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教学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教学通讯
语文教学通讯

月刊

1004-6097

语文教学通讯/Journal Yuwen Jiaoxue Tongxun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讽刺又不很显露":《孔乙己》中的戏剧性反讽书写

    何娴景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孔乙己》这篇小说"讽刺又不很显露"的特点体现了鲁迅对戏剧性反讽的运用.隐含作者通过挖掘不可靠的小伙计"我"与自身的差异,藏于叙述者身后否定看客陋行;通过控制自身与叙述者、读者的距离,开拓出对国民性问题更为宽阔的反思空间,使小说不流于痛骂与眼泪.戏剧性反讽体现着鲁迅小说叙事技巧的现代化与思想情感的复杂化倾向,是探索《孔乙己》艺术风格的重要钥匙.

    戏剧性反讽不可靠叙述审美距离《孔乙己》

    《驿路梨花》:爱心与善意的温暖传递

    龚金平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深入分析《驿路梨花》中"驿路"的隐喻和"梨花"的象征意义,以及悬念设置的艺术构思,指出教学《驿路梨花》不仅要让学生领会其中流淌的爱心与善意,学习设置悬念的方式,而且要引导学生思考该小说创作上的一些不足,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思辨性,使其学会运用一条全新的思维路径去阅读"这一类"文本并尝试创作.

    悬念人物刻画思维培养《驿路梨花》

    家风·民风·世风——《灯笼》细读

    江慧婷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灯笼》一文的细读,可以通过抓住文中诸多刻意之笔,揣摩文本个性化和陌生化的词语运用,梳理作者愿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心路之旅——从家风涵养,到民风熏陶,再到世风教育,从而感受文本中通过"一支灯笼,万家灯火"流露出的作者的家国情怀,深入挖掘吴伯箫能在国难当头挺身而出的内在原因.

    散文阅读文本细读家国情怀《灯笼》

    从知识表征到文化实践:学习任务群背景下"教—学—评"视域进阶——从2023年中考嘉兴、舟山卷谈起

    苗新坤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课标继承语文课程"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传统,并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组织和呈现义务教育课程内容,因此语文测评也应以素养立意为中心进行变革.这使人深思"教—学"也需坚持素养立意,才会达到新课标主张的"教—学—评"一致性.但是,教学因受旧的知识观影响,知识的文化生成意义与德性价值未发挥作用,阻挡了学科育人的价值实现.这就需要"教—学—评"的视域由知识表征进阶到文化实践.而"教—学—评"如何指向文化实践,则需要以积极语用为具体达成策略,贯穿始终,与新课程改革方向达成一致.

    知识表征文化实践学习任务群"教—学—评"一致

    基于学习圈理论的中考现代文整合复习路径

    王美凤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考复习要围绕大概念进行整合研究,帮助学生实现对概念的深度理解.学习圈理论所强调的学习过程与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的养成与表现路径相符.基于该理论,可以建构中考复习整合研究学习路径:回顾梳理先备知识,为建构大概念作准备;将所梳理的知识整合重构,自主建构大概念;迁移运用大概念,深化概念理解,形成专家思维;反思评价,提升元认知能力.

    学习圈理论中考复习知识整合大概念

    项目式教研引领的实施策略

    梁运义
    8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的教研培训,只重视解决大多数受训者的共性问题,对受训者的个性化问题却无能为力.如何让教研培训活动实现差别化、个性化,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文章提出了"项目式教研引领"的解决方案,对其内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其引领的流程,并通过具体的实践案例呈现其实施过程,提炼出实施策略:问题导向、项目架构、实践支撑、"一对一""面对面"、成果评价等.

    教研培训项目式学习项目式教研引领教研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