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艺术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艺术探索
艺术探索

黄格胜

双月刊

1003-3653

wyk1303@163.com;wyk4433@yahoo.com.cn

0771-5316630/5355630

530022

广西南宁市教育路7号广西艺术学院310信箱

艺术探索/Journal Arts ExplorationCHSSCDCSSCI
查看更多>>本刊内容丰富,涵盖美术、音乐、舞蹈等专业以及教育学、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维系全国美术、音乐、舞蹈专业教师、学生和专业工作者,推崇浅明晓畅的文风、提神醒脑的观点,兼容提高与普及,并蓄理论与实践,富有专业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敬告作者、读者

    广西艺术学院《艺术探索》编辑部
    1页

    《尚书故实》所见张彦远仕履考

    韩刚
    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唐李绰《尚书故实》一书为记录"宾护尚书河东张公"谈话内容而成,从书中绝大多数书、画,以及雕塑等艺术内容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相一致等方面来看,此"张公"当即张彦远.书中所载"张公"字宾护(或护宾),任卢钧幕僚、潞州从事、扬州刺史、弘农牧、昭义军节度使、尚书等职,以及"避难圃田"等事,有助于张彦远生平仕履与卒年厘定.《尚书故实》也为研究张彦远的审美心理、美学理论提供了丰富史料.

    《尚书故实》张彦远宾护仕履

    志书与版画:明清武夷九曲图像的来源与演变

    姚莉芳
    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士人旅行风尚和以朱子理学为宗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明清时期出现了大量武夷九曲题材画作,不少知名画家也参与其中.这些武夷九曲题材画作的山水图像有着近似的图式和布局,多源自对武夷志书和相关山水版画的借鉴,通过对其中的山水图像进行挪用、伸展和艺术语言改造,形成了程式化的构成图式.这些武夷九曲山水画作反映了明清时人对武夷山水形象的整体认知.

    武夷九曲图方志山水版画图像

    个人趣味与家国情怀:陆心源《穰梨馆过眼录》研究

    张玲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穰梨馆过眼录》对于中国古书画的鉴定、考证、作品研究及文献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该书通过梳理藏品的源流去向,记录了晚清书画藏品的知识语境及递藏过程,也为研究此期湖州地区文人书画圈的交游情况提供了翔实可靠的资料.此书与清代中晚期其他书画著录著作的不同之处在于重视著录忠节烈士之作,如此的著录方式体现出陆心源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陆心源书画鉴藏《穰梨馆过眼录》家国观经世之学

    经世与致用:清末《人镜画报》中的社会与文化

    袁博昊
    3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镜画报》是一份以营利和传播艺术为辅、以启迪民众和推动政治与社会改革为主的清末报刊.该报从政治、社会、文化三个层面让民众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社会改良的急切以及西方博物学和我国传统文化.为了更好地传播画报图像,体现新学的本质,该报参考了中国传统绘画、西方写实版画以及津派画风,建构出一种区别于《点石斋画报》的图像风格.

    清末天津《人镜画报》社会世相图像建构

    丹黄和泪写花容:容祖椿与容庚的人生际遇——以《容祖椿画扇册页》及题跋为中心的考察

    冯嘉安
    4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今广州市艺术博物院藏《容祖椿画扇册页》为容庚旧藏,全套收录容祖椿画花鸟百余种,后有容庚、启功、孙海波、秦仲文、商衍鎏等人题跋.一方面,此册页为岭南画家容祖椿晚年人生境遇的写照,折射出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偏向传统的画家在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的边缘地位;另一方面,容庚等人在此册页留下的题跋,反映出北平沦陷时期书画圈的生存状况.

    岭南画派容祖椿容庚《容祖椿画扇册页》

    场所精神与图式变迁:桂林山水图像的文化逻辑

    黄光良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桂林山水图式语言和图像精神的形成,不仅与独特的喀斯特地景结构有关,而且与人类在此活动形成的场所精神有关.从历史发展来看,桂林山水的场所精神与图式演进包含奇山秀水与文人画图式、抗战热土与时代精神图式、诗意家园与民族风格图式等几个主要类型.

    场所精神桂林山水图式变迁

    牙璋源于雷神祭器说

    宋亦箫宋博文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牙璋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流行于东亚大陆的玉石礼器,它以农具铲、耜为原型,是祭祀雷神以祈雨的祭器.周代衍生出"起军旅""治兵守""玉节之符"等军事功能.牙璋得名之"章",上部为"辛",是雷神的锤斧之象征,下部为甲字形的柱鼓,仍然是雷神之象征.以"章"为偏旁的漳、樟、獐等字,均与雷神信仰相关.流行于大汶口文化的獐牙勾形器和獐牙随葬,也是雷神信仰的表现形式之一.

    牙璋雷神

    敦煌莫高窟第254窟帝释窟说法佛传图像新辨——"难陀出家因缘变"献疑

    樊雪崧
    6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敦煌莫高窟第254窟主室北壁东起第一幅故事画,《敦煌石窟内容总录》判断为"难陀出家因缘变",然其缺少与难陀因缘故事直接相关的画面,学界对此图主题尚存争议.第254窟此图应是在"梵天劝请"图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帝释窟说法图,显示出与犍陀罗造像、中国龟兹石窟帝释窟说法主题的关联.

    莫高窟第254窟难陀出家帝释窟说法梵天劝请佛传

    论云冈第13窟窟顶图像的来源与传播

    王韦韬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冈第13窟窟顶图像由依附于主尊身光上方的弧状纹样带与两条交缠的龙组成.窟顶依附于主尊身光上缘的弧状纹样带,最早可追溯至犍陀罗、秣菟罗地区佛教造像中尊像身后的树木,被称为"华盖式圣树".此窟窟顶纹样带内部忍冬枝藤所结果实或代表了兜率天中"果如颇黎色"的七宝行树,与同样位于窟顶的交龙(或为护树、为树布雨的龙王)共同构成了兜率天胜景.豫北北魏背屏式造像侧面纹饰及龙门石窟北魏晚期圆楣龛圆楣、部分造像龛主尊内层身光顶部的忍冬纹都与云冈第13窟窟顶图像存在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

    圣树弧状纹样带忍冬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