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亚太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亚太教育
亚太教育
亚太教育/Journal Asia Pacific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教师情绪劳动、职业倦怠的关系:情绪弹性的中介效应研究

    刘永广
    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教师情绪弹性在情绪劳动和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情绪劳动量表、情绪弹性问卷,对芜湖、铜陵、安庆及黄山四个市的部分中小学的120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情绪劳动、教师职业倦怠和情绪弹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情绪弹性在情绪劳动与教师职业倦怠之间不存在中介效应,但情绪弹性中的积极情绪能力在教师情绪劳动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情绪劳动职业倦怠情绪弹性教师

    试论当代大学师生关系

    张文艳
    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师生关系是大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关系,对学生发展,对老师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今天的大学师生间关系现状令人唏嘘,感情淡漠、功利化、交流不平等等,构建和谐的大学师生关系需不断完善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积极关注受教育对象;加强大学教师师德教育,提升教师人格魅力;加强师生间沟通,形成良好师生关系氛围。

    大学师生关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的教育实习模式初探

    陈志诚金欣
    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的联系日趋紧密,高校人才培养指向也越来越偏重于满足市场需求,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由此应运而生。高师院校承担培养未来教师的重要职能,而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提升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如何在教育实习过程中贯彻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应用型教育实习模式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论述,以期对有关高师院校在教育实习改革方面提供一定思路。

    高师院校应用型人才教育实习

    社会工作模式下的高职贫困生助学工作开展

    吴尔诺
    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高职院校扩招的数量和规模也不断增加,有效促进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助学工作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助学体系建立的合理性与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良好发展。对于社会工作模式下的高职贫困生助学工作而言,要想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建立多元化的助学体系,对政府相关的助学贷款政策加以不断完善,积极改进助学金等各项制度,强化贫困生的自立意识,有效实现教育的公平,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对社会工作模式下的高职贫困生助学工作开展的相关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社会工作模式高职院校贫困生助学工作开展

    民办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

    李喜平丛昕魏昭辉苏洪雨...
    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特点,探讨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包括理论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对电力电子教学进行改革。依托先进的实验设备、大学生电子设计赛事并结合高校教学研究项目,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应用型本科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践研究——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

    方雨倩
    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高校纷纷开展关于双创教育的研究和尝试。其中,南京理工大学于2008年开始发展创业教育以来,短短几年已见成效,但也存在不少局限和不足。笔者认为,借由南理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分析双创教育模式,对我国双创教育的发展可能存在积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主题,结合南京理工大学的实践,使用了文献研究、资料搜查、数据处理等研究方法,从界定创新创业教育概念、简列各校双创模式、案例分析南理工双创模式及其成果和不足、提出相应建议等方面展开探讨和论述。

    新创业教育模式南京理工大学

    高职院校学科建设的理路选择

    常姝
    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关键和核心,它对一所高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高职院校同样重要。从学科建设的内涵出发,在说明学科建设之于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同时,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科建设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科建设的理路选择。

    高职院校学科建设理路选择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新探索——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为例

    邢立宇
    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协同创新的政策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应加强与各级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合作。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化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构建以校政合作为依托,以社会实践基地为载体,以互利合作的长效机制为保障,以校政协同的实践教学为核心的校政协同育人新模式。

    社会实践基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

    试析美育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促进作用

    雷绍湖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大学生是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主体,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对于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美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美育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研究

    石庆周
    1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师应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在校大学生对于宗教问题的立场与态度,帮助大学生科学、客观地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大学生活。

    大学生宗教问题学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