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瞿佳

月刊

1674-845X

zhysgx@vip.126.com

0577-86699366

325035

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学院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ptometry Ophthalmology and Visual Science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温州医学院承办。本刊是眼科学与视光学领域的高级学术性期刊。以广大眼科医生、视光配镜师、眼视光学科研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诊疗经验,以及与本学科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本刊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专题论著,论著,临床研究,病例报告,文献综述。本刊原刊名为《眼视光学杂志》,目前已被国内外数十种权威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年龄相关视功能和眼健康管理白皮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2020YFC2008200)项目组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眼科分会
    1-9页

    年龄相关性视功能眼健康管理临床检测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玻璃体切割术适应证及术式10年变化趋势

    江俊宏吴荣瀚郑思思徐明娜...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2010年至2019年间玻璃体切割术适应证及术式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病例22491例,其中男12287例,女10204例,年龄1~95岁.根据玻璃体切割手术适应证(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病变、眼外伤、无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晶状体病变及其他眼病)、手术类型(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单纯玻璃体切割术及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手术)及玻璃体腔填充物(气体、硅油及其他液体)进行分类,对上述适应证、手术方式变化趋势及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玻璃体切割术年手术量由2010年的1 398例逐渐增加至2019年的3 791例.患者年龄由2010年的(50.1±16.4)岁上升至2019年的(57.2±14.5)岁,以男性为多,但女性比例逐年增加(由2010年的39.7%增至2019年的46.6%).2010年至2019年间,前4位玻璃体切割术适应证依次为视网膜脱离(29.4%),黄斑疾病(22.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9.7%)及眼外伤(15.5%).因黄斑疾病接受手术的患者数量及构成比逐年增多,由2010年的195例(14.0%)增加至2019年的1 054例(27.8%),已成为玻璃体切割术的首位适应证.手术类型方面,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手术为13 896例(61.8%),所占的比例明显上升(2010年55.2%,2019年69.0%).玻璃体腔填充物方面,气体及硅油是玻璃体切割术后的主要填充物(2010年占83.4%,2019年占74.9%).近5年硅油填充比例较前5年下降(2010-2014年期间占40.2%~43.8%,2015-2019年期间占34.1%~39.6%).结论:2010-2019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主要适应证为视网膜脱离、黄斑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中黄斑疾病占比逐年增加.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手术已成为主流术式.10年来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填充的使用比例在逐渐下降.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玻璃体切割术适应证玻璃体腔填充物

    高糖对体外培养视网膜Müiller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

    王立颜世传牛兰俊朱曼辉...
    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高糖诱导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üiller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变化.方法:实验研究.将体外培养的SD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根据不同糖浓度分为5.5 mmol/L葡萄糖组(正常组)及20、30、40、50 mmol/L高糖组,并对40 mmol/L高糖处理Müller细胞组采用不同时间3、6、12、24、36 h进行培养.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及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自噬指标LC3Ⅰ/LC3Ⅱ、自噬信号通路P62、Beclin-1蛋白表达及细胞定位;使用透射电镜及GFP-LC3慢病毒转染观察自噬小体的形成情况;使用TUNEL实验检测细胞凋亡状态.不同组别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正常组及20、30、40、50 mmol/L高糖组中Müller细胞质的Beclin-1、P62及LC3Ⅰ/LC3Ⅱ蛋白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1.21,P=0.029;F=197.25,P=0.012;F=100.02,P=0.045),其中与正常组比较各浓度高糖组Müller细胞质内Beclin-1、LC3Ⅰ/LC3Ⅱ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P62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P<0.001).正常组以及6、12、24、36 h高糖组中Müller细胞质的Beclin-1、P62及LC3Ⅰ/LC3Ⅱ蛋白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8.46,P=0.015;F=109.48,P=0.004;F=99.27,P=0.032),其中6 h高糖组LC3Ⅰ/LC3Ⅱ、Beclin-1 蛋白明显增加(P=0.002、0.015),12、24、36 h高糖组与正常组相比较LC3Ⅰ/LC3Ⅱ、Beclin-1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P62蛋白明显增加(P<0.001).正常组及6、24 h高糖组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GFP-LC3转染阳性颗粒、自噬小体相对数量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0.49,P=0.014;F=198.98,P=0.00l),其中与正常组比较,6 h高糖组GFP-LC3转染阳性颗粒、自噬小体相对数量增加(P=0.002、0.029),24 h高糖组明显降低(P=0.019、0.036).正常组及6、24 h高糖组及3MA组视网膜Müller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3.14±1.01、15.34±3.87、25.82±4.96、24.79±4.01,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4.12,P=0.003),与正常组比较,6、24 h高糖组TUNEL阳性细胞增多(P=0.022、0.039),24 h高糖组与6 h高糖组比较TUNEL阳性细胞进一步增加(P--0.017).结论:高糖诱导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早期自噬增加,细胞凋亡抑制,随着时间不断延长,高糖抑制自噬形成,增加细胞凋亡.高糖抑制自噬可能是促进Müller细胞凋亡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糖自噬凋亡Müller细胞

    基于共聚焦显微镜图像拼接方法分析干眼患者角膜神经形态

    李方烃沈重成英鑫徐慧雯...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角膜神经图像拼接方法分析干眼患者角膜神经形态特点及其与干眼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21年1-5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干眼患者16例(16眼).所有患者均进行无创伤泪河高度(NITMH)、无创伤泪膜破裂时间(NITBUT)、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睑板腺缺失比例、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IVCM等检查.分别使用传统方法和新的拼接图像处理方法分析患者角膜上皮下神经图像面积、神经总长度、神经密度、平均神经长度、最长神经长度、最短神经长度、神经数量、神经数量密度等指标.纳入右眼数据进行分析.2种方法间角膜神经分析的数据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干眼临床指标与角膜神经分析数据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新的拼接图像分析方法在角膜上皮下神经图像面积、神经总长度、神经密度、平均神经长度、最长神经长度、神经数量方面均明显大于传统分析方法(均P<0.05);最短神经长度较传统分析方法短(P<0.001);神经数量密度较传统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传统分析方法时,NIKBUT与平均神经长度、神经数量、神经数量密度均有相关性(r=0.52,P=0.037;r=-0.62,P=0.011;r=-0.62,P=0.011),其余干眼指标与角膜神经指标均无相关性.而使用拼接图像分析方法时,NIKBUT与平均神经密度呈负相关(r---0.56,P=0.025),其余干眼指标与角膜神经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相比传统分析方法,新的拼接图像分析方法可获得更大角膜神经分析面积.2种分析方法的角膜神经分析结果不同,部分干眼指标与角膜神经分析结果的相关性也不同.新的共聚焦显微镜图像拼接分析方法能够更准确、更可靠地评估干眼患者角膜上皮下神经情况.

    角膜神经干眼共聚焦显微镜图像拼接方法

    OA-2000和Sirius测量近视眼眼前节参数的比较

    陈伟许美萍林裕东李金瑛...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OA-2000和Sirius测量近视患者眼前节参数的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20年10月1一31日到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眼科就诊的拟行近视矫正手术的患者112例(224眼).分别采用OA-2000和Sirius测量患者前房深度(ACD)(不含角膜厚度)、水平角膜横径(WTW)和中央角膜厚度(CCT).采用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2种仪器测量结果的差异性和相关性,用Bland-Altman法评价其一致性.结果:Sirius和OA-2000测量的WTW分别为(11.84±0.38)mm和(11.87±0.3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P<0.001),二者呈正相关(r=0.97,P<0.001);ACD分别为(3.23±0.26)mm和(3.16±0.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1,P<0.001),二者呈正相关(r=0.96,P<0.001);CCT分别为(538±35)μm和(524±3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0,P<0.001),二者呈正相关(r=0.97,P<0.001).Bland-Altman法分析2种仪器测量WTW、ACD、CCT的95%一致性范围分别为-0.16~0.21 mm、-0.20~0.07 mm、-29.1~1.1 μm.结论:OA-2000和Sirius对近视患者的WTW、ACD、CCT测量结果相关性好,但是有差异,一致性欠佳,临床上不可直接相互替代.

    OA-2000Sirius水平角膜横径前房深度中央角膜厚度眼部生物测量

    新型扫频生物测量仪OA-2000与IOLMaster 700测量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一致性

    李栋军杨文利王子杨陈伟...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OA-2000与IOLMaster 700在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生物测量中的一致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8年1-2月于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拟行白内障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119例(119眼).分别应用OA-2000和IOLMaster 700进行生物测量,获得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Kf和Ks)、散光及轴向、平均角膜曲率(Km)、角膜横径(WTW)等数据,并通过矢量计算公式计算散光矢量J0和J45,通过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IOL)度数.2种仪器测量参数及IOL度数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一致性评估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Bland-Altman法.结果:2种仪器测量Kf、Ks、Km、J0、J45、AL及IOL度数计算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测量CCT、ACD、LT及WTW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95、5.00、12.25、-5.56,均P<0.001).2种仪器各测量参数及IOL度数计算结果的ICC为0.88~1.00.Bland-Altman分析显示2种仪器测量Kf、Ks、Km、J0、J45、CCT、ACD、LT、AL、WTW及IOL度数95%一致性界限(LoA)最大绝对值分别为:0.37 D、0.41 D、0.32 D、0.27 D、0.25 D、32.6 μm、0.08 mm、0.18 mm、0.13 mm、0.73 mm及0.53 D.结论:在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中,OA-2000和IOLMaster 700测量Kf、Ks、Km、J0、J45、ACD、LT、AL的一致性好.2种仪器测量参数通过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计算的IOL度数同样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相互替换使用.

    生物测量IOLMaster700OA-2000高度近视白内障

    视网膜大动脉瘤的多模态眼底影像和疾病特征

    杜虹王月麟戴荣平赵欣宇...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视网膜大动脉瘤(RAM)的多模态眼底影像学特点及疾病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03年5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确诊的RAM患者57例(58眼).分析患者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影像学特点,并总结疾病特征.结果:纳入患者年龄为(69.0±9.3)岁,其中女性占75%,单眼发病患者占98%,共发现瘤体65个.彩色眼底照示95%的瘤体位于颞侧动脉,32%位于动脉主干,29%位于视网膜动脉分支处或动静脉交叉处.85%伴不同程度出血,86%伴硬性渗出.FFA的瘤体检出率为92%,动脉期可呈圆点状或梭状强荧光,周围出血或硬性渗出遮蔽荧光,晚期荧光增强并出现渗漏.ICGA的瘤体检出率为95%,可透过出血的遮蔽荧光见视网膜动脉壁上瘤体高荧光,造影晚期瘤体荧光仍较背景荧光强.OCT的瘤体检出率为63%,可见RAM局部高隆起,病灶处可见圆形强反射瘤体腔壁.结论:RAM常见于老年女性.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可从多角度显示RAM的瘤体形态、活动性以及伴随的出血、渗出表现.其中,ICGA对于瘤体的检出率更高,显示RAM更为清晰.

    视网膜大动脉瘤疾病特征荧光素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严重视网膜脱离眼内的OCT特征

    宋云红王绍莉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严重视网膜脱离眼植入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CVB)后光学相于断层扫描(OCT)呈现的特征.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择北京华尔医院2017年11月至2021年3月植入FCVB的严重视网膜脱离患者10例(10眼).通过OCT进行术前,术后1周、6个月、1年、2年眼底检查,比较术前、术后OCT眼底检查结果,分析植入FCVB后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眼底照片显示,植入FCVB的10眼中9眼能清晰看到眼底情况,1眼因角膜轻度混浊致眼底欠清晰.术后OCT检查发现,在10眼中视网膜前均约有200 pm厚度的高反射光学条带,其中9眼黄斑中央凹结构正常,视网膜均基本复位,1眼未发现视网膜信号,同时发现FCVB囊膜与视网膜之间有较小的间隙,与视网膜贴伏良好.结论:FCVB植入后,OCT示视网膜前有特征性的高反射光学条带,与玻璃体腔和视网膜有明显区别,同时可以观察到视网膜的复位情况.

    视网膜脱离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0.01%阿托品联合角膜塑形镜对于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的Meta分析

    王静怡谷天瀑李双成张超懿...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0.01%阿托品联合角膜塑形镜对于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的疗效.方法:循证医学研究.检索2016年2月至2021年2月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维普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等各大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经过筛选、统计数据后,将数据导入RevMan 5.4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均值、标准差,计算各个研究数据的均值差和95%置信区间(95%CI),评估比较0.01%阿托品联合配戴角膜塑形镜和仅配戴角膜塑形镜干预前后眼轴长度、等效球镜度(SE)、瞳孔直径的变化.结果:检索得到144篇文献,经过筛选后纳入9篇随机对照文献,共858例,9篇文献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0.01%阿托品联合配戴角膜塑形镜,对照组为单独配戴角膜塑形镜.Meta分析结果显示,6篇文献记录干预1年后眼轴长度的变化,经敏感性分析后剔除1篇文献,重新分析发现试验组干预前后眼轴长度变化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值差(MD)=-0.17,95%CI(-0.22,-0.17),P<0.001];4篇文献记录了干预前后SE的变化,试验组SE变化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16,95%CI(0.09,0.22),P<0.001];3篇文献记录了瞳孔直径的变化,试验组瞳孔直径变化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70,95%CI(0.41,0.98),P<0.001].结论:相较于单独配戴角膜塑形镜,采用0.01%阿托品联合角膜塑形镜的方法在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方面效果更佳.

    0.01%阿托品角膜塑形镜近视青少年Meta分析

    巨大副泪腺潴留囊肿1例

    冯雪莹单凤梅李洁王富华...
    64-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