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教学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教学通讯
语文教学通讯

月刊

1004-6097

语文教学通讯/Journal Yuwen Jiaoxue Tongxun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键词:读写结合

    韩惊鸣
    1页

    卅年桃源逐梦为语文

    谢贵荣
    4-6页

    跨界·思辨·赋能:数字时代语文学习的应然选择

    袁爱国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的语文学习呈现跨媒介、跨学科、跨情境等学习特征,在真实身份与虚拟身份之间凸显思想在场,在多模态文本切换与超级链接中深入思考,在视觉思维与理性思维的融合中深度学习,在真实情境与数字社区的互动中生成创意,从而发展思辨力,促进学生数字化素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步提升,引领学生在信息化社会追求真善美.

    数字时代语文学习跨界学习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数字化素养

    让学生"看见",获得"智识"——《经典常谈》阅读教学的人文教育指向

    郗文倩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常谈》当保持人文教育指向,即不以积累和提高专门知识为目的,而是强调借助知识和常识来亲近智慧,获得以思考、理智、判断能力为主要特征的"智识".引导学生通过该书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丰富性和生命力,体会学术研究的思维和方法,感受作者举重若轻的研究姿态和"秀才说家常话"的魅力等,使学生在阅读中始终保持对经典、对知识的好奇及开放的思想和探究的欲望,充分发挥《经典常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独特作用.

    人文教育知识核心素养《经典常谈》

    基于教材 整合融通 项目推进——《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教学初探

    林大伟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教学面临的诸多困难,提出教师可以采用"深研教材""整合资源""项目推进"等策略,领会编者意图,把握选择与整体的关系,用好选择性阅读策略;盘活教材库存,整合视频、漫画等多媒介资源,激发阅读兴趣;引入项目式学习,创造现实需求,创设任务情境,搭建学习支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走向深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整合融通项目推进《经典常谈》

    基于初中生"学术训练起点"的散文类选集阅读——以《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

    李诺亚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经典常谈》阅读教学中较多关注文化典籍知识的理解积累,较少涉及学术思维的培育训练这一现状,结合文本特质和初中生的综合性发展需要,提出"兴趣选择"入手,"自主探究"驱动,"审美创造"引领,构建完整阅读策略链,并通过自主选择进入学术作品,单篇精读、文本联读、专题探究"浸入"学术思维,多种评价方式浸润学术涵养,帮助初中生锚定学术训练的起点,以期与高中"学术论著专题研讨"进行有效衔接.

    《经典常谈》学术型散文集学术训练整本书阅读

    基于结构化知识建构的教学策略探究

    叶继洲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教学要"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结构化".在此背景下,对如何通过教学设计与实践培养学生的结构化知识建构能力展开研究,得出可以基于知识之间的纵向关联、横向关联以及知识要素间的内在关联,通过情境任务驱动与言语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结构化知识建构策略的习得与能力提升.

    结构化知识纵向结构横向结构内在结构统整思维

    异课同构:指向文本形式教学的路径探索——兼评李华平教授《范仲淹的故事》与《范进中举》教学实录

    何光友黄飞燕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名师课例,不仅要研究单篇设计之精彩,积累教学方法;更要综合比较,探明设计之关联,挖掘背后的学理依据.李华平教授执教的《范仲淹的故事》与《范进中举》两课,在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等方面表现出共同性,同时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又体现出发展性,为走向文本形式的教学总结出一条清晰的路径.

    异课同构文本形式教学设计《范进中举》

    中小学创意写作的现实可能、实现路径与实施困境

    丁卫军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意写作教学在中小学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需要结合创意写作在中国发展的现状以及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现实要求与趋势加以梳理.总结中小学写作教学中既有的关于创意写作探索的成果,以中国创意写作研究理论为基础,提炼出中小学创意写作教学实施中可供借鉴的路径.在此基础上从师资、教材、评价等维度分析了中小学创意写作教学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写作教学创意写作创意活动社团课程化

    让语文核心素养生成与发展可视可测:层级进阶阅读教学课堂评价量表设计

    黄伟
    3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推进,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纠补当前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积弊,"三层六级"阅读模型的理论框架下,评价被分为多层指标,以描述数十个学业表现水平,并设计了较为科学系统的语文阅读课堂评价量表,旨在让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上的生成与发展看得见、可测评.

    "教—学—评"一致性语文核心素养层级进阶阅读教学评价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