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油气田地面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油气田地面工程
油气田地面工程

张良杰

月刊

1006-6896

cnogfe@petrochina.com.cn;yqtdmgc@petrochina.com.cn

0459-5903568

163712

大庆西杨邮局126-1-56信箱

油气田地面工程/Journal Oil-Gasfield Surface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78年创刊,中文核心期刊,月刊。油田生产、建设、施工和设计领域权威应用杂志。每年发表相关科技文章500余篇。文章内容贴近生产实际,具有较大的应用借鉴价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CUS-EOR管道工程管材选择研究

    来海雷褚会娟张会忠蒋风松...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国内关于超临界/密相CO2管道输送的工程应用几乎为零,也无针对性的管材选择标准规范,因此,对CCUS-EOR全产业链地面工程技术体系与建设模式取得成果进行归纳总结,论述了CO2 管道管材选择标准的适用性和HFW钢管、SMLS钢管及SAWL钢管的差异性及对CO2管道输送的适应性,对CO2管道输送的管材选择提出以下建议:CCUS-EOR管道具有难止裂、泄漏后温降大、易腐蚀等特点,管材应具有优良低温性能、较高止裂韧性和耐腐蚀性;虽然国内外CO2 管道输送还未形成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的标准体系,但可借鉴传统的石油、天然气管道材料和施工做法;管材选择的关键是钢管技术指标对使用要求的满足性,要综合考虑管材的价格、性能、冲击韧性等因素以及对工程条件的适应性.

    CCUS-EOR管材选择HFW焊管SAWL焊管SMLS钢管

    旋风分离器流固耦合分析与裂纹产生机理探究

    李玉坤王鄯尧王东营沈珂...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压旋风分离器是压气站天然气出站前的重要净化分离设备,其入口压力高,波动大,内部动力学响应复杂.目前,国内运行中的分离器壳体入口区域多出现微裂纹.为探究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分布情况,研究分离器壳体的动态响应,准确认识分离器入口区域裂纹产生机理,基于有限元法分别计算了稳定和非稳定压力入口边界条件下分离器内部流场分布规律,将流场压力结果通过流固耦合面传递至分离器壳体作为固体域的载荷边界条件,计算分离器壳体的应力和变形.再制作标准试件,以分离器入口区域的应力值作为载荷条件,进行了拉伸和疲劳试验,探寻其入口区域微裂纹产生机理.该研究可为旋风分离器的裂纹预防和工程维护提供理论指导.

    旋风分离器流固耦合波动压力疲劳试验

    油气工程建设项目IPMT模式研究

    刘颖赵良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项目的投资主体变得更加多样化,投资方法更加多元,使得项目规模显著扩大,管理过程日益复杂.IPMT模式的核心在于打造一个综合性的项目管理团队,旨在通过专业化管理,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这种模式特别强调在管理大规模且技术上复杂的项目时,能够让业主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从而实现更加高效和精细化的项目管理.基于油气工程项目管理实践,对国内外油气工程建设项目IPMT模式的应用现状进行梳理,研究IPMT模式的实践案例,分析应用IPMT模式的优劣,提出了IPMT模式的应用前景;从工作内容、管理制度等方面给出了实施建议,认为应理清工作界面及内容、制定全面的考核制度、提升咨询服务单位人员业务能力,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策略.IPMT模式在油气长输管道、LNG接收站、炼油化工等投资规模大、技术复杂的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中适用性比较强,应当作为主导模式大力推广.

    油气工程IPMT模式一体化工程管理项目管理

    德克萨斯自由港液化天然气公司满负荷运行

    李缙
    19页

    OLGA在天然气集输工艺调整中的应用

    于海迎王柏杨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某凝析气田试采开发阶段,开采井数少,油气产量低,为了避免管输原油凝固,气田试采初期采用天然气管输及原油汽车拉运的分输方式.随着生产井数增加,气田油气产量逐年上升,导致原油汽车拉运次数增加,已建分输工艺适应性变差.因此,通过采用OLGA软件从管输压降、管输温降、气液流速、持液率、清管液量多方面对已建集输管道开展分输和混输的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同样输气量时,混相输送比单相输送起点压力高,温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输气量较低时,混相输送的气速波动大,输气量越大,气速越大,气体挟液能力越高,持液率和通球液量越小,当管输末点温度大于原油凝固点3℃以上,可将已建天然气集输管道由分输工艺调整为混输工艺,并提出了油气处理厂的改造方案.

    OLGA油气混输多相流清管液量持液率

    油田多相流密闭混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朱治国苗彦平薛李强牛忠晓...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油田集输站场工艺简化优化、密闭橇装化,停用部分老旧高耗能设备,最大程度实现站场简化降级、无人或少人值守,因此开展多相流密闭混输技术研究与应用.该技术利用离心式双腔混输装置将油、气、水混合介质同时增压输送,实现多相流密闭混输,同时集成集油、计量、增压及自动化控制等功能,形成橇装化装置,实现"一橇代站"密闭集输,有效解决了传统油气混输泵效率低、易损坏、含气率限制等技术难题.在两座转油站试验应用多相流密闭混输技术后,停用了原计量阀组、储油罐、输油泵等工艺设备,采取无人值守方式,成功实现了密闭混输、自动计量与控制.结果表明在转油站应用该技术可实现气液密闭混输、工艺简化优化、降低油气损耗,达到站场降级、减员增效的目的,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观.

    多相流密闭混输橇装化工艺简化优化站场降级

    三元采出液电脱水器过渡层处理技术研究

    钟艳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三元采出液机械杂质含量高、油水乳化严重、稳定性增强影响,油水界面之间形成稳定过渡层,其具有高导电率的特点,造成原油脱水设备处理效率下降,电脱水器平稳运行困难.为提升脱水系统稳定性,重点攻关复合驱中间层的处理方法,明确过渡层的形成及稳定机理,创新研发了过渡层高效抑制药剂,从源头减少电脱水器内过渡层的富集,保障电脱水器平稳运行.同时,电脱水器放水得到明显改善,有效降低了下游污水站的处理难度.此外,为实现过渡层内油、水、固三相分离,完全从系统内剥离,形成了"消融沉降、提温离心"的减量化处理技术,经处理后油中含水率低于 0.3%,可满足外掺条件.通过实施过渡层专项处理技术,有力保障了脱水系统平稳运行及外输原油保质保量.

    三元采出液电脱水器过渡层减量化处理

    500kV受电通道工程对高压天然气管道造成的干扰研究

    胡贵斌金兆波倪凯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建500 kV受电通道工程与已建高压天然气管道存在多处交叉及长距离并行,为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行,降低交流杂散电流对管道干扰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构建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对管道交流干扰的计算模型,模拟计算了输电线路在常态运行以及故障运行状态下对管道的干扰影响,并根据相关标准要求,对管道受交流干扰程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当输电线路稳态运行时,交流电压及交流电流密度均超出相关标准要求,交流干扰程度判断为"强",应采取交流干扰防护措施.针对超出交流干扰标准要求限值的管段,利用水平式锌带与深井式锌带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数值模拟技术防护方案进行设计,实现了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对埋地钢质管道的交流干扰防护,保障了管道长期安全运行.借助数值模拟技术对管道交流干扰进行分析评价以及干扰防护设计,为今后其他类似工程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天然气管道输电线路交流干扰防护措施

    基于SPS的输油泵无扰切换控制与优化

    张佳邹雪净潘毅袁倩...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输管道运行中经常进行备用输油泵切换,直接切换备用泵会引起管道压力大范围波动,甚至触发水击超前保护程序,导致管道停输事故.为降低输油泵切换过程压力波动,结合工程实际泵切换过程,基于SPS水力软件对工频泵切换工频泵、工频泵切换变频泵、变频泵切换工频泵3种工况进行模拟,优化输油泵切换过程,提出输油泵无扰切换策略.通过SPS软件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度较高,相对误差基本在 10%以内;优化后输油泵切换引起的压力波动在±0.2 MPa范围内,压力波动小,可以实现无扰切换.输油泵无扰切换对长输管道运行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长输管道SPS软件输油泵无扰切换压力波动

    页岩油电驱设备面临的供电问题及解决策略

    王金龙邢宸王瀛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某页岩油示范区已进入规模开发阶段,对钻机和压裂机组的需求量较大,目前面临用电难、电驱钻井和压裂作业难以开展的问题.通过对电动钻机和电驱压裂机组的用电需求分析,单部电动钻机需要的供电容量达 3 710 kVA;单套电驱压裂机组需要的供电容量达38 061 kVA.结合区域已建电力系统现状,指出现阶段示范区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严重不足,供电容量只能以满足机采设备和站场设备用电为主,也可兼顾部分电动钻机用电,但是与电驱压裂用电需求的容量相差甚远.对电网而言,电动钻机和电驱压裂机组均属电能质量干扰源,设备接入系统会明显影响供电质量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此外,施工供电设备多次接入电网或从电网脱离,也会增加调度管理难度.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提出两种供电问题解决策略:一是积极促进电网增容和升级,改善供电条件,为现场扩大电气化施工作业规模奠定基础;二是利用页岩油伴生气量较大的优势,建设燃气发电站和配电网,缓解电网供电压力.建议策略一优先采用,策略二可作为策略一的有益补充.

    页岩油示范区电驱电网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