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维度衍生视角下红色文化IP形象设计研究

    叶邦金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研究红色文化IP形象设计要点,以满足当前红色文化IP形象设计多维度衍生开发需求,最终实现红色文化IP经济可持续发展,助力红色文化完成内容创新转化及品牌推广.方法:通过调研国内外文化IP形象发展现状,分析当前国内红色文化IP形象设计出现的问题,整理、归纳、总结符合红色文化IP形象的多维度衍生形式,论述当前国内红色文化IP形象可持续发展路径.结果:在红色文化IP形象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后续衍生产品开发策略,重点关注数字化衍生、实体化衍生、线下实体衍生这三个衍生层面的内容,同时注重线上数字多媒体平台运营发展,开发线下实体衍生品发售和线下体验内容.结论:应不断挖掘IP形象背后蕴含的文化故事,以丰富衍生内容,利用多渠道推广传播,实现红色文化IP形象可持续发展,使红色文化进一步走进大众生活.

    多维度衍生红色文化IP形象

    顾客感知视角下红色民宿品牌形象塑造研究——以临沂市Y民宿为例

    孙爱华申传新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国家和地方相继发布大力发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的政策和规划纲要,弘扬红色文化成为当前阶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红色民宿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蓬勃发展,但同时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尤其是在民宿品牌形象塑造方面有待完善.文章旨在助力临沂市Y民宿健康有序发展,为红色民宿品牌形象塑造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及实践参考.方法:从顾客角度出发,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先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然后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探究影响顾客感知因素的分布情况.在比较顾客期望值与实际感知值之间差异的基础上,分析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因素,进而提出可行性建议.结果:临沂市Y民宿红色文化挖掘力度不足,顾客情感需求未能得到满足;民宿产品不够丰富,缺乏本土特色;民宿人才匮乏,服务质量不高;品牌宣传和推广力度较低,知名度有待提高.对此,文章分别从民宿设计充分体现红色文化、民宿产品注重红色文化特色、专业人才注入专业力量、提升Y民宿品牌形象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结论:Y民宿在品牌形象塑造方面,须准确把握顾客需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为临沂市红色民宿品牌形象塑造提供样板,从而助力临沂市红色民宿建设.

    顾客感知红色民宿品牌形象塑造

    地域文化视域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以沈阳火车站文创为例

    张佳祺王成玥
    7-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解决当今沈阳市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出现的同质化问题,发扬和推广沈阳市地域性特色工业文化.发掘沈阳站特色文化内涵,结合文创产品一般开发策略,以沈阳站文创产品开发策略指导设计实践,为沈阳市旅游文创产品开发提供思路,为沈阳当地文创产品设计注入新的活力.方法:通过市场调研相关方法,对沈阳市现有的旅游文创产品展开调研,通过类比其文化元素来源、文创产品功能类型,分析沈阳市旅游文创产品发展面临的困境.然后从文化传播、造型、色彩等方面对沈阳站展开综合分析,结合文创产品一般设计策略,得出能够指导设计实践的沈阳站文创产品开发策略.利用文化元素提取、造型归纳演绎、计算机辅助绘图等设计手段,得到符合设计预期的沈阳站文创产品.结果:文章分析了沈阳旅游文创产品发展现状,通过对沈阳地域文化和沈阳火车站的多层次分析,结合一般文创产品设计方法,得出沈阳火车站文创产品开发策略,为后续设计师的设计实践提供了参考.结论:有助于读者了解沈阳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当前发展和沈阳地域性特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不足之处,为设计从业者开发沈阳站文创产品提供可行性思路,有助于推动沈阳市旅游文创产品的发展,促进沈阳市地域特色文化的传承.

    沈阳火车站建筑文创产品地域文化

    搁置与重构:杨荔钠电影的女性迷思

    张燕菊史靖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杨荔钠以女性身份的自觉与自省导演创作了"女性三部曲",将自身独特的、珍贵的女性生命经验与华语电影紧密联系了起来.她传达的与其说是一种反叛、陌生和不可解释的声音,不如说是一种自我、自觉和自省的反抗意识,同时也是女性立场或女性困境的集中映射.方法:杨荔钠"女性三部曲"从女性视角出发,以女性为叙事主角,以展现女性真实的生活状态、生命历程、思想变化为主要叙事内容,具有强烈的女性反抗意识.影片对女性的群像式呈现立足于女性仍然受压抑和歧视的现实处境,影片中的女性在强制性的处境中实践着女性自我主体的抱负.结果:杨荔钠"女性三部曲"的女性主义立场是传达女性感性的、孕育的、遭受压抑的,同时也是理性的、批判的身体经验和生命经验.杨荔钠一直致力于从传统意义上女性的弱点去发现女性切实的力量,由此打开那扇坐北朝南的房间里东西面向的窗,开启新的女性叙事议题.结论:当杨荔钠将摄影机对准一个个鲜活的女性个体,展现出女性独特的生命力时,不仅是将女性文化逐渐发展成为独特的影像语言表达,还使观众看到了女性生命的特质和价值,使华语女性电影呈现出新的可能性.

    杨荔钠女性电影现实书写

    设计符号学视域下节日文创设计研究

    徐美萱李振宇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引起用户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深层次共鸣,文章将设计符号学理论引入传统节日主题文创产品设计,探究设计符号学理论应用于传统节日主题文创产品设计的策略.方法:根据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与特征,从物质层、行为层、感知层和反思层四个层次分析其文化结构.同时,将设计符号学理论融入其中,从结构、语用、语义、语境四个维度,探索后续开展实践的策略和方法.最后,以灯具器物为载体创新设计主题文创产品,对该设计策略进行实践佐证.结果:传统节日文创产品结合现代工艺技术,将节日文化与传统器具相结合,总结物质层、行为层、感知层和反思层四个层次的设计策略.在物质层,设计文创产品的外观,强调用户的视觉体验;在行为层,将节日神话故事与用户当下生活联系起来,和文创产品形成良性互动,强调用户的行为体验;在感知层,关注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注重用户的情感体验;在反思层,强调意境和语境的表达,侧重用户的文化体验和经验反馈,唤醒集体记忆.结论:将设计符号学理论运用于传统节日主题文创产品设计中,使之成为节日情境和受众情感的纽带,能够增强节日文化的互动性,引起受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与共鸣,传承传统文化,传递民族精神.

    传统节日设计符号学文创产品传统文化

    近现代区域人文环境与国内外博览会对刺绣的影响探析——以湘绣为例

    文婷婷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以湘绣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近现代区域人文环境与国内外博览会对湘绣产生的影响.方法:文章基于大量档案资料、老旧报刊、口述史等一手资料,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与田野调查法、定性定量分析法等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刺绣是中国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类型最丰富的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分布广泛、类型多元的刺绣工艺中,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作为中国刺绣的代表,被誉为"四大名绣",其中苏绣产业规模最大、粤绣以外销为导向、蜀绣少数民族风格明显,可谓各具特色.湘绣是起源于湖南长沙的一种传统手工艺,湖南的地域环境和历史文化积淀孕育了湖南的民间刺绣.湖南农村和城镇的绣女人数日益增长,刺绣技艺不断提升,这为湘绣产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湖南绣女的崛起与湘绣技艺水平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与中国刺绣的历史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湖南民间刺绣是湘绣的母体,是湘绣技艺发展的内因.结论:湘绣植根于楚文化的沃土,至晚清逐渐发展形成独立的刺绣体系.晚清以来,在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以及海外博览会热潮的影响下,中国开始广泛参与国际博览会.到了 20 世纪,在清政府推行振兴工商实业的政策鼓励下,各地督抚开始尝试模仿学习,自办劝业会、劝工会、商业陈列所等各种形式的商业赛会.湘绣作为该时期国内外博览会的重要参与者,通过在国内外博览会上参展、获奖,得以名扬海内外.

    人文环境民间刺绣国外博览会劝业奖进会

    古墨制胶研究

    肖雨欣陈见东
    21-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制胶在古墨工艺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着重梳理古墨制胶的种类与工艺,用以说明不同种类的胶所具备的不同制作工艺及表现效果.方法:采用文献学、图像学等方法,梳理古墨制胶的种类及不同功效.结果:文章主要依据宋墨文献与明墨文献,梳理不同的古墨制胶种类,并总结古墨制作工艺,为后续展开古墨实验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结论:传统制胶工艺烦琐、耗时长,且出品质量不稳定.但尚未有人涉足利用"新能源"对古墨制作进行成分创新.例如,"甲壳素"等可再生材料,可与古墨制作中的传统原材料进行有机置换,有利于创造更完美的书写过程,达到还原古墨书写特性的目的.

    古墨制胶工艺新思路

    电影《英雄》视听分析

    许小周段璟康高原
    24-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以电影《英雄》为研究对象,意在深入剖析其特有的叙事结构和拍摄手法,进一步揭示其在文本结构、镜头设计等方面所展现出来的创新性.希望通过深入研究,为电影爱好者和研究者带来全新的理解和启发.方法:文章首先从电影《英雄》的文本结构入手,深入探讨其对套层结构的独特运用,包括情节、人物设定、剧情冲突等多个层面.然后,从电影的镜头设计角度展开逐一分析,重点关注张艺谋导演如何通过创新性的镜头设计成功构建一种全新的影片节奏和叙事方式.结果:通过深度剖析,发现电影《英雄》在文本结构和镜头设计这两个方面展现了强烈的创新性.其运用套层结构、悬念设置手法、创新性的镜头等多个方面的技巧,使影片在节奏和叙事这两个方面都有了极大的突破,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复杂且精妙的故事网络.结论:电影《英雄》是张艺谋导演的一部杰作,其在电影表达手法、叙事结构等方面的创新具有前瞻性的意义.同时,超前的镜头使电影《英雄》在武打片中独树一帜,为整个武侠电影类别注入了新的活力.独特的文本结构和精心设计的镜头,以及它们之间的紧密呼应,共同创作出了这部具有深远意义的电影作品.

    《英雄》套层结构悬念镜头设计

    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创品牌形象提升设计研究——以江苏溧阳为例

    李楠王玮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以溧阳市为例,探索当地文创品牌形象提升方向,为溧阳市文旅融合的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对溧阳当前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溧阳市现有文创品牌与文创产品,总结溧阳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打造独有溧阳地域特色的文创品牌形象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果:提升文创品牌形象是推进文旅融合商业模式物化的重要手段.文章从文创品牌形象设计定位明确化、核心价值概念清晰化、识别系统标准化、传播战略持续化四个方面,提出文旅融合背景下溧阳文创品牌形象提升策略.结论:提升文创品牌形象是推进文旅融合商业模式物化和保护弘扬当地特色文化的重要手段.溧阳应发挥自身的旅游优势与文化特色,创造出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创品牌形象,以进一步激发文旅产业活力.

    文旅融合文创品牌形象提升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语境下传播学课程创新研究

    高阳景滋本
    31-3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广泛意义上来说,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一切的传播现象".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传播也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传播现象,但是这部分内容在传统的传播学课程教学中很少涉及.当下,中国有270 多所高校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传播学课程则是专业基础课.以往的传播学课程改革讨论主要集中在新闻传播专业领域,就目前高校课程设置来看,其作为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存在着教学和学科联系不够紧密、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方法:文章从教学现状与问题、课程创新必要性、改革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如何调整传播学课程,以适应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要求和社会需求.结果:当前的传播学课程存在定位模糊、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教学手段被动等问题.结论:应采用更加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在线教育技术,创新传播学教学模式,以适应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就业市场的需要.

    数字媒体艺术传播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