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建设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建设
语文建设

李世江

月刊

1001-8476

ywjs@chinajournal.net

010-65592961

100010

北京朝内南小街51号

语文建设/Journal Language Planning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有丰厚的积淀。现配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配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实施,在构建语文教育新理念、提高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学习贯彻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等方面,全面服务于广大语文教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卷首

    吕叔湘
    1页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修订的变与不变——以七年级为例

    王本华
    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初中语文修订教材将于2024年秋季学期在七年级开始使用.教材既然是修订,又以守正创新、稳中求进为基本原则,就一定存在"变"与"不变"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既是广大教师关心的,也是教学当中必须关注的.总体精神和基本思路保持不变,表明本次修订不是推倒重来;呼应国家要求和新课标理念开拓创新,是教材修订的应有之义;语言文字和局部细节的打磨优化、润色加工,也是确保教材修订质量提升的关键.

    修订教材稳中求进对标创新打磨优化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修订思路与具体设计

    朱于国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核心任务之一.写作教学目标应定位为发展学生书面表达素养,需要建构一个相对明晰的序列,关键在思维发展与提升,写作教材编写应吸纳最新写作研究成果.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组在深入思考写作教学关键问题的基础上,认真对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系统分析现行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体系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坚持稳中求进、与时俱进的原则,对写作板块作了修订.具体包括设计四个序列、新增五个专题、合并四个专题、改造写作题目,以及优化调整若干内容.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修订思路书面表达写作序列

    "阅读综合实践"板块编排意图与教学建议——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

    张彬福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阅读综合实践"是修订版统编语文教材七至九年级新增设的一个板块."阅读综合实践"设计指向单元学习的综合性任务,强化单元整合设计;与单元导语、课后练习配合,将课标设定的学习任务群要求以学习任务的方式加以落实,引导学生联系整个单元的阅读理解,自主、合作开展各种体验性和探究性活动,实现语文学习的整合贯通、总结提升、拓展延伸,以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认真研究"阅读综合实践"板块设计的思路和目的,注意"三位一体"的备课策略,积极探索"阅读综合实践"的有效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落实课标要求.

    阅读综合实践修订版语文教材教学建议

    抓住关键概念,指向核心素养——《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策略

    王立军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土中国》作为社会学著作的经典代表被选入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统编语文教材,为整本书阅读教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对于这部将层层嵌套的概念作为全书支点的理论性著作,读者不能被其纷繁复杂的概念体系所困扰,必须坚持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关键性概念为依托,有效汲取书中的语文素养精华,切实发挥学术著作类整本书阅读的示范作用.

    整本书阅读核心素养《乡土中国》

    基于实践共同体的整本书阅读教学

    张雷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整本书阅读在教学中存在教、学、评多重现实困境,亟须探寻合理路径加以破解.实践共同体作为一种学习型组织形式,能够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学理支撑,有效重构整本书阅读教学,如:创设师生共同情境,着眼学生阅读全程;坚持学为中心,着眼学生深度参与;形成有效迁移,着眼学生核心素养.基于实践共同体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可从四个方面着手:建构实践共同体,实现师生互助;运行实践共同体,重在角色参与;检验实践共同体,坚持动态评价;完善实践共同体,形成有效迁移.在实践共同体中,师生共商、共读、共思,共享阅读经验,共解阅读难题,教师教学能力与学生学习能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实现教学相长.

    实践共同体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善用教材助读系统,有效落实深度学习——以七年级上册《猫》为例

    赵坤
    32-3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助读系统是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目前一线教师对教材助读系统的解读与利用尚存在不重视、生搬硬套、未加转化等问题.在重视助读系统的同时,还应学会善用助读系统.整合预习任务,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完善注释内容,深化学生审美认知能力;"改造"课后习题,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真正实现深度学习.

    助读系统整合完善改造深度学习

    基于诗论开展初中古诗词教学——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价值探寻与实施路径

    刘冰亚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置了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各学习任务群均相互关联.基于诗论开展初中古诗词教学,能够一体关联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提供"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等多个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整合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引用、析论、比读、集评是将诗论运用于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实施路径.

    诗论学习任务群古诗词教学核心素养

    剧本游戏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的应用——以选择性必修上册先秦诸子散文单元为例

    陈茜茜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剧本游戏是一种围绕身份认同展开的沉浸式娱乐技术和互动游戏,本文尝试将先秦诸子散文单元的学习任务嵌入"游戏机制""人物角色""剧情场景"等游戏结构之中,在剧本游戏和专题研习双线融合的实践探索中,引导学生有意义地玩、有趣味地学、有创意地评.

    剧本游戏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先秦诸子散文

    从词的领字看词作审美鉴赏的特殊性

    孙绍振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占课本分量很重的古典诗词的审美解读,还大抵停留在让学生在吟诵中体悟的方法上.阅读的任务乃是把自身水平提高到经典的水平,自发的体悟不但不能保证提高,相反可能导致误读,这就是连美国新批评主义都意识到了的"感受谬误"(affective fal-lacy).对于古诗、近体诗、词等内在规律根本认识上的混乱,要深度澄清,从学科基本建设来看,应该进行历史的分析.本文试以毛泽东《沁园春·雪》为中心,对词作中审美鉴赏的特殊规律略作阐释.

    文本解读领字意象意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