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韩晓玲

季刊

1002-3194

wkxb@ytu.edu.cn

0535-6902703;6907842

264005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清泉路32号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ta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注重发表具有下列内容的论文:对已有理论的新见解;对科学方法的新探索;对某一学科领域的新开拓,本刊用稿不拘一格,提倡争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化转型、分析师关注与企业创新绩效

    曲永义廖健聪
    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根据2008-2020年A股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基于分析师关注视角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及内在机理.结果显示:企业数字化进程明显促进了创新绩效的改善,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高分析师关注度和降低分析师信息搜寻成本,进而改善企业创新绩效表现;异质性分析发现,微观层面,董事、监事等高管拥有海外背景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更有助于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水平;中观层面,供应链集中度较高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中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激励效果会更弱;宏观层面,数字化转型对于处在环境不确定性较低和东部地区的企业,更有利于改善创新绩效.基于分析师关注视角研究有效拓展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为政府通过完善金融市场中介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经验证据.

    数字化转型分析师关注分析师信息搜寻成本企业创新文本分析

    高等教育规模、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

    张茂聪薛翔宇
    19-2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规模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城镇化是否在高等教育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发挥了重要中介效应,需要进一步研究.为此,可以基于2004-2020年国家统计局省级面板数据,分析高等教育规模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辨析城镇化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进而探究高等教育规模、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规模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直接作用;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驱动作用;城镇化在高等教育规模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了中介效应.这也证明了"高等教育规模—城镇化—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的存在.为有效利用该机制,建议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加快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因地制宜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镇产业结构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高等教育规模城镇化区域经济增长高质量发展

    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分析及提升路径研究

    于法稳孙韩小雪林珊
    2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基于10省(区)3712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研究分析2022年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厕所革命等领域的现状,以及农村居民对生活垃圾、村庄道路以及村庄生活环境状况的满意度.可以发现:农村生活污水仍以直排为主,占比为53.56%,而且区域差异性明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持续推进,村收集率处于高位,进行垃圾分类的农户比例总体上不及50%,但在不断提高,同样呈现明显区域差异;农村厕所革命在高质量推进,但使用效率依然偏低;农村人居环境的满意度较高,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应进一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状况普查,科学确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优先次序,因地制宜地选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模式,并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长效机制,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更好地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农村人居环境厕所革命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农村居民环境满意度

    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中的精神政治学批判

    袁立国
    4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理论谱系上,韩炳哲的"精神政治学"思想承接福柯的"生命政治学",生命政治学是表达工业资本主义治理的概念,精神政治学则是当前数字化资本主义的治理技术.精神政治学发明了"情感工业""功绩社会""自我剥削"三大治理手段,使资本主义实现更深层的社会控制与剥削.但韩炳哲对精神政治学的批判,没有为走出资本主义提供现实性的方案,他反倒认为革命在今天是不可能的.借助于詹明信的"认知测绘"视角,可见韩炳哲的革命悲观意识缘于其"批判"缺少严格的认识论维度,致使其深陷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迷雾,无法划定出重建主体性及其与社会整体之间关系的正确方向.而鉴于"认知测绘"被詹明信归结为一种美学批判或文化政治的策略,其理论仍然具有乌托邦性质.为此,回到马克思主义的生产范式,以"认知测绘"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方法,反思精神政治学批判的局限性,不失为一条可以尝试的道路.

    精神政治学历史唯物主义认知测绘福柯韩炳哲詹明信

    概念:存在和存在者状态——阿多诺对概念另类分析及其启示

    王晓升
    5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哲学研究中,传统的概念分析被束缚在实证科学的框架中,然而对阿多诺来说,哲学使用的概念与实证科学是不同的,哲学概念不是直接与经验要素结合在一起的,哲学概念必须抽象化,但是这个抽象化的概念又必须与经验的东西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是在概念的经验运用中发生的,而这种经验运用又必须在思想的自我反思中进行.概念的这种经验的运用使概念获得了存在者状态.而海德格尔在这种存在者状态之外设想了一种存在,好像存在具有原始的命名力量,它能够把概念和概念所涉及的东西直接结合起来.其实存在是一种普遍的中介,它不能脱离被中介者而存在.唯物主义在使用概念的时候必须在辩证法的意义上经验地使用概念.

    阿多诺海德格尔概念存在者状态存在

    国家文化数字化的内在机理、困境审视与实现路径

    周建新
    6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将文化数字化提升为国家战略,是新时代党和政府对建设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数字技术与文化的融合发展在宏观层面上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提高了文化数字化治理水平;在中观层面上优化了文化产业数据化布局,拉动了数字化文化消费能力;在微观层面上加强了文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但文化数字化目前存在以下困境:顶层设计不够健全,造成"信息孤岛"效应;数字化应用范围受限,"数字鸿沟"问题突出;数字化文化服务供给不足,行业联动机制尚未建立.基于此,文化数字化首先要优化战略目标定位,在数据赋能中提升文化的共享性:聚焦文化数字化建设核心,促进数字化文化全链条发展;明确文化数字化建设目标,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搭建数字化文化治理平台,促进各省份主体实时交互.其次要健全文化数字化制度,在数据赋能中提升文化的规范性:掌握核心技术,驾驭数字媒介技术,强化文化核心竞争力;走出数字陷阱,打破"数字鸿沟".最后要完善文化数字化机制,在数据赋能中提升文化的安全性:突出主体协作,深化文化数据整合,搭建文化数字化转型协作体系;筑牢文化数据安全,提高国家文化影响力.

    国家文化数字化内在机理困境审视实现路径

    论法院参与涉案企业刑事合规改革

    董坤张卓妮
    7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诉讼阶段中法院参与涉案企业刑事合规改革的表现及相关问题各有侧重,具体分为:法院如何审查以合规有效性为基础的量刑建议等实体问题,如何面对分案处理、撤回起诉和延长审限等程序问题,以及法院参与限度等基本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是,法院应以优化民营经济法治环境为目标,作为事实裁判者适度穿透合规、作为工作协调者与检察机关联动推进合规.法院参与合规的具体路径如下:检法协作建立以服务审判为导向的、相对统一的合规启动、建设、评估与验收标准;法院参与合规验收工作,构建以合规考察书面报告为核心的多元证据审查体系,提高合规有效性实质审查能力;在现行法基础上审慎应对程序问题,确保法院参与合规科学、规范和高效.

    企业刑事合规法院检法协作合规有效性合规考察书面报告

    自然人犯罪案件刑事合规的理论证成及其适用限度

    程雷伍素贞
    9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人犯罪案件是指在刑事诉讼程序中仅对自然人展开刑事追诉的案件.自然人犯罪案件适用刑事合规仍然具有预防犯罪价值、社会公共利益价值,符合合作规制理论;刑事合规对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干预具有正当性依据;对自然人刑事责任的减免亦符合刑事法原理,因而自然人犯罪案件适用刑事合规能得到理论证成.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尚处于发展阶段,司法实践中单位犯罪的范围被明显限缩,对自然人犯罪案件适用刑事合规亦有其现实理由.但上述做法只在企业对自然人犯罪具有犯罪学意义上的影响力且同意合规的情况下才能适用,且合规的实施必须遵循比例原则,自然人刑事责任减免亦须以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为限度.

    刑事合规自然人犯罪正当性依据比例原则

    《金瓶梅》中的"戏事"叙述及其"拟剧"通解

    李桂奎
    109-119,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瓶梅》热衷于通过作戏、调戏、情戏等人间男女"戏事"叙述,以达成人情小说创作之"戏趣".这种"戏事"叙述既是对明代风行的"人生如戏"观念的投射,又是作者乐于传达世人逢场作戏生活态度的自觉,其内在的戏谑性、戏弄感引人玩味.在具体运作中,作者既戏拟并反讽了传统诗歌与戏剧中的"调戏"叙事母题,又采取"窥探"视角展现了各种隐秘的"情戏".《金瓶梅》中的这种"戏事"叙述既迎合了世人猎奇心理,满足了读者的偷窥欲,又传达出"如戏"人生况味、"机趣"审美兴味,给人以"活剧"感.

    戏事以剧为稗戏拟拟剧批评审美机趣《金瓶梅》

    论明清侠义章回小说的伦理叙事与女性观念的发展演变

    樊庆彦
    120-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清时期,侠义章回小说逐步发展繁荣,女性人物的性别存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伦理叙事所反映出的女性观念逐渐增强,女性角色在书中所占地位也越发凸显.这反映了明清小说家对社会现实认识的逐步深入,更加符合下层民众的审美趣味,从而给侠义小说的创作带来了崭新的面貌.女性角色增加与社会环境的变化、文化思潮的影响、创作观念的更新、文学艺术的发展不无关系.但是,由于封建时代伦理道德规范仍然占有统治地位,女性最终只有服膺于性别角色的固有设定,进入传统伦常秩序之中,才能获得人生价值的圆满.

    明清小说家侠义题材章回小说女性观念伦理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