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百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百家
艺术百家

晁岱健

双月刊

1003-9104

yishubaijia@126.com

025-84699052

210005

南京市中山南路89号江苏文化大厦8楼

艺术百家/Journal Hundred Schools In Art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艺术百家》是江苏省文化厅主办的国家级综合艺术类大型理论性中文核心学术期刊。期刊自身拥有辉煌的发展历程,屡次被新闻出版管理机构评定为江苏省一级期刊、江苏省期刊方阵优秀期刊。 《艺术百家》创刊于1985年3月1日,根据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苏宣复(1985)19号文件,确定《艺术百家》创刊并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办刊宗旨为立足江苏本省,面向海内外,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提倡自由平等交流基础上的文化融合,着重刊发有价值、对实践拥有实际指导意义和突出、深厚的思想性的艺术学科综合性学术研究成果,全力服务江苏文化强省建设。《艺术百家》创刊24年来,坚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面向时代关注艺术各学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弘扬、引领作用,坚持先导、服务职能,期刊内容着眼于国家重大文化课题,着重突出内容的艺术性、思想性、学术性、理论性,努力建立区别于其他刊物的学术眼光与文化品质,在学理的框架下坚守独立的艺术思想,提倡原创,关注当代性,审视学术热点。自创刊之初,《艺术百家》就一贯致力于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杂志栏目内容设置涵盖一级学科艺术学下属的二级学科艺术学、音乐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舞蹈学等8个学科研究方向,兼顾哲学、美学、建筑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术领域中与文化有关之部分。 《艺术百家》杂志1996年、2000年、2004年连续三次被北京大学、中国国家图书馆等权威学术机构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根据北京大学出版社《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曾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收录,并被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龙源期刊网等数据平台全文收录。《艺术百家》于2004年首批入选中国学术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行列,坚持执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艺术百家》杂志社的直属领导机构为《艺术百家》编辑委员会。江苏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章剑华任《艺术百家》编辑委员会主任,编委会副主任为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编委会委员为江苏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章剑华,副厅长高云、马宁 ,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宋玉麟,江苏省文化厅办公室主任嵇亚林,江苏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汪人元,南京图书馆副馆长许建业,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晁岱健,江苏省文化厅《剧影月报》编辑部主编、省文化厅文化信息处副处长朱军。 《艺术百家》编辑部为《艺术百家》编辑委员会领导下的日常办事机构。《艺术百家》杂志社实行编辑委员会领导下的编辑部主任负责制。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楚小庆同志兼任《艺术百家》编辑部主任。 《艺术百家》杂志由河海大学印刷厂承印,采用新型高新科技特殊纸张,黑白、彩印四色胶版印刷。江苏省报刊发行局主持杂志的全国邮局发行,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杂志为双月刊,大16开,204页,单月15日出刊,邮发代号:28-360,国内定价20元。《艺术百家》期刊文种为中文,国内统一刊号为CN32-1092/J,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3-9104,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承担杂志的国外总发行业务,国外发行代号为BM7521。南京市白下区地方税务局审批的《艺术百家》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为宁工商广告许可证101170号。《艺术百家》编辑部地址位于南京市白下区淮海路2号9楼,邮政编码为210005。《艺术百家》编辑部办公电话为025-86645690、025-86645620,传真号码为025-86645690。杂志社网址为 ;。编辑部处理网上来稿的专用电子信箱为yishubaijia@126.com。《艺术百家》期刊采用国家标准信息化处理格式,格式具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国家标准局1987年5月5日批准,1988年1月1日实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发扬"批评精神"的典范——重读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李心峰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中国化的崭新篇章、闪耀着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的艺术理论成果,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对新时代文艺工作具有根本性指导意义.讲话中有关文艺批评需要弘扬"批评精神"、大力倡导"真正的批评"的论述,在十年后的今天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批评精神"是文艺批评理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是文艺批评最本质要求的集中体现,是文艺批评根本规律的概括,是规定文艺批评之所以是文艺批评的灵魂,也是引领文艺批评在真正的批评轨道上前行的精神火炬与灯塔.习近平总书记这篇重要讲话本身,正是一篇大力弘扬、自觉践行、充分体现"批评精神"的文艺批评的范本,是文艺批评应该努力学习的"真正的批评"的典范.

    艺术批评批评精神真正的批评

    从士族到进士:古代艺术家的声望机制

    童强
    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艺术家的声望机制有两点:一是古代艺术家需要依托权力体系获得声望,脱离这一体系就很难在社会上获得较高的地位;二是中古时期的声望系统发生转移,从士族转向进士群体,这是声望群体附丽于权力体系的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享有相对独立的社会地位,士族艺术家充满自信,艺术表现富有个性,奠定了中国艺术与审美的基本特征.隋唐实行科举制,士族衰落,进士群体取代士族并备受关注,但进士是从属于权力选拔机制的群体.士大夫的艺术成为其官场生活的表现,非进士出身的画家通过与士大夫群体的密切联系而获得声誉.

    艺术声望身份群体马克斯·韦伯士族进士权力

    德意志民族艺术传统的形成与时代特征

    贺询
    14-2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意志民族自诞生以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本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艺术.19世纪以来,数代学者不断尝试为德意志民族艺术的整体框架勾勒形象,得出了丰富的研究结论.回溯德意志民族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其经历了从早期加洛林艺术的形成阶段,到基督教—日耳曼艺术的确立和成熟时期,再到18世纪后从古典、浪漫走向更加多元艺术形态的数个时期.总体而言,德意志民族艺术始终受本土自然观熏染,受基督教文化影响至深,并具有注重情感表现的特征.

    古典艺术民族性基督教艺术德意志

    仪式展演与民俗传统——山西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壁画及古戏楼文化意义阐释

    施旭升范琪
    2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中的戏曲壁画与庙前广场和古戏楼,一道构成了完整的艺术序列.这不仅是仪式展演的审美化呈现,亦是民俗传统的人本性表达.论文一方面从图像发生的整体环境出发,对戏曲壁画与庙宇内其他壁画、庙前广场、古戏楼进行联动考察,展现借鼓乐歌舞祈祷风调雨顺的仪式性文化基因;另一方面,从戏曲发生的动力因素出发,将图像中的符号表征与中国传统乐文化嬗变中所包孕的娱人向度的审美属性相结合,探究戏曲艺术不断流动生成的民俗性艺术品格.

    水神庙戏曲壁画古戏楼仪式展演民俗传统

    文化数据资产入表: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向

    俞锋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以文化数据资产入表为突破口,大力推动文化行业密集释放数据价值和衍生价值,提升数据治理水平,提高文化全行业要素生产率,大力拓展文化数据服务市场规模,以此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从具体实践路向来看,推动文化数据资产入表,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加快文化数据的供给侧变革,延伸文化数据的入表服务链条,做大文化数据的评估交易市场规模,抢建国家标准的文化数据生产基地.

    新质生产力文化数据资产入表

    市井文化视阈下非典型风貌区品牌形象重塑研究——以南京小西湖为例

    李轶南尹欣童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非典型风貌区是城市化进程中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对于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存城市历史记忆具有重大意义.与典型历史文化街区不同,非典型风貌区的历史价值与美学价值定位模糊,存在历史遗存分布零散、保护范围难以划定等问题.以市井文化为切入点,以南京小西湖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品牌形象重塑手段,探索符号转化的扩散性重塑模式、数字拓展的上升性重塑模式和文化消费的运动性重塑模式三种重塑策略对南京非典型风貌区的作用,以期为老城更新提供参考.

    市井文化品牌重塑地域文化非典型风貌区南京小西湖街区

    AIGC驱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与应用路径

    樊传果李宁远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已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AIGC以三大技术特性凝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质":基于增强与转译技术构建数字内容孪生力,基于理解与控制技术组成数字内容编辑力,基于模仿与概念学习技术造就数字内容创作力;以大模型架构培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量":视觉大模型架构提升AIGC感知力,语言大模型架构增强AIGC认知力,多模态大模型架构激发AIGC创新力.AIGC已在文化产业的传媒、影视及娱乐等领域展现了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的突出效用,正在不断为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锚定更高目标做出贡献.

    AIGC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逻辑机理应用路径

    全国美展创作导向与"现代性维度"形式表达间性特征研究——兼论美术创作如何处理好"要我画与我要画"的关系问题

    李超德
    54-6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届全国美展,尤其是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表现出鲜明的创作导向,其"现代性维度"折射出特定时期美术创作的时代风貌与美学精神,而新时代美术创作的文艺性质也决定了美术家必须以反映时代精神为神圣使命.用"现代性维度"看待美术创作中现实主义理想、现代性形式语言追求、艺术创作观念与艺术形式语言表达,当下主流美术创作与非主流形式语言表达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间性"特征.历届全国美展的展陈作品深刻反映出当代美术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显性表达和审美趣味的隐性追求,即当代美术家必然面临的"要我画与我要画"的关系问题.

    全国美展创作现代性形式语言间性特征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综合材料绘画主题与形式表达研究

    宋学智王云鹤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国美展作为中国美术界最具影响力的展览之一,不仅展示了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成果,也反映了新时代主流艺术发展的最新趋势和发展动向.综合材料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力,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领域,也在全国美展中确立起独特的学术地位.综合材料绘画是承接历史与现代美术观念,顺应时代的产物.在全国美展中,综合材料绘画作品的主题表现呈现出宽广、多元的面貌,在形式表达上,通过材料语言的多样探索,展现出中国美术原创力的生机.同时,作品普遍表现出东方美学身份的自觉追寻和关照,体现出追求创新的时代品质.

    全国美展综合材料绘画主题形式材料创新

    主题与视角——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概览与探析

    魏辉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展出的中国画创作,凸显了现实性和人民性艺术创作特征,反映出广大美术创作者扎根生活、扎根人民,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寻求艺术创作源泉,从火热的人民生活中寻找艺术表现视角,以中国画独特的造形语言和艺术表达方式书写时代巨变.论文从展出绘画作品"现实叙事的创作主题与视角"和"理想建构的创作主题与视角"两方面,重点探析此次全国美展中国画创作的时代审美特征和艺术创新启示.

    全国美展中国画创作主题艺术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