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云南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云南社会科学
云南社会科学

杨福泉

双月刊

1000-8691

0871-64154719

650034

昆明环城西路577号

云南社会科学/Journal Social Sciences in Yuna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服务。立足云南,面向全国。关注当代社会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倡导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选用具有真知灼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论证周密,讲究章辞,符合语法的学术理论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法典时代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新发展

    崔建远
    1页

    论减轻损失规则

    崔建远
    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减轻损失规则的重要内容是减轻损失义务,包含两方面的意思:第一,原告有义务采取积极措施(positive steps)将被告违约所致损失降至最低范围;第二,在被告适当履行合同的情况下,原告实施某些行为是适当的,但在被告已经违约的场合,原告倘若再实施这些行为,就会不公正地扩大违约造成的损失(unjustifiably augment the loss).减轻损失义务大多源自法律的规定,也有基于当事人的约定产生的情形.减轻损失的措施可以类型化为停止履行、替代安排、守约方与违约方再协商、继续履行.守约方应当采取什么样减轻损失的措施,要取决于周围情事.其措施是否适当,宜以一个理性人、经济人的认识作为判断标准比较合理,并且对这种适当的要求不宜太高.在程序方面,要根据双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做出事实的认定.是否需要将选择措施之事预先通知违约方,主流观点主张,虽然通知并非"坏事",但这充其量只是看整个行为是否合理的其中一个因素,而且不一定是重要因素.守约方采取减轻损失的措施支出的合理费用,应由违约方负责赔偿.守约方违反减轻损失的义务,不向违约方就此承担违约责任,但由此扩大的损失无权请求违约方予以赔偿.

    减轻损失义务不真正义务停止履行替代安排再协商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担保型以物抵债的界定

    汪洋刘冲
    1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所采取的"债务履行期届满前/后"之标准无法清楚界定担保型以物抵债.界定担保型以物抵债的意义在于准确适用流担保禁止规则,无法清楚界定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对流担保禁止规则的正当性基础存在认识偏差.从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来看,流担保禁止规则的正当性基础应当是避免债务人因过度自信和盲目乐观而受损.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对以物抵债协议进行再类型化:若债务人最终给付内容不是由其的履行能力决定,或债务人最终给付内容的不确定不会对其造成损失,则以物抵债协议不需要被限制;在其他情况下,有必要对以物抵债协议的效力予以限制.若当事人存在担保的意思,则应通过流担保禁止规则限制以物抵债协议的效力,否则就适用违约金酌减规则.

    《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行为经济学担保型以物抵债流担保禁止规则违约金酌减规则

    "避风港"规则的实践困境与完善路径

    刘金瑞
    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避风港"规则是判定网络侵权责任的重要规则之一,在互联网发展早期较好地平衡了权利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关系.但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快速发展,"避风港"规则在新技术环境下面临着一系列实践困境:网络内容分享平台驶入"避风港"的条件不明确,对特定侵权内容的通知处置难以遏制重复侵权,公法审查义务可能会架空"避风港"规则的适用.摆脱这些困境,就应该在《民法典》解释论框架下,合理划定新技术环境下平台应尽的注意义务,适当扩展解释"必要措施"以遏制重复侵权,澄清私法注意义务与公法审查义务的关系.

    "避风港"规则网络侵权责任《民法典》注意义务审查义务

    文义的边界与文义解释的限度——《民法典》语境下的方法论展开

    毕经纬
    3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字作为信息的传递途径和内容,是认知的起点.法律文本依附于文字,法律规范的意义同样以文字的意义(即文义)为基础.法律适用的过程,即法律解释的过程,始于文义,一定程度上也止于文义.文义有边界,超出文字意义的限度,即超出了法律解释的范围,进入法的续造领域,须借助类推等方式进行法律漏洞填补.文义解释是法律解释的起点,但不是全部,有其限度;即便是文义清晰时,亦应将自罗马法以来的"明白无误规则"仅认定为一项推定规则,仍需结合其他解释方法,尤其是目的解释,来探求规范的"目的"和"意义".《民法典》解释适用语境下,以解释论为面向,应坚持文义解释的方法论价值,亦应在此基础上超越其"文本"价值本身.

    文义解释文义《民法典》法律解释法的续造

    数字资本批判

    肖峰
    45页

    智能算法的资本化效应及其辩证检视

    肖峰胡月庆
    4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本虽然具有与生俱来的逐利剥削性及残酷性,但也不自觉地推动了生产力的更新发展,从而体现出"文明面".智能算法作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过程中的数智化劳动资料,在收集、分析处理人类数字活动所产生的数据化生产要素中具有重要作用.资本增殖逻辑必然引发智能算法资本化,导致人的数字异化.但资本的二重性也隐含了对这种异化的扬弃.辩证地检视资本二重性下智能算法的社会应用,要走出其异化效应,就需要走向数字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发展共享性数字技术文化,推动智能算法的社会主义构建,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本质的复归.

    资本二重性智能算法社会应用智能经济数字异化

    数字技术资本化与消费新异化

    吴国林黎杰松
    5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革新使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以数字资本为核心新阶段.社会数字化转化让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资本家凭借数字技术优势不断驱使数据资本化和攫取剩余价值.在资本逻辑和技术逻辑合谋下,数字技术资本化引发了更严峻的消费新异化,具体表征为大数据技术的资本化与"真实需要的遮蔽"、数字平台技术的资本化与"消费符号景观"、数字传播技术的资本化与"产销活动一体化"和数字监控技术的资本化与"全景性透明消费".这些新异化根源于资本化逻辑的自我扩张,对此,需从技术、资本、思想多维度推动数字技术的社会主义应用,防止数字资本野蛮生长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重构科学理性的消费观,让消费回归满足人真实需要和发展的主体性活动.

    消费异化数字资本技术垄断理性消费

    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视域下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空间逻辑

    马雪松柏然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群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促进发展要素合理流动的空间载体,在支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蕴含引导要素优化配置的目标指向、提升空间结构韧性的实质内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为考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空间逻辑提供有益视角.从宏观顶层设计、中观权力运作、微观主体行动来看,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中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涉及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协同引领、空间尺度与权力结构的动态适配、核心城市与重要主体的辐射带动.根据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的价值导向与功能预期,新时期健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应规范完善空间规划程序、优化升级空间治理体系、渐进实现空间正义,逐步形成优势互补、均衡发展的城市群布局与国土空间体系.

    城市群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一体化发展空间规划主体功能区

    目标型政党:一种关于新型政党的理论分析与经验阐释

    彭斌庞欣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标型政党是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提炼和发展出来的新型政党形态和理论话语.它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人类解放为最终目标,通过构建多层次目标体系,确立多维度使命契约,实施中长期发展计划,接续推动目标实现的政党类型.作为一种目标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以目标引领国家发展与治理,其提出的奋斗目标具有人民性、系统性、渐进性、问题导向性和可实现性等内在特征.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不断推进政党领导体制和国家制度体系建设,持续构建和完善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互动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逐步实现多层次多维度多方面的目标任务.

    目标型政党目标引领自我革命使命驱动规划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