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俞健

双月刊

1004-9436

yskj@vip.163.com

0571-89891234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艺术科技/Journal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艺术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436,国内统一刊号CN33-1166/TN,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学音乐课堂中音乐教育本土化策略探究

    强子童
    192-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教育领域的国际化趋势愈发明显.然而,在追求国际视野的同时,如何保持本土文化的独特性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特别是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在吸收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实现音乐教育的本土化转型,以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方法:文章聚焦中学音乐课堂,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入手,探究音乐教育本土化的有效策略.结果:研究发现,将本土音乐元素融入课程内容,采用互动式和体验式的教学方式,以及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本土音乐的兴趣和认知,进而增强其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结论:研究成果不仅能为中学音乐教育提供全新的视角与思路,为音乐教育本土化转型提供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也能为其他学科领域的本土化教育改革提供宝贵的参考与借鉴.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保持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并非与国际化背道而驰,可以通过创新与实践实现二者有机融合与相互促进.未来,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投身其中,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繁荣发展,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本土情怀的人才贡献力量.

    中学音乐课堂音乐教育本土化

    合唱"学—练—演—评"结构化教学实践探究

    吴沛芹
    195-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合唱是一种集体性的艺术活动,强调学生之间的紧密协作与配合,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开展"学—练—演—评"结构化教学,有助于改善传统合唱教学思维,通过学习、练习、演出和评价等不同阶段,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方法:文章以高校合唱教学为基础,尝试将"学—练—演—评"结构化教学应用于实践,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依托不同阶段的循序渐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对音乐艺术的感知和热情.其中,主要涉及学习内容结构、练习方式结构、多维表演结构和深度评价结构,利用相关结构的协同作用,为合唱教学提供具体的实践及优化路径,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结果:通过对"学—练—演—评"结构化教学的分析,掌握其具体的内涵及价值,并结合合唱教学的相关要求,形成具象和立体的"学—练—演—评"结构,为高校的合唱教学提供重要参考.结论:将"学—练—演—评"应用于合唱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合唱技能,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表演能力,实现合唱教学的提质增效.与此同时,应依托不同阶段的教学实践,进一步提升音乐艺术教学层次,力求合唱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合唱"学—练—演—评"结构化教学教学实践

    数字化时代艺术类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孙红霞
    198-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艺术设计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不仅改变了艺术设计方式,也对艺术类人才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在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时显得力不从心,其培养目标、内容和方法亟须革新,以适应新时期的需求.文章探索数字化时代艺术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通过构建完善的支撑体系,确保艺术类人才培养质量,并推动其持续发展和改进.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综述、对比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深入分析数字技术对艺术设计行业的影响,以及当前艺术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数字化时代艺术类人才培养支撑体系的思路,包括更新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推动产学研合作等.同时,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和保障措施,以确保支撑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结果:构建了艺术类人才培养支撑体系,该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字化技能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学研用相融合,能够有效提升艺术类人才的培养质量,使其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需求.结论: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艺术设计行业的持续变革,应继续完善和优化艺术类人才培养支撑体系,为艺术类人才培养的持续改进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数字化时代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创新思维

    数智时代中医药文化融入美育教学实践路径探究

    孙炜唯叶欣宇杨若谷
    202-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数智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将中医药文化融入美育教学,不仅可以丰富美育教学的内容,还能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探索显隐结合的中医药文化融入美育教学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文章通过理论研究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剖析数智时代对教育的全方位影响,探索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创新的积极意义.结果:借助AI技术推动中医药文化与美育教学深度融合,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等方面将中医药文化融入美育教学,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带来更好的美育教学体验.结论:中医药美育元素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综合素质,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AI等先进技术能够有效助力美育教育改革与发展.

    数智时代中医药文化美育教学显隐结合

    新时代高校美育与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探索——以高校美育课程中国音乐欣赏与实践为例

    江敏
    205-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贯彻高校美育的课程思政精神,文章深入探索中国音乐欣赏与实践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以及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并贯穿中国音乐欣赏与实践课程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方法:文章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索高校美育课程思政建设.结果:高校在中国音乐欣赏与实践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坚定文化自信作为思政教育的核心.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性的音乐教学实践,确保思政教育贯穿高校音乐教育的全过程.结论:美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文章旨在为高校美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推进新形势下高校美育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高校美育中国音乐欣赏与实践课程思政

    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艺术素养培养路径探究——以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马学云
    208-210,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探究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艺术素养培养路径,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为老年服务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专业特色鲜明的艺术素养培养模式能为其他专业后续开展艺术素养教学改革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习得高尚的审美情感,拓展人生深度与广度.方法:文章综合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个案研究、数量研究、归纳总结等方法,系统梳理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现状,并以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艺术素养培养路径.结果: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丰富实践教学活动等路径,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将学生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结论:培养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艺术素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艺术素养

    艺术设计思维对美育课程的意义探究——以高中字体设计专题美育课程为例

    年圆曹仁宇
    21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当前,美育教学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依然存在"偏知识、偏理论、少实践、少创新"的不足.基于此,文章以高中字体设计专题美育课程为例,探讨在课程实践中培育艺术设计思维的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方法,探讨通过美育课程培育艺术设计思维的教学实验,旨在通过创作实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创新.结果:以高中美育课程中的字体设计专题为例,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艺术设计思维,从传统文化精髓中汲取灵感,结合现代审美趋势,进行字体创新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设计原则和技巧,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研究表明,将艺术设计思维引入美育课程,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与艺术表现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出既具备深厚人文素养又具有敏锐创新意识的人才.结论:这一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美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对构建全面且均衡的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美育艺术设计思维字体设计创新

    自弹自唱在数字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化运用探讨

    杭筠莉
    214-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自弹自唱作为音乐的表现形式之一,长久以来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喜爱,无论是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基本功比赛还是生活中,都能见其身影.如今,在艺科融合背景下,自弹自唱得到了创新发展.文章探讨自弹自唱的新理念,分析其对音乐创作、表演艺术、音乐课堂的影响,旨在为数字音乐教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首先,阐述自弹自唱的概念与特点.其次,深入分析自弹自唱新理念的表现形式,如跨界融合、个性化表达、技术辅助创新等.最后,探寻自弹自唱在数字音乐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分析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内涵.结果:自弹自唱与计算机科学技术手段结合运用,能够有效增强教学效果,增强师生学习的创新性、团队协作意识.结论:基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教学手段为自弹自唱这一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并鼓励实践、探索与创新,赋予学生更多元的音乐体验.

    自弹自唱数字音乐教育个性化

    关于人工智能驱动音乐教育变革的思考

    胡俊贤
    217-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分析人工智能驱动音乐教育变革的内在逻辑,挖掘技术与教育实践结合的潜能,旨在为音乐教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现实指引.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与访谈法,系统梳理人工智能技术在音乐教育中的具体实践,归纳当前实践的意义、方向,并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人工智能显著推动了音乐教育的个性化进程,提升了资源分配效率,拓宽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同时在虚拟与现实结合的教学场景中呈现多样化发展格局.结论:人工智能推动音乐教育朝着个性化、普惠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其深度融合教育实践有助于塑造以学习者为核心的教育新生态,重塑音乐教育模式和教育资源配置逻辑.

    人工智能音乐教育变革融合

    医学类高职院校图书馆美育工作实践策略研究——以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为例

    周雪莹
    220-222,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探讨医学类高职院校图书馆美育工作实践策略,旨在通过美育提升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及综合素质,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方法:首先,分析医学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美育工作的必要性与优势;其次,以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为例,介绍该馆在美育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包括建设多维度美育空间、利用特色资源开展美育活动、打造品牌美育活动等;最后,提出医学类高职院校图书馆美育实践策略,包括革新传统观念、加强馆员培训、打造美育空间、优化资源建设、开展美育活动及加强合作等.结果: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在日常工作中融入美育,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还提升了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及综合素质,促进了医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该馆的美育实践为其他医学类高职院校图书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结论:医学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充分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利用自身优势资源,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多样化的美育活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贡献力量.

    医学类高职院校图书馆美育优势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