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云南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云南社会科学
云南社会科学

杨福泉

双月刊

1000-8691

0871-64154719

650034

昆明环城西路577号

云南社会科学/Journal Social Sciences in Yuna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服务。立足云南,面向全国。关注当代社会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倡导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选用具有真知灼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论证周密,讲究章辞,符合语法的学术理论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美学隐匿:理性资本逻辑主导下的西方式现代化及其困境

    邱晔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于美学感性的视角,重新审视主导西方式现代化的理性资本逻辑,对其展开理论辨析与价值重估。西方式现代化是理性资本逻辑对美学感性系统性驱逐的过程。从理性生产到美学消费,美学越来越脱离其人本主义本质,最终服膺于理性资本逻辑。理性资本逻辑的突显与"为人"美学的隐匿,是造成当下西方式现代化陷入整体性危机、社会内部价值撕裂的重要原因。破解西方式现代化的危机,应在自利的经济理性中融入"本质为人"的美学感性,形成同情共感的美学基础,积极构建美学感性和经济理性双向互动的系统性理论和总体性实践规划。

    美学隐匿理性资本逻辑美学感性经济理性西方式现代化

    失范与复归:技术设计的澄明

    胡春立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作为人类创造技术人工物的实践活动形式,在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中引导众多研究者将目光聚集到对技术复杂性与丰富性经验的充分描述上。技术设计成为打开技术黑箱的重要线索,是分析和解决技术异化的重要视角。然而除了对技术设计作"工具性"的理解之外,其本身还具有丰富的本体性内涵。在具体的实践发展中,技术设计也正在面临着诸如"人类有限理性""多元价值冲突"等内部与外部的挑战,导致技术设计在参与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失范现象。从技术设计的内部结构出发,深入剖析技术设计失范的具体表现及其根源,进而从伦理、民主等多个层面探讨恢复技术设计正当性的策略,旨在确保正确的发展理念能够贯穿于人—设计—技术—世界的应有逻辑链条之中,发挥其引领作用。

    技术设计价值冲突人类主体性伦理指向

    印度2024年大选结果的原因分析及对其内外政策的影响

    张家栋何雪倩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咄咄逼人的执政风格及其所导致的政治恐惧,是印人党在2024年大选中表现不如预期的主要原因。这表明印度社会的主要特征仍然是多元且碎片化,印度政治的自动平衡机制与纠错机制仍然有效,印度教民族主义浪潮面临天花板,莫迪总理的个人魅力也遭受政治审美疲劳症的挑战。但是,印人党和莫迪总理并没有面临真正的、旗鼓相当的对手。印人党的得票率虽稍低于2019年大选,但仍显著高于2014年大选。印人党的对手是反印人党,莫迪总理的对手是反莫迪,反对党联盟尚未形成颠覆性的政治浪潮和符号。印人党被迫组建联盟政府,但这将是印度独立以来最强的一任联盟政府。印度政府推进新改革措施的能力将被削弱,但执行现有政策措施的能力仍然很强。印度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将会受到一些影响,但与大国之间关系和对外政策原则所受到的影响将是有限的。

    印度2024年大选印人党国大党对外政策

    数据标注治理:可信人工智能的后台风险与治理转向

    胡泳张文杰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前,须先对数据进行人工识别与标注,因此处于"后台"的数据标注成为引致人工智能"前台"幻觉与偏见风险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隐蔽于人工智能后台的数据标注劳动者随着政策文件、媒体报道和调查报告的公布而逐渐浮现,进一步推动学界警惕与反思技术革新的神秘化倾向。然而,从风险治理的角度来看,参与数据标注实践的多元主体仍然处于权责模糊的灰色地带,阻碍了可信人工智能目标的实现。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数据标注治理路线显示,当前针对数据标注的治理对象以"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为主,且倾向于将数据置于私人个体秩序中。通往可信人工智能的风险治理亟须将治理范围从"提供者"拓展至"数据供应链",建设一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集体性治理制度,进而更为细致地关照人工智能生产中的相关群体利益,为不稳定的数据劳动者提供具体的社会保障。

    数据标注数据治理幻觉偏见幽灵工作

    数字治理中的技治主义:困境、根源与突破

    邬晓燕
    3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治理正成为数字时代全球治理的崭新范式,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既展示出极大的赋能增效作用,也日益暴露出数字控制、权力剥夺、价值偏好等消极影响,暗藏颇为危险的技治主义倾向。数字治理中的技治主义困境表现为"重技术应用轻治理实践""重工具理性轻价值理性""重机器判断轻人类决策"的技治主义行为导向、霸权逻辑和系统风险,其生成根源在于执持技术决定论的技术社会观、追求绩效主义的社会进步观、迷信机器决策的智能治理观和数字治理缺乏反思性再治理。为有效规制算法运行、推进数字民主、迈向数字善治,必须重构数字技术理性,优化数字治理生态,构建负责任和可问责的算法运行,限定数字治理的合理界限,发展积极的数字治理,加强伦理规制和系统性再治理。

    数字治理技治主义智慧治理数字善治

    论法律行为中一体性意思的认定——以法律行为的部分无效为基础

    戴孟勇安淼鑫
    4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法律行为的一部分无效时,该无效部分是否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是《民法典》第156条规定的部分无效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部分无效制度适用的前提之一是相关法律行为具有一体性,只有具有一体性的法律行为才存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问题。判断法律行为是否具有一体性,应以当事人是否具有一体性意思为核心。一体性意思包括明示的一体性意思和推定的一体性意思。在没有明示的一体性意思时,可依据法律行为成立上的一体与经济上的一体推定一体性意思。如果相关法律行为有不同的当事人,或者相关合同构成了合同联立的情况,一体性意思便不具有适用性,相关法律行为不具有一体性。

    法律行为部分无效效力统一体一体性意思合同联立

    也谈"什么是'法政策学'"——源流、样态与前景

    杨军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学界对"什么是'法政策学'"的问题依然见仁见智。通过词源的整理可以发现,中文术语中的法政策学与法律政策学、政策法学在指涉对象上是混同的。不过,它们的外文词源却指向Rechtspolitik(欧陆法政策学)和Policy-Science of Law(拉-麦法政策学)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前者主要是针对法律与法律政策关系的研究,将法律和法律政策视为规范体系,立足于通过规范内涵的分析和批判来实现二者关系的规范化。后者则是法律的政策科学研究,将法律视为一种决策过程,旨在通过揭示法律决策的规律来实现法律决策的科学化。两者的研究对象、视角、内容、方法、功能都存在明显区别,共同构成了"什么是'法政策学'"的答案。比较而言,欧陆法政策学的独特性较为稀薄,正面临着日渐衰落的风险。而拉-麦法政策学的独特性则较为明显,具有更为明显的发展潜力。

    法政策学欧陆法政策学拉-麦法政策学政策科学

    检察公益诉讼调查核实的数字化实现

    党惠娟杨芳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检察公益诉讼长期面临调查核实的手段困境,特别是传统调查核实方式无法满足"公益损害事实及违法行为"的发现与认定需求。以数字检察战略为背景,检察公益诉讼调查核实的数字化演进为问题解决开辟了可能。检察公益诉讼数字化调查核实其以大数据获取及基于"算法模型"的大数据分析为支撑,推动了公益诉讼调查核实的批量实施、手段融合及程序前移,导致数字化调查核实"情报化"的侵权风险、"穿透性"的越权风险、"特殊逻辑"的司法证明风险及"技术性"对司法权的蚕食风险。为此,以数字化调查核实中"调查"与"核实"异步性特征为前提,应当在"数字化调查+司法核实"二元构造的基础上分别针对"数字化调查"与"司法核实"进行规范的程序建构与体系优化。

    检察公益诉讼调查核实数字化二元构造

    连带责任双重结构的诉讼程序实现

    唐明月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连带责任的"复数债+给付同一性"的双重结构特征,增加了连带责任共同诉讼的诉讼标的在数量上识别的难度,引发学界对该共同诉讼形态的争议。连带责任的给付同一性决定了连带责任共同诉讼的请求权基础只有一个,诉讼标的数量唯一。由于债权人对承担责任的债务人有选择权,连带责任共同诉讼应不以全体债务人都参加诉讼为被告适格条件。连带责任共同诉讼属类似必要共同诉讼,判决对未被起诉者产生反射效。若未被起诉者非因自己的原因未能参加诉讼,且裁判确有错误损害其利益的,可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

    连带责任诉讼标的给付同一性请求权基础思维必要共同诉讼

    在自由与保守之间: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政治哲学思想演进轨迹及其影响

    舒绍福
    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国早期浪漫主义不仅是一场文学运动,更是一场社会政治思潮。在现代政治思想史上,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掀起了一场意义深远的观念革命。对诗性国家和有机国家的理想设计、对古典共和的追忆和现代共和的体认、对政治民族主义的理解等,展现了早期浪漫主义政治思想的丰富内容。在西方政治哲学史上,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掀起了一场意义深远的观念革命。如同一个钟摆,早期浪漫主义始终在自由与保守之间来回游动,力图寻找一条折中之路,以解决个体自由与共同体归属之间的紧张关系。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国家观政体观民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