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探索
艺术探索

黄格胜

双月刊

1003-3653

wyk1303@163.com;wyk4433@yahoo.com.cn

0771-5316630/5355630

530022

广西南宁市教育路7号广西艺术学院310信箱

艺术探索/Journal Arts ExplorationCHSSCDCSSCI
查看更多>>本刊内容丰富,涵盖美术、音乐、舞蹈等专业以及教育学、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维系全国美术、音乐、舞蹈专业教师、学生和专业工作者,推崇浅明晓畅的文风、提神醒脑的观点,兼容提高与普及,并蓄理论与实践,富有专业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敬告作者、读者

    广西艺术学院《艺术探索》编辑部
    1页

    西周朝服制度研究

    骆浩
    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周公制礼作乐起,中国古代文明全面进入礼制时代,冠服制度成为礼制物化的重要形式.西周朝服为《周礼》所载,与冕服相比,朝服兼具更多的行政功能和部分礼制功能.西周朝服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历代冠服制度都有深远影响,但其在制度构建理念、服饰应用上与后世不同,这是由西周独特的政治制度决定的.

    西周朝服制度

    明代男子蟒衣的样式与演变——以明代肖像画为参考

    白瑶瑶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肖像画中的蟒衣形制、搭配多样,其纹饰分布主要有蟒补、云肩通袖膝襕及无分区三种.蟒衣服色以红、青、绿为主,纹饰颜色多为金、红、黄、绿、白、青等.明代男子蟒衣的发展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发展阶段(洪武—正统),还有元代服饰特色,蟒身修长,神态威严;第二,成熟阶段(正统—万历),往阔袖宽身方向发展,纹饰样式呈程式化;第三,繁荣阶段(万历—崇祯),样式越发多样,纹饰活泼、繁复,向个性化发展.

    明代蟒衣蟒袍肖像画

    明代江南家族刻书、藏书对画学论著的保存与传播——以毛晋汲古阁为例

    张媛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检索现存画论古籍资料,明代以前诸书均赖明刊本以保存,而此中贡献最大的即为江南地区文化大族的私人刻书.他们不仅刊刻古书,也刊刻了许多明代的画论著作,许多绘画思想得以借此传播.明代江南藏书家众多,其中毛晋汲古阁作为明代江南文人刻书与藏书的代表,对画学论著的收录、保存与传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毛晋汲古阁画学论著刻书藏书

    从摹古到创新:四王、四僧与清初山水画的两个面相

    蔡芝竖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王、四僧对于清初山水画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摹古与创新两个方面.四王恪守南宗正脉,致力于摹古,旨在保留古法,更好地实现创新;四僧强调师法自然,虽突显出强烈的自我革新精神,但无不是筑基于深厚的摹古能力之上.对于二者而言,摹古与创新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关系,而是互相影响、互为补充.

    清初摹古创新四王四僧

    试论大阪藏《护法天王图》为早期全真教壁画稿

    孙博
    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阪市立美术馆藏托名王维绘《护法天王图》为《宋画全集》所收录,过去学界未予重视.图画中有以钟、吕为首的仙人形象,并有诸多男女道士,且寓含三教合一的教旨,当与全真教特别是龙门一派有关.画面中大量贫者的出现与早期全真教收容底层人士的背景相契合.由服饰、鉴藏史两方面考察所见绘画早期因素推测,此作绘制年代当在金末元初之际.

    全真教美术早期全真教三教合流祖师像

    海外汉学界汉画像研究范式探讨

    兰芳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 世纪初期海外汉画像研究以汉学家的收藏、著录为主.20 世纪 30 年代,汉画像研究在现代学术视域下得到复兴,汉画像成为海外汉学家认识古代中国社会文化、历史与艺术的"形象史诗".20 世纪中叶,在艺术理论发展的背景下,海外汉画像研究走向一种艺术风格学的解读.20 世纪 80 年代后,海外汉画像研究的方法、路径与范式在新艺术史的历史语境中转向多元的文化解读与探索.对海外汉画像研究范式的探索为中国艺术研究的自律性与自觉性提供他者的参照系.汉画像乃至中国艺术研究将在传统与现代、自律与他律的交融中不断构建一个开放的话语模式.

    海外汉学汉画像研究艺术风格学新艺术史文化情境

    乳婴育儿还是祛病避瘟——宋代李嵩《骷髅幻戏图》图像寓意补证

    张廷波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骷髅幻戏图》中"妇人乳婴"形象应不是宋代普通家庭妇人当街乳哺.该形象已成为宋代一种具有典型性与类型化的图式,其原型应为两宋高度职业化的乳母.宋代艺术史中的乳母形象明显有别于其他宋画中纤细、瘦弱的女性样貌,而呈现出肥硕饱满、圆润敦实的特点."妇人乳婴"形象的保育意图与"傀儡幻戏"的祛病辟邪作用,同时呈现又彼此呼应.《骷髅幻戏图》的绘画形制、图像内容与情境寓意更在多层面契合了祛病避瘟、保育幼儿的意图.

    李嵩《骷髅幻戏图》乳婴育儿祛病避瘟

    作为方法的"窑系":中国陶瓷史体系建构的时间、空间和系统

    王洪伟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窑系"是 20 世纪上半期中国陶瓷史学界创造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概念.近年来,国内外陶瓷史学界对于"窑系"概念的形成、发展进行了细致梳理和深刻反思.基于时间性、空间性和系统性的"窑系"概念,在观照中国陶瓷历史面貌和现实实践、构建中国陶瓷史体系方面具有方法论意义.

    窑系时间性空间性系统性中国陶瓷史体系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格拉斯"肖像歌剧三部曲"研究

    赵新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菲利普·格拉斯"肖像歌剧三部曲"的后现代主义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后现代技法与传统舞曲结合,构建"肖像歌剧"的共性音乐主题动机;解构歌剧情节与文本;反叙事的叙述.格拉斯歌剧中后现代主义音乐观的形成缘于他对现代主义音乐的反叛与学术路上受到的多重影响,受到当时以阿尔托和布莱希特为代表的后现代戏剧理论及其创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菲利普·格拉斯"肖像歌剧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