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罗骥

双月刊

1000-5110

ynnups@ynnu.edu.com

0871-5516038

650092

昆明市一二·一大街298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unan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les and Social Scl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学报创刊于1958年,现为“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云南省优秀社科期刊”。主要刊载哲学、宗教学、美学、历史学、文学、语言文字学、教育学、旅游文化等学术论文及理论文章,有较高的转载率和文摘率。编辑均具有高级职称,有较强的编辑力量和研究能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边疆绿色空间的概念内涵、尺度级联与重构路径

    史云贵刘璐瑶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边疆绿色空间是指边疆多元治理主体秉持绿色价值理念,在边疆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绿化"实践的生态场域,是能够容纳和生产以"绿色"为底蕴的绿色生态、绿色政治、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等诸多美好要素的空间.边疆绿色空间重构是顺应时代潮流和回应边疆人民美好生活诉求的空间发展策略,也是融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实现边疆高质量发展和绿色转型的必由之道.进入新时代,面对空间要素跨尺度流动持续加速、流动范围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应将多尺度空间级联效应纳入我国边疆绿色空间重构的考虑范畴;基于边疆绿色空间尺度重组过程,识别不同空间尺度的发展目标,构建驱动边疆多尺度绿色空间重构的"尺度重组——尺度级联——空间重构"重构策略和重构路径,不断推动边疆多尺度绿色空间的耦合协同发展,构建面向边疆绿色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多尺度级联福祉保障.

    边疆绿色空间空间重构尺度重组尺度级联重构路径

    固边兴边视域下边境城镇体系建设:历史逻辑、实践进路与路径优化

    丁忠毅陈俊天
    1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镇自产生后便逐渐屹立于人类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中心位置.城镇蕴含的防卫、吸纳、聚集、整合、引领与辐射等功能,使城镇既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客体和空间单元,又是国家治理必须开发和依托的空间场域.建城治边是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重要方略.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固边兴边内在要求加强边境城镇体系建设,促进边境城镇功能的集成与放大.因应现代化发展不同阶段固边兴边实践要求,党和政府通过强化边境城镇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发挥城镇区划调整和建制优化的牵引作用、推动边境城镇之间的联动与协同等方式,持续推动边境城镇体系建设,加速了边境现代化的整体进程.更好发挥边境城镇的固边兴边功能,需运用空间干预政策,持续优化边境城镇布局和结构,加强边境城镇间的协作治理,加大对边境城镇体系建设的支持与支援力度.

    中国式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城镇体系城镇功能空间政治

    欧洲多语教育环境下的中文教育发展空间

    戴曼纯
    2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欧洲多语教育语境下,国际中文教育面临诸多挑战.文章在阐述欧洲尤其是欧盟语言政策、语言教育政策及其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中文教育在欧洲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欧洲国家普遍遵循多语教育原则,将母语、现代欧洲语言、其他语言包含现代欧洲语言、古典欧洲语言、非欧洲语言分为3个层级,优先发展欧洲语言教育.实践结果是英语在欧洲外语教育中占绝对主导地位,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等占比较低,中文处于语言教育的第三层级,或者外语教育的第二层级.由于欧洲国家的外语教育决策主要由地方政府和学校负责,政策表现出多样性.中文教育通过机构层面的合作走自下而上的路径,有机会在第三层级占据领先地位,甚至可能进入第二层级,成为首选的非欧语言.

    欧洲多语教育多样性统一性国际中文教育语言政策

    阿尔巴尼亚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现状与前景

    陈艳红
    3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中文教育在阿尔巴尼亚的发展对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大量权威数据为基础阐述了阿尔巴尼亚的社会经济、教育状况、外语教育政策等影响中文教育在阿尔巴尼亚发展的主要本土因素,探讨了中文教育在阿尔巴尼亚的发展前景.中文在阿尔巴尼亚的梯队化外语教育中尚处于较低的位置,必须通过加强中阿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提升中文的地位,使其成为与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土耳其语地位相同的第二外语选修课,才有可能进入国民教育考试体系,甚至双语教育体系,以确保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中文教育阿尔巴尼亚影响因素教育体制中文地位

    日本中文教育发展述评

    王璐王春辉
    4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历时分析、对比分析、文本分析等方法考察了日本中文教育的具体情况,发现:中文是日本诸多领域中的第二外语,但与作为第一外语的英语间存在显著差距;日本中文线上教学实践中,对线上教学模式基本持有肯定态度,偏好使用YouT ube等视频教学资源.推进日本的中文教育发展,需要在客观把握当前中文教育发展实态的基础上,重视强化中文的领域语言价值,精准分析日本当下中文教育的本地化需求,大力推进中文教育的数字化发展.

    日本中文教育领域语言价值本地化需求数字化二语习得

    "一带一路"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的演进与展望

    何茜王爽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是推动国际中文教育转型和发展的关键区域."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将中亚、东南亚、非洲等地区整合到同一平台,国际中文教育取得了重要发展,其内涵、形式、作用和方向等发生了较大变化,显示出与以往不一样的特点.文章将"一带一路"建设十年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归纳为汉语国际推广的发展期和国际中文教育的转型期两个阶段,总结每个阶段的发展成果和特征,深入剖析国际中文教育从社会治理、经贸发展、文化互鉴、教育对外开放等方面对"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作用和影响,提出国际中文教育未来发展的探索路径和重点方向,以期为"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国语言文化高效传播提供参考借鉴.

    "一带一路"倡议国际中文教育十年成就高等教育国际化未来展望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体系

    张瑞才李达
    6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体系严整的理论体系,对这一思想理论进行"体系化研究",要揭示其形成的生成逻辑、内涵的理论逻辑、对文化发展指导作用的实践逻辑;对这一思想进行"学理化阐释",要在概念构成的理论之网上,注重对核心概念、基本概念、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展开叙事.在生成逻辑上,习近平文化思想是继承"魂脉"、赓续"根脉"、纵贯古今、融通中外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在理论内容上,习近平文化思想由文化领导权论、文化地位论、文化使命论、文化主体论、文化道路论、文化领域论、文化动力论和文化方法论等构成;在理论特征上,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政治性、人民性、民族性、时代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等鲜明特征.在实践要求上,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统领新时代文化建设,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在学用贯通上推动"两个结合",铸牢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根基,加强学理化体系化研究,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等方面着力.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范畴理论品格叙事体系

    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诠释和实践路径

    范建华李林江
    8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系统谋划和部署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了思想内涵丰富、理论体系严整、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文化产业一般发展规律,以人民为中心,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指引文化产业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协调发展,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理论诠释实践路径

    在礼俗互动中辨识"中国原理"(代主持人语)

    张士闪
    91页

    生活结构视域中的艺术与民俗——以鲁中小章竹马为个案

    张士闪
    9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中西小章村每年正月初八举行的竹马表演活动,是村民情感交流与社会交往的重要载体,亦彰显出国家政治对于民间传统的深刻影响.借助罗姆巴赫的"生活结构"理论,分析乡村精英如何运用历史记忆在小章竹马与国家政治、地方社会之间建立关联,可以揭示出这一民间传统在与时俱进中发挥的社会建构能力.小章竹马不是单一的文化形式或静态的文化遗产,而是混融"艺术""民俗"等多元要素的杂糅文化形态与鲜活社会实践,也因之在现代学术研究中处于边缘位置,其社会价值与学术意义易被低估甚或忽视.应坚决摒弃相关学术偏见与认知误区,从村民对其生活世界的感知出发,以生活结构为视域统合其艺术、民俗等多元逻辑,探究民众深层的意向结构与行动逻辑,充分释放这一个案的学术意义,并以此为基础反思与突破以西学为主导的现代学术规范的局限,探索更具解释力的学术范式,为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增砖添瓦.

    生活结构艺术民俗小章竹马民间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