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教学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教学通讯
语文教学通讯

月刊

1004-6097

语文教学通讯/Journal Yuwen Jiaoxue Tongxun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都云劳动美,谁解劳动味?——《芣苢》《插秧歌》比较赏读

    朱水军潘海娣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苯苢》与《插秧歌》都是古代歌颂劳动之乐、劳动之美的诗歌,但两诗在劳动场景、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语言风格和情感主旨等方面还是存在明显的区别和差异,可以说各有特色.细细品味这些差异与特色,对于理解两首诗的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等还是很有帮助的,反过来也更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情趣.

    劳动之乐劳动之美生活情趣

    钩深取极,理定辞畅——作为言语行为典范之作的《谏太宗十思疏》

    蒋文华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谏太宗十思疏》以劝谏为根本目的,以对话为基本形式,从对话的针对性、逻辑性、选择性三个层面展现了言说者"深刻的洞察"、"充足的理据"和"恰切的表述",体现了"钩深取极""理定辞畅"的论说特点.

    劝谏言语行为钩深取极理定辞畅

    方正之间的器物文化——部级精品课《丰富词语积累》品鉴

    茅敏霞周凌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语词语是有系统的,我们可以进行"家族式"的梳理,并反思总结积累词语的经验,将之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以博物馆器物为灵感和资源,围绕"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开展多个学习活动,凸显语言学习的"情境化",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了解器物命名方法及其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词语家族器物字形情境文化

    源流并重,以字解文——部级精品课《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品赏

    李一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解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的含义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文言文教学的重难点.然而,文言文实词不仅数量庞大,且义项繁多,在实际"教"与"学"中存在着一定困难.课例以常见的文言词语"走"为例,通过"搜集—梳理—探究—运用",引导学生将具体的语言文字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源流并重"准确理解把握文言词语的含义,探究词义引申的规律,进而"以字解文",实现准确翻译文言文.

    语境文言实词含义引申规律

    因人因境巧用词——部级精品课《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品鉴

    刘颖黄翠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导学生鉴赏人物细节描写炼词典例,辨析词义细微差别,从而把握词语色彩义,学习从词语的角度准确感知人物情态;聚焦人物语言描写,观察特定语境下词语色彩义对人物个性的演绎,学习贴合语境要求得体表达.

    词的色彩义细节描写语言描写

    深耕涵泳探诗迷——部级精品课《锦瑟》品赏

    孟媛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锦瑟》教学为例,将设计理念与课后反思相结合,探究古诗词教学的有效路径,并从学生阅读古诗的规律出发,探索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涵泳晦涩难懂、有多重主旨的诗歌,并体会诗歌本身的语言魅力,从而引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阅读兴趣.

    《锦瑟》诗歌涵泳主题探究

    且从名诗"听"妙曲,尚随诗人写音乐——部级精品课《李凭箜篌引》品鉴

    杨红丽杨开珍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走进千古名诗,聆听箜篌妙曲,跟随诗人李贺探寻音乐描写技法,带领学生从主任务"何以泣鬼"入手,通过"诵读诗歌,感知音乐魅力;寻觅'诡谲'意象,品鉴诗歌技法;探索李贺身世,找寻'物我相通'之理"这三个子任务逐步展开,从而回答"泣鬼"之因.同时还适当扩展阅读,引导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掌握音乐描写技法,并将其用于声音的品鉴与写作中,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李凭泣鬼音乐技法

    相似论:读写活动中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效路径

    朱简朱艺轩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似论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一条有效路径.相似是同与变异的矛盾统一,其中的"同",是依据相似圈中诸多的相似现象归纳出来的,具体表现为相似块,相似块是形成创新思维的核心要素;处在相似圈之外的"异",又与诸多相似的"异"形成下一个层级的相似圈并能产生相应的相似块,形成新的创新.创新就是这样无限进行的.

    创新思维相似论相似圈相似块

    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微写作

    何郁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写作不等于小作文,它是互联网时代的新事物,既涉及写作,也涉及语言运用;既涉及实用性写作,也涉及文学性的创新写作.微写作反映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命题形式多样,功能多样,价值追求也多样.如何认识新时代的微写作,明确高考微写作考什么、怎样考;如何备考微写作,提高微写作的写作能力和备考能力,是文章讨论的两个重点.

    高考语文微写作备考能力

    深化理性思考的语用路径——以"名句的质疑与改造"教学为例

    刘卫平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高中语文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的写作任务,选取质疑和改造名句这一教学点,运用科学取向教学论,研发出有效的七步教学流程:激发动机,明确目标,展示范例,指导跟学,促进迁移,检测效果,课堂小结.通过科学的教学流程,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具体语境之中,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理性思考名句质疑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