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野生动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野生动物学报
野生动物学报

马建章

双月刊

1000-0127

dw0451@126.com

0451-82190700 82192282

150040

哈尔滨市和兴路26号

野生动物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由国家林业局主管,国家濒危特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东北林业大学主办。是唯一一份关于科学研究与科普宣传相结合、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国家级杂志。读者对象为大专院校生命科学学院及科学研究单位的研究人员和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都及野生动物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原牧区不同害鼠胃肠内容物对D型肉毒神经毒素的破坏强度分析

    李生庆胡国元李淑萍范玉霞...
    321-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高原牧区不同害鼠胃肠内容物对D型肉毒毒素的破坏强度与害鼠对毒素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采用霍恩氏法测定了D型肉毒毒素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及青海松田鼠(Neodon fuscus)的灌胃半数致死剂量(LD50),并测定3种害鼠胃肠内容物及其上清液与D型肉毒毒素作用后的毒素残留量.结果表明:D型肉毒毒素对高原鼠兔、高原鼢鼠及青海松田鼠的LD50 分别为5 110、5 840、50 100 MLD/kg.害鼠胃肠内容物对毒素的破坏强度由高到低依次是青海松田鼠、高原鼢鼠、高原鼠兔.3种害鼠胃肠内容物对D型肉毒毒素的破坏作用存在差异,且LD50与毒素残留量之间呈正相关性.胃肠道环境差异是导致不同害鼠对D型肉毒毒素产生敏感性差异的原因之一,研究结果对今后选育高效、特异性D型肉毒毒素生物灭鼠剂具有指导意义.

    草地鼠害D型肉毒毒素肠内容物破坏强度青藏高原牧区

    阔叶红松林中黑啄木鸟的取食生境偏好

    于美辰陈俊达司雨蕙魏爽...
    328-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冬季—2022年冬季,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黑龙江省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黑啄木鸟(Dryocopus martius)取食生境偏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取食微生境尺度中,黑啄木鸟取食树树种、取食树状态与对照样方具有显著差异(p<0.05),偏好在冷杉(Abies fabri,47.71%)和半枯立木(73.86%)的树木主干(86.93%)中上部(43.14%)、上部(32.03%)取食,且偏好粗壮、高大的树木;在取食样方尺度中,黑啄木鸟偏好在有林窗(92.16%)的天然林(96.73%)中取食,偏好郁闭度较低、优势乔木均高较低、优势乔木平均胸径较大、样方中活立木较少、枯立木、倒木较多和距人为干扰更近的生境中取食,与对照样方呈显著差异(p<0.05).资源选择函数结果表明,影响黑啄木鸟取食生境偏好的关键因子是取食树树种,次关键因子是枯立木数量、优势乔木均高、取食树高度和倒木数量.

    黑啄木鸟取食生境偏好阔叶红松林资源选择函数

    越冬期不同水位环境下青头潜鸭行为模式比较

    肖超宋曦濂邓文攸孙雪莹...
    338-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8年11-12月,采用定点观察法、扫描取样法对河南民权湿地公园越冬期不同水位下青头潜鸭(Aythya baeri)的日间行为活动节律及行为时间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水位环境下,青头潜鸭越冬期7类行为时间分配之间存在差异.位于浅水位的青头潜鸭主要以静息和觅食行为为主,中水位区域主要以静息、运动和觅食行为为主,深水位区域则以运动、飞行和觅食行为为主.觅食与静息行为的时间分配整体上随水位梯度的升高而减少,运动、飞行和社会行为的时间分配随水位的升高而增加,浅水位的修整行为时间分配极显著低于深水位和中水位,但深水位与中水位间的时间分配不具有显著差异性.(2)不同水位环境下,青头潜鸭越冬期各行为节律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觅食行为方面,深、中水位区域呈高度相似,整体走势呈波浪状,浅水位区域的上午至下午与前二者重合,但早晨和傍晚与之相反.深水位区域的静息行为呈增多趋势,整体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浅水位区域的波动幅度大于深中水位,自13:00-14:00后明显增多.深、中水位修整行为的谷值与峰值分布相反,浅水位整体呈"S"形,三者均在15:00-17:00呈下降趋势.运动行为方面,以中水位为过渡,深水位、浅水位的峰值、谷值交错.整体而言,深水位的运动、修整行为波动幅度大于中水位和浅水位;3种水位下觅食的峰期、谷期与运动的峰期、谷期均大致重合,且浅水位的觅食谷期与其静息峰期重叠.相较于深水位,浅水位更有利于青头潜鸭越冬生存.基于此,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对青头潜鸭越冬区域进行水位管理,增加浅水区域的面积并减少这一区域的人为干扰.

    行为节律行为时间分配水位环境越冬青头潜鸭民权湿地公园

    圈养珍稀鹤类长疟原虫流行情况研究

    蒋鹏郑常明姜瑞婕杜余礼...
    347-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7-2021年,收集5家饲养单位12种圈养珍稀鹤类的284份样品进行血孢子虫病的流行调查.采用血孢子虫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套式PCR检测和Blast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血孢子虫基因序列与已知长疟原虫(Plasmodium elongatum)DENVID02进化支匹配度达到100%;结合虫体形态学,确定该寄生虫所属类群为长疟原虫.长疟原虫在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白头鹤(G.monacha)、灰鹤(G.grus)和白枕鹤(Antigone vipio)6种鹤类中被检出,检出率为8.45%(24/284).此外,感染长疟原虫DENVID02进化支的鹤类个体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所有感染个体均未采取防治措施.在跟踪监测中,发现病原体在鹤类体内消失或呈跨年度携带现象,推测鹤类可能对长疟原虫DENVID02具有先天抵抗力.

    珍稀鹤类长疟原虫流行疾病防控

    新疆叶城沙蜥生境适宜性评价及生境廊道模型构建

    蒋罗雪李政余陈天莹段嘉宝...
    354-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保护或创造破碎化生境中的景观连通性被认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以及促进野生动植物种群的流动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战略,而生境廊道是恢复和保护景观连通性的常用策略.以塔里木盆地为例,结合该区域内叶城沙蜥(Phryno-cephalus axillaris)21个栖息地分布点数据,运用MaxEnt模型对该区域叶城沙蜥的生境适宜性进行分析,并综合植被类型、地理因素、人为干扰等因素,利用Linkage Map-per工具构建适宜叶城沙蜥扩散的潜在生境廊道.结果表明:对叶城沙蜥潜在适宜分布区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包括最冷季度平均气温、最冷月份最低气温、植被覆盖类型、最冷季度降水量、坡度及最干月份降水量.在所记录到的21个叶城沙蜥分布点中,6个属于最佳栖息地,6个属于适宜栖息地,另外9个属低适宜栖息地.以MaxEnt模型分析的叶城沙蜥适宜区分布情况为基础,共构建32条生境廊道,包括11条长距离廊道和21条短距离廊道.其中短距离廊道连通邻近栖息地,长距离廊道连通南北栖息地.研究结果有助于优化叶城沙蜥栖息地格局,同时为塔里木盆地区域周边及部分吐鲁番盆地爬行类物种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并为荒漠生态系统的物种保护与保护区规划提供借鉴思路.

    叶城沙蜥LinkageMapperMaxEnt模型生境廊道塔里木盆地

    基于COI基因的浙江省内黄缘闭壳龟遗传多样性研究

    陈敏秦媛林业宏任思齐...
    36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浙江省内不同黄缘闭壳龟(Cuora flavomarginata)群体的种质资源现状,基于线粒体DNA COI序列对来自浙江省内野外和养殖场的8个黄缘闭壳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缘闭壳龟线粒体COI基因序列长度为1 040 bp,A=27.4%、T=30.5%、C=24.6%、G=17.5%,有较强的AT偏好性;共定义9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为(0.799 00±0.210 00),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2 09±0.001 47),呈"高Hd低Pi"遗传分布;不同黄缘闭壳龟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3,群体内部的遗传距离为0~0.004,其中磐安后阁村(YS)群体内部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004;单倍型系统发育树并未呈现明显的谱系结构;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347 52~0.822 22,8个群体的遗传分化不显著(p>0.05);中性检验(Tajima's D=-0.366 27,Fu's FS=-0.605)与核苷酸错配分布均表明,浙江省内黄缘闭壳龟群体并未经历种群扩张事件,同时,由Mantel检验可知,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没有显著的相关性(R=0.293 8,p>0.05);AMOVA分子方差结果显示,群体内的遗传变异高于群体间(85.06%>14.94%).研究表明,浙江省内黄缘闭壳龟群体之间为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的遗传特征,并且存在一定水平的遗传分化,群体内存在明显的基因交流,根据COI基因分析显示,在磐安县获得的野生黄缘闭壳龟个体确定为黄缘闭壳龟浙江种,同时也发现存在浙江种与安徽种的杂交种,建议将分化程度不同的黄缘闭壳龟群体划分为不同单元保护.研究结果为浙江省内黄缘闭壳龟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和合理制定保护措施提供了基础依据.

    黄缘闭壳龟COI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浙江省

    亚洲象肇事受损农户保险补偿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余磊刘思芮李娅郭辉军...
    37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野生动物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人类的关系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生态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些年,云南亚洲象(Elephas maxi-mus)肇事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作为我国缓解人兽冲突的重要公共产品,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农户作为重要参与主体,对保险补偿满意度是衡量保险实施效果的重要尺度.基于对前人有关研究的梳理,从个人特质、家庭特征、成本效益和政策4个维度提出理论假设,对云南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区开展实地调研获取补偿满意度相关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亚洲象肇事受损农户对保险补偿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从而明确农户视角下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的优化方向.结果表明:亚洲象肇事受损农户对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补偿满意率不高,个人特质、家庭特征、成本效益和政策对受损农户保险补偿满意度有重要影响,其中,直接损失成本、生产生活间接损失成本、心理创伤成本和社会经济发展机会成本对保险补偿满意度产生了显著负向影响,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政策了解程度、政策制定评价和政策执行评价对保险补偿满意度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针对上述分析,本文从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户角度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的优化完善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亚洲象受损农户补偿满意度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野生动物资源刑法保护检视及优化路径

    陈卓
    387-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完善的野生动物资源刑事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法律责任条款后,刑法与该法的衔接产生了问题,尤其是在规制非法向境外提供野生动物遗传资源和防范外来物种方面存在疏漏,已有罪名在适用过程中也存在调整范围重合、违法与犯罪边界模糊等问题.通过运用规范研究方法和案例分析方法,对当前刑事立法及司法适用情况进行分析.在立法层面,激活附属刑法立法模式能从根源上解决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衔接困境,短期内可通过修订罪名规定、增设入罪情形等方式合理调整刑法保护范围;在司法层面,调整司法解释对非法狩猎罪等罪名的入罪标准,同时优化现有定罪机制能实现刑事保护与人权保障的平衡.

    生态文明建设法秩序统一性集体法益立法模式定罪机制

    一例幼年川金丝猴多发性神经炎的诊治

    陈蓉周薇邓长林章小小...
    399-4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京某动物园一只7个月雌性幼年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出现爬行困难,四肢肌肉萎缩无力且非对称性运动功能障碍,脚趾无疼痛反应等临床症状.通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病毒检测和微量元素检测,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多发性神经炎.经过5个多月的甲钴胺和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治疗,结合按摩,临床观察发现其后肢肌群增加,能够自主爬行.结果表明,甲钴胺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结合按摩的治疗方案对川金丝猴多发性神经炎有一定疗效.

    川金丝猴多发性神经炎运动障碍

    一例赤大袋鼠梭菌性肠炎的诊断和病原分离鉴定

    董俊斌李静丁玉林王文龙...
    403-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临床症状、尸体剖检、组织病理学、毒素实验和细菌分离鉴定的方法确诊了1例由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引起的赤大袋鼠(Macropus rufus)梭菌性肠炎的自然病例.动物园1只成年赤大袋鼠突然精神沉郁、厌食,于20 h后死亡,尸体角弓反张,腹围膨大.尸体剖检和组织学检查表明:胃肠道、肝脏和肾脏出现具有梭菌性肠炎证病意义的病变.小白鼠毒素实验结果显示,血样肠内容物内有急性致死性毒素.从出血的肠黏膜面分离到单一、有芽孢、粗大的革兰阳性杆菌,经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基因型多重PCR鉴定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研究结果可为赤大袋鼠梭菌性肠炎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依据.

    赤大袋鼠梭菌性肠炎出血性坏死性胃肠炎A型产气荚膜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