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教学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教学与研究
语文教学与研究

晓苏

月刊

1004-0498

ywjy@mail.ccnu.edu.cn

027-67867086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语文教学与研究/Journal The Language Teacher's Frien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强化理论色彩、突出探索意识、推动教育。扩大阅读视野、加强写作训练、迎接语文考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革命传统选文的现实样态、时代挑战与推进理路

    钟国玉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构建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革命传统选文的分析框架,梳理其主题内容与编排情况,发现内容上,该套教科书高度注重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的表达.编排上,选文数量占比较大,分布呈现递增趋势;选文时期覆盖全部革命历程,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核心;选文体裁分布以记叙文为主.当前革命传统选文面临的挑战:强化革命文化社会记忆的内容略微不足,选文时期中新时代意义的体现有待更新,体裁分布对高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略显欠缺.未来编者在推进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与革命传统的深度融合中应在丰富革命传统的呈现形式,强化时代发展内容,优化选文体裁分布上做进一步探索与实施.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革命传统选文主题内容编排情况

    基于"读写一体"的思维提升策略——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为例

    汤树枫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课标的语文核心素养已深入人心,但是在"思维提升与发展"一维的研究和实践上似乎不得要领.然而统编版教材全新的单元编排方式,为基于"读写一体"的思维提升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通过研究统编版教材大单元文本的逻辑关联,提出思维发展分理解、综合、洞察和分析四个层次,通过"读"出来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来表达创造性思维."读写一体"是促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的有效方式.

    读写一体思维提升策略

    具身认知视域下古诗词审美体验路径探索

    郑岗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新背景下,提升古诗词审美体验是学科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立足具身认知理论,打开身体认知,具化审美感官,发现"诗性"身体;激活身体图式,构创审美想象,形成稳固审美认知结构;交互具身环境,延展审美空间,将交互活动与空间意境、外界环境融为一体,抵达认识、理解的更深层,走向审美创造.

    具身认知审美感官审美想象审美空间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

    曹祥刚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古诗词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新课改、新课标、新高考的背景下,教师如果还是以老方式教,学生还是被动地学,高中古诗词教学难免陷入窘境,教师、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并不明显.本文从诗歌阅读、欣赏、应用三个方面探究高中古诗词教学,增加教学深度,提升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古诗词教学阅读欣赏应用

    指向核心素养的"诵读类文本"教学策略初探——以《黄河颂》为例

    孙雯雯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初中语文课本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诵读类文本",即教学方式以"诵读"为主的课文.本文以七年级下册《黄河颂》为例,探究此类文本的教学策略以及如何在这样的教学策略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阐释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步骤来达到此教学目标,以期为后面的"诵读类文本"教学提供行之有效的范式.

    诵读类文本《黄河颂》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备课手记——兼谈九下第一单元的教学设计

    吴丹青
    8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教学设计,阐释以下观点:备教材,要以单元的视野去确定课文的教学价值,借助课文助读资料(单元提示和课文的预习提示、注释、思考探究题、积累拓展题等),确定学习目标;备学情,要明确学习起点和疑难点,确定学习提升点和适切的学习方式;备教学过程,要细化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以及教法、学法等的设计.

    单元视野以学定教细化目标学习路径方法策略

    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试题与答题反应分析

    闻歌
    96-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进行了全面的试题分析;从阅卷结果角度,深入分析考生的答题反应,并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日常教学和备考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该卷在保持试卷结构基本稳定的同时,增大了开放题比例,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作文试题的区分能力增强,将对中学教学产生一定的反拨作用.

    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试题评价答题反应分析

    亮点、疑点与改进——关于202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的讨论

    胡向东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以命题理念和试题创新,服务"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价值实现,增加开放性试题的分量,引导多元思考鼓励深入探究;整合文本创新情境设计,检测综合能力引导获取新知;凸显语文本体知识考查,引导探索语用规律.在创新的同时,本卷也尚存较大改进空间,如试卷阅读量增大、增设开放题等带来了考生思考量和书写量大幅增加,语言运用试题如何真正引导考生展示语言实践成果等.

    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命题评价改进建议

    创新思维的考查路径和内在支点——基于202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的分析

    朱珍珍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特别注重人文思维,这种注重主要体现在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和文化传承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上.虽然它也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创新也成为了当下语文教学的热点,但对于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创新思维仍然没有探寻出一些可供实操的教学路径.笔者认为只有深入研究高考试题中创新思维的考查路径和内在支点才能探寻创新思维的教学路径.设计思维、思辨思维、发散思维构成了高考试题中创新思维考查路径的核心,而创新思维的考查必须依托语言文字的建构与运用,必须强调逻辑自洽.

    试题评析创新思维考查路径内在支点

    基于关联的统整:素养导向下中考语文命题的思维取向——以长沙市近四年中考阅读题语料为考察对象

    侯志中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明确提出了"素养立意、依标命题、科学规范"的要求.该文选取长沙市近四年的中考语文阅读题语料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对语料中的关联性和统整性进行分析.探索素养导向下的中考语文命题的思维取向,以期为语文课程教学和各省统一命题提供鉴见.研究发现,长沙市中考语文命题在依标命题和素养立意方面做得不错,但在测评的情境性和多样化方面存在明显欠缺.笔者认为,中考语文命题要基于关联的统整思维,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通过精选测评语料、巧设情境将学生的课内学习、现实生活与学业水平考试建立联系,切实提高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效度,更好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稳步、科学、深入进行.

    中考语料关联统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