法国外交部综合各方面的意见,最终确定与中国交涉西沙,不过一致认为如果"在法律手段施尽时",那么法国依然在某种条件下"承认中国的主权".法国西沙立场演变的主要推动力是谋求地缘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建立在漠视中国领土主权基础上,并对南海局势产生了恶劣的消极影响.

    法文档案法国外交部印度支那总督西沙群岛中国主权

    1947年澳大利亚筹备对日和约时南沙群岛的档案搜集与立场

    金康玲王胜
    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1947 年初澳大利亚为维护国家利益提议尽早缔结对日和约,并组建太平洋和约筹备委员会具体负责拟定对日和约草案.在对日领土处置时为了厘清战时为日所占之南沙群岛的归属情况,澳大利亚初步搜集了 1939~1946 年有关南沙群岛"争议"各方主张、日本占领南沙时的声明与英法反应、战时日本对南沙的开发利用和战后中国政府收复南沙群岛史实等 6 份核心档案,在此基础上,综合研判后形成南沙群岛归属上中国已实控、法方态度不明及其军事战略价值有限的认知.为此 1947 年 7月 9 日筹备委员会拟定的对日和约草案只规定了日本放弃南沙群岛,未写明其归属.不过,7 月 15 日澳大利亚驻南京公使馆发给澳外交部的第 341 号函电旗帜鲜明地指出,除却中国对南沙群岛提出最早主张外,因为岛上居民主要是中国渔民这一事实,别无任何可靠的权威依据,同时排除了法国对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诉求"的可能.尽管澳大利亚的上述立场最终未写入新一轮的对日和约草案,但其内部函电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中国拥有南沙群岛主权的认可,无疑是不可否认的.

    澳大利亚对日和约1939~1946年涉南沙档案澳驻南京公使馆第341号函电《南中国海中的群岛:南沙、西沙、东沙和中沙》南沙群岛

    晚清中日东沙岛交涉案件中民间证据的作用

    张若城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 世纪初的中日东沙岛主权交涉案以晚清政府的胜利而告终,清政府一方面采用援引中外历史材料力证东沙岛为中国版图之事实由来已久,另一方面积极采用渔民口供及书证等证据证明东沙岛系中国渔民最早发现、命名、经营、开发.清政府的对外交涉中,在张人骏等人主导下结合渔民证据紧紧围绕"最初发现"等系列国际法核心问题展开论证,成功维护了岛屿主权也令日商承担索赔岛上损失并补缴税款,向西方列强宣告我国海洋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作为近代史上成功的边疆主权维护案例,在官方缺乏占领等具体材料时,中日东沙岛交涉案件中首次运用民间证据维护主权的做法亦为当下的相关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民间证据东沙岛中日交涉国际公法主权论证

    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与国际传播(代主持人语)

    赫琳
    34页

    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三维建构

    赫琳冉路瀚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术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构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既是学科发展之需,也是争取国际话语权之需.学术话语外在表现为具体的话语内容,实则是主体思想的一种表达,由此衍生出价值立场、言说内容及其话语阐释等 3 个关键维度.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关键在于重建自主概念体系、思想体系和言说场域,切实解决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失语"问题.应以话语共同体和历史分期为界,提炼标志性学术话语价值观念,增强自主言说意识,重塑学术话语价值体系;围绕关键议题提炼术语、概念,打造原创性学术话语内容体系;联通接受者语境优化阐释内容、策略和形式,建构通达于接受者的学术话语阐释体系.据此解答学术话语体系"说什么""如何说"等现实问题.

    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价值体系内容体系阐释体系

    再论"术语-话语-话语体系"

    赵世举李馨逸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话语研究可远溯至古希腊和我国古代相关学术.近年来,我国相关研究走热,但其基础理论的系统性研究薄弱.我们认为,话语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具有一定内容和社会功能的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表达形态;话语体系是由对事物或现象的系统性认识所形成的思想体系和相应的表达体系复合而成的话语形态;术语是具有认知属性、知识价值、指符特征和社会功能的知识复合体的基本表征单位."话语-术语-话语体系"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我国话语体系建设亟需激发文化自信和理论自觉,跳出西方理论窠臼;注重思想创新和理论提炼,为话语体系赋魂;加强关键术语的凝炼概括和命名,为话语体系筑基;强化话语传播能力建设,为话语体系添翼.

    术语话语话语体系话语的社会功能话语体系建设

    中国语言学国际话语权现状及建构方略——跨学科话语权反思与重构

    赵蓉晖张勇晨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话语权建设是近年来关注热度很高的话题,有关语言学的研究在观察视角、研究方法、研究深度方面还有值得商榷的问题.文章基于知识社会学和传播学考察学术共同体和话语权,认为学术话语权指一种知识体系在学术共同体中的影响力,其四大要素包括信任感、吸引力、依赖感、服务性.从这 4 个维度考察中国语言学国际学术话语权现状,发现:(1)中国传统语言学的国际认可度高于现代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的国际显示度高于语言基础研究;(2)在认识和研究世界语言的宽度、研究质量,在服务社会和学术共同体能力方面,中国语言学的表现不够理想.为此提出融合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播两方面的话语权建设方略,认为知识生产应注重宽度、厚度和特色,知识传播应注意结构、多语言和多路径.文章对学科话语权的学理性分析、提出的分析维度和观察指标,亦可启发其他领域的相关研究.

    国际话语权中国语言学学术话语权知识社会学传播学

    马克思主义"共享"思想中国化的概念史考察

    唐子茜
    6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新发展理念之一的"共享发展"理念,被提出后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对象.为了从概念史视域考察马克思主义"共享"思想的中国化,文章对"共享"概念进行了历史溯源,厘清了马克思主义"共享"概念中国化的发生逻辑,分析了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共享"概念中国化新样态的"共享发展"在话语重构及内涵拓展方面的演变.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共享"概念中国化是在"两个结合"中分阶段发生的,呈现出"三个统一"的递嬗理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共享概念史"两个结合"守正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三维论析

    李淑梅方凤玲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定道路方向,立足中国现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创出来的独特道路,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的发展走向、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规律、遵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逻辑、具备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鸦片战争后的摸索前进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的实践探寻、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巩固成熟、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的创新发展,靠中国人民不懈奋斗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光明之路、惠及世界的发展之路.从实践把握未来,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基本指向、独立自主的建设根基、和平发展的关键旨要、全面现代化的整体效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新动能,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新选择,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探索新样本.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自主创新理论本源历史脉络实践探索

    认罪认罚案件中侦查中心的表征、是非与应对

    李昌盛任建新
    8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侦查、起诉、审判各个阶段皆可适用,解剖其适用实质,是侦查奠定了认罪认罚的主基调,形成了以侦查为主,检法辅助的运行模式,是较为明显的以侦查为中心.在整个过程中,围绕的核心还是侦查,核心的外围,是对侦查的细化、补充、完善,并未真正动摇侦查的中心地位,并没有形成检察中心或者审判中心.于此,认罪认罚与侦查中心交集的提升效率、庭前预断、要件审查、二审信任可以保留,但对实体和程序错误需要警惕.应当确保侦查机关对案件取证、定性的准确性,强化公安司法机关对疑点和争点的实质审查,将明知性、明智性、自愿性分列保障,保障被追诉人反悔后的对抗能力,以维持实体和程序的底线公正.

    认罪认罚侦查中心检察中心量刑建议自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