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任彦钧

月刊

1004-6097

czm@ywtd.com.cn

0351-6378029

030024

山西省太原市和平南路45号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Journal The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探群文之妙 悟阅读之道——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李娜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也是开展学习任务群的必由之路.以群文阅读概念与基本要素为切入点,论述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从议题确立、文本组织、课堂实施三个方面探究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探群文之妙,悟阅读之道.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优化教学模式 培养写作能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研究

    廖婷怡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在培育学生思维品质、语用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学生写作水平、学习需求及年龄特点,探索一种自由、快乐、个性的写作教学模式,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教学思路及方法.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思路方法

    基于目标导向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实践分析

    孙琰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目标导向的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不仅符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可以避免"篇"和"组"的脱节,有利于实现单元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基于此,从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原则出发,分析其优势,同时从找准文本内部联系点和文本外部联系点两方面出发,提出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以供广大一线教师交流和借鉴.

    小学语文目标导向大单元整体教学

    小学语文语言积累完善体系构建策略

    梁海霞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完善体系的构建为切入点,阐述语言积累完善体系的概念,论述语言积累完善体系的构建意义和策略,期冀为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提供一些参考.

    小学语文语言积累构建策略

    初中生如何高效赏读古诗词——以唐诗《野望》为例

    宗华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高效赏读古诗词,是很多语文教师都在研究的课题.为了让初中生掌握一些实用的古诗词阅读技巧,以唐诗《野望》为例,从诗歌题目、作品题材、描写对象、时代背景、情感表达五个方面切入,探讨快速赏读古诗词的技巧与阅读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原则.

    题目题材时代意象情感

    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逆商的一般策略——以《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为例

    李庆陆
    7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包含着大量的逆商培养资源.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从逆商的含义入手,对备课、导入、授课和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探究,力求将逆商培养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初中语文逆商培养渗透融合

    董仲舒"治狱"思想谫论

    藏岩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代政治重视治狱,并将其视为国家规范的重要内容,但汉代法律严苛,执法失察反而使得奸轨不息.故董仲舒称引《春秋》本事原志的治狱方式,指出在治狱过程中要循名责实,对志邪、首恶、本直之事原情施法.再者,董仲舒尊重法律规范,认为治狱的目的并非为了惩罚,而是为了让百姓明理而行,进而实现社会风俗的淳化.

    董仲舒治狱本事原志惩恶扬善刑反德而顺于德

    文学经典中的传统文化教研探析——从《诗经》中的"酒"透视周礼文明

    栾芳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酒是中华文明的载体之一,传统文学作品中满溢酒文化之醇香.《诗经》中有大量关于酒的诗篇,它们彰显了与酒文化有关的周礼文明:祭祀、饯行和宴饮.祭祀在中国古代传统礼仪中占据重要地位,酒在祭祀中起到了强化秩序、凝聚宗族的作用;古人认为以酒饯行可以使神护佑远行之人平安;宴饮分为君臣宴饮、宗族宴饮和朋友宴饮,酒在其中起到了和谐人伦、活跃气氛的作用.《诗经》通过酒体现了周礼,而酒与周礼的结合又彰显了《诗经》"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文化意义.

    《诗经》周礼祭祀饯行宴饮

    论《王孙赋》的题材特征和文体功能

    丁文魁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汉王延寿的《王孙赋》在题材内容方面延续了汉代以来动物赋的特点,但在布局结构、咏物模式和艺术手法方面又与前代有所不同,因此在辞赋史上,《王孙赋》有着特殊的文学价值.又,宋代章樵将《王孙赋》定性为描写小人的各种形态之后,后世学者一直同意此种说法,然则从文本解读和作者生活的地域范围分析,可对此赋的文化内涵和创作意图进行重新阐释.

    《王孙赋》创作背景题材特征文体功能

    做新时代大教研的实践者——语文教育者柳文生小传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