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任彦钧

月刊

1004-6097

czm@ywtd.com.cn

0351-6378029

030024

山西省太原市和平南路45号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Journal The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例说考场作文的优化技法

    钱超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场作文要想出彩,必须将题目化大为小,大处着眼,小处选材.对材料中的重点要多维刻画,挖掘出立意的深度.同时,文章的故事情节要曲折,结构要恰当美观,叙写角度要巧妙,此外,还应灵活选用各种新体式,标题要靓丽,语言更要有文采,如此方能写出佳作,获取高分.

    考场作文细化深化曲化优化美化

    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与方法

    赵莉
    6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编选了许多小古文,教师在教学小古文时,应明确阅读教学目标:引导学 生在小古文世界中遨游;在经典故事中赏析文化;在品鉴沙龙中博览群书;在迁移实践中丰富认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民族精神.

    小古文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童话类文本的基本特质及教学方法浅探

    郭宜敬
    6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童话类文本故事以想象联想为主,充满浪漫的气息,折射客观的生活,情节跌宕起伏,表现形式多样.童话类文本对培养儿童思维,启发儿童想象,促进儿童语言表达具有显著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声音演绎童话,用表演诠释童话,用写作丰富童话.

    童话文本基本特质教学方法

    小学低年段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刘丽娟
    6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汉字的快乐,从而能够主动学习和使用汉字,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识字效率.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策略

    读出新意写出快乐——小学语文课堂中读写结合的有效运用

    王芳
    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阅读和写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可以说是写作的根源和基础.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作为基础,学生很难写出真正有质量的文字.深入探寻读写结合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月是故乡明——谈季羡林《月是故乡明》中的月亮意象及故乡情结

    王静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月是故乡明"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表达了他在战争期间对亲人和故乡的牵挂之情.现当代著名作家季羡林先生引用这句诗,以其为题目创作了经典散文,表达了 自己对故乡以及故乡"小月亮"的怀念之情.从文本内容出发,就文章中的"月亮意象"和作者的"故乡情结"作深度解析,以激发读者共鸣,引起对故乡的怀念与思恋.

    月亮意象故乡情结季羡林小月亮

    梳理描写路径领悟表达美妙——《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解读

    李莉萍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描写水城威尼斯独特风光的精美散文.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马克·吐温的写作特点,学习其以动静结合的描写表现威尼斯水城之美的写作手法,并带领学生梳理作者的描写路径,领悟小艇带来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分析描写角度的精当与巧妙,最终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提升其阅读能力.

    《威尼斯的小艇》文本解读动静转换动静兼美

    为谁而写:散文的写作个性摭谈

    陈洁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果文学创作是一种游戏,作者最为关照的应该是创作时的享受:尽情绽放个性."独特""创新""我的声音"都有助于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是艺术之为艺术的重要条件.

    散文创作写作个性创新

    柳氏家法之袭变兼备的令慢词

    王丹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柳永词在北宋乃至整个词学史上都是独树一帜的,尽管后世评论家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对柳永词给予了某些批判式的评价,但并不足以磨灭柳永词的艺术风味及其在词学史上的地位.拟从柳永的小令和慢词的创作特点入手,浅谈"柳氏家法".

    柳氏家法小令慢词创调

    "郑风多情"之原因探析

    王敬博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经·国风》中,《郑风》历来最惹争议.《郑风》即郑地的乐调,是周王朝东迁后产生于新郑一带的诗歌.今存诗21首,在《国风》中数量最多.《郑风》以写男女之情为主,几乎全部是婚恋题材.子曰:"郑声淫."细究可知郑声并不等同于郑诗、《郑风》,而《郑风》确具形式灵活多变、情调倩巧欢快、人物健康自然、诗歌姿彩丰富等特点."郑风多情"的原因除地缘因素外,还应从多方面进行分析.

    《郑风》多情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