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天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天地
语文天地

杨金波

月刊

1007-8665

yuwentiandi123@sina.com

0451-88060093

150025

哈尔滨市利民开发区师大路1号

语文天地/Journal Chinese Language World
查看更多>>以学发展观为宗旨,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刊方向,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学术理论创新,凸显语文学科的前沿理念,实践经验和中学生的写作才华,弘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优良传统,努力为育人、教学和语文学科的发展服务,积极创办一流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整合运用

    陈晶季驰炜姚丁格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影视资源被视为学生课余学习的有效支撑.将影视资源有效地整合和恰当地应用在中学语文课堂上,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速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学内容,构建语文知识体系,帮助他们提升文学素养,还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影视资源和中学语文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

    影视资源语文教学整合运用

    以"古"辅"新"——以文字学辅助部编版教材文言文教学

    陈萌萌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言文饱含传统古典文学的精华,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试图从另一传统知识文字学的角度更好地辅助教学.以《种树郭橐驼传》"字"、《氓》"乘"为例,观字形而得理解记忆;以《芣苢》"有"、《静女》"爱"为例,知字形而晓句意技巧;以《促织》"集"为例,明字形而析全篇要旨.通过这类"古"老的文字知识为新课标内的文言篇章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感悟,感知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感受语言之美,切实增强文化自信.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文字学字形辅助教学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语气词"啊"的音变

    王盛苗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啊"在词尾或句尾作为语气助词使用时,发音时往往受前字读音的影响而产生音变,变读成"呀""哇""哪""ngɑ""rɑ"和"[zA]".虽然在理论上语气词"啊"应该进行不同的音变,在书写上大多数情况还是写作原字"啊",实际上人们在口语中可变可不变,遵循规律变读当然正确,但不变读也不能视为错误.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语气词"啊ɑ"的音变以及音变后的汉字书写比较混乱,对师生的读写教学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语气词音变

    部编版《过秦论》注释商榷三则

    龚思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教材中册第三单元《过秦论》,注释中有三处似有可待商榷之处:"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的"抗",从"于"的义项、句式、手法和"抗"的形容词义项分析,"抗"当同"亢",意思是"高"."下吏"解释为"下级官吏"没有异议,但是注释专门强调指的是"狱官"则值得商榷."瓮牖"当为"用破瓮做窗户".

    《过秦论》注释商榷

    基于文学真实、精神事实、社会现实的革命英雄形象教学策略——以《百合花》小战士的人物塑造为例

    张晴悦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囿于时代隔膜,学生会产生对革命英雄形象的质疑.面对此类学源性问题,基于文学真实、精神事实、社会现实探究人物价值可成为教学的核心指向.文学真实为学生提供思辨场域,是梳理文本信息、深入文章章法结构的重要起点;精神事实是作家与时代积极互动的关键凭证,是探究文本内部意识形态的主要途径;社会现实与文学世界互联互通,是学生观照社会的根本保障.探究革命英雄形象的教学价值时,要基于文学真实,实现由关注表层意蕴到聚焦文法探究的转变;整体观照作家的精神事实层面,探究文本内部的意识形态;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实现读写结合,促进学生从获得表征到参与实践.

    《百合花》人物形象革命英雄

    读思《望海潮》

    戚莉丽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望海潮》主要是写杭州美丽的自然风景,写杭州的繁华、西湖的美景以及彼时百姓的宁静、和平的生活景象.作为调长拍缓的慢词经典之作,其也能引起人们对"望海潮"这一词牌之意的思索.《望海潮》是一首绝美的写景之词,理解《望海潮》应当有必要的系统思维,应认识到此词所用的慢声长调,与作者内心所抒之景、抒真情遥相呼应,形成了一幅完美的协奏曲.于是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完整景致,就是音律协调之下的情致婉转,是柳永带着读者共同走向"三吴都会"的"自古繁华"之钱塘.

    高中语文柳永《望海潮》

    杜甫《兵车行》的思想意蕴及其育人价值

    黄学义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杜甫《兵车行》蕴含的民为邦本思想、正确战争观和爱国忧国思想在新时代有重要育人价值.杜甫为被迫卷入战争的人民立言,表现其民本思想,说明要以人民为中心.杜甫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说明要热爱和平,也要加强国防建设.《兵车行》表现唐朝统治者"弊中国以徼边功""不待禄山作逆,山东已有土崩之势",可见杜甫有忧国意识.青年人也应为国分忧,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致力于民族复兴.

    杜甫《兵车行》育人价值民为邦本正确战争观爱国忧国

    中学语文教学视角下闻一多《死水》的艺术特色

    刘圆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闻一多《死水》这首中国现代新诗的赏析,有观点认为,这首诗是闻一多"三美"诗歌理论的体现;有观点认为,这首诗充满了大量颓废的意象和情调;还有观点认为,这首诗表达了闻一多强烈的爱国思想.基于中学语文教学的视角,对《死水》一诗从赏析角度的多样性考察,运用西方文论史和文学批评知识,对这首诗的赏析应当充分立足于中学生诗歌理解能力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式和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地向中学生揭示诗歌的主题,剖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及特征,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品读这首诗.

    《死水》"三美"原则颓废爱国主题中学语文教学

    用初中小说靶向阅读助推"双减"高效课堂

    韩斌育唐建芳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减"落地,促使学生减压减负成为现实,课后减负意味着课堂学习高效的必然.初中语文教材中小说体量庞大,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用较大.靶向阅读可填补初中生身心快速发展的不适应,有益初中小说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本文试从定靶层面挖掘初中小说高效课堂构建的本真内涵,而后从瞄靶层面探究构建的阻滞因素,进一步探究打靶层面构建的实践路径.

    "双减"靶向阅读初中小说高效课堂

    教育戏剧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刘振华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戏剧是让学生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将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于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优化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效果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文章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已有教育戏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应用成果,引导教师根据阅读教学需要和学生阅读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采取"坐针毡"、独白剧等不同的教育戏剧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体验理解能力,并通过多元评价拓展阅读教学的目标,实现更合理更有益的阅读教学.

    教育戏剧阅读教学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