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天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天地
语文天地

杨金波

月刊

1007-8665

yuwentiandi123@sina.com

0451-88060093

150025

哈尔滨市利民开发区师大路1号

语文天地/Journal Chinese Language World
查看更多>>以学发展观为宗旨,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刊方向,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学术理论创新,凸显语文学科的前沿理念,实践经验和中学生的写作才华,弘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优良传统,努力为育人、教学和语文学科的发展服务,积极创办一流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初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大单元教学的价值阐释与实践路向

    张悦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大单元教学逐渐进入语文教育视野,成为推动语文教学变革、用好语文教材的基本方式和有效路径.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革命传统作品占比较大,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至关重要.大单元视域下的革命传统作品教学有助于破除以往教学中存在的目标僵化、内容陌生化、方法低效性等弊端,旨在促进革命传统作品教学设计的优化,增强语文教材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性.革命传统作品大单元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构建单元文本群,多角度实现内容统整;创设真实情境任务,多活动实施目标教学;综合各种评价方式,多维度发挥导向作用.

    初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大单元教学

    革命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路径——以第三学段语文教材为例

    蒋昕灵陆道坤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革命文化是爱国主义的生动诠释,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其价值易被忽视.以语文第三学段教材为样本,从课程内容的组织层面,阐述了课程内容在本体性内容、精当教学内容上的甄别,在主题、形式、文体上的选择,以及多元化、整合性的呈现策略;教学的实施层面,阐述了立足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的适度调整以及教学评价的策略.

    革命文化小学语文第三学段

    依托革命文化主题 探究单元教学任务——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

    杨雪刘月香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任务群不仅是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落实革命文化教育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文以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依托革命文化主题,探究单元任务群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在研读课程标准与教材、理解学习任务群的基础上,根据单元主题与学习目标创设学习情境来深挖文本并明确学习任务以提升文化认知,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子任务推进任务群活动的有效实施,整合学科资源,有效开展革命文化教育.

    小学语文革命文化主题单元整体教学学习任务群

    聚焦核心素养的红色经典作品教学策略——以《黄河颂》为例

    石珂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颂》是光未然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一首现代抒情诗,诗人用激昂的热情展现出黄河的恢宏气势,同时这首诗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息的精神,也表达了中华儿女抗日的决心.立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出发,着重分析其蕴含的育人价值,提出"深入背景、推敲字句、洞察布局、融合美育"的教学策略,并为学生理解鉴赏诗歌打下坚实基础,以期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红色经典作品《黄河颂》教学研究

    血脉相连 生命同构——文化资本视角下的《阿长与<山海经>》解读

    蒙倩倩唐子江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长与<山海经>》是作家鲁迅的经典散文,其中的阿长作为旧社会底层百姓代表,外在粗俗、朴拙,内里有着真诚的爱和善良,表现出小人物的人性光辉.她以最没文化的形象出现,却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生命文化,这与《山海经》所呈现的文化特性紧密相连,形成血脉相连的同构关系.从文化资本视角出发,分析阿长向鲁迅传递出的文化资本,并解析阿长与《山海经》这两对资本之间的同构关系,可以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阿长形象的深刻意义.

    文化资本《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语文要素:小学语文课后习题运用的立足点——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例

    童文娟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要素是现阶段学生学习语文的落脚点和立足点.课后习题系统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有效落实语文要素的重要载体.以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例,梳理了课后习题四大类型,即积累型习题、表达型习题、思辨型习题、迁移型习题.这些习题在切实提升学生语用实践能力、原文复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践活动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

    语文要素课后习题小学语文语用能力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李白作品文化价值探析

    冷呈旋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仙"李白是盛唐时期杰出的诗人代表,其作品不仅文学造诣登峰造极,同时也蕴含丰富的文化价值.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共收录了六篇李白的作品,探究分析教材中李白作品的文化价值,有利于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统编版初中语文李白文化价值

    给当代少年一方诗意的乡土——从接受美学视角看《社戏》的学习价值

    侯志中文玲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判断文本的价值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起点.接受美学理论认为,作者创作的文本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其意义才能产生.鲁迅的自传体小说《社戏》自问世以来,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篇目.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视角看,乡情、童心与爱,是《社戏》一文的主题,也是当代少年能读懂、应读懂的主题.

    《社戏》乡土世外桃源

    抓住辛词"看"点 找准群文教学落点

    杨红英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群文(诗、词)教学中,俯瞰文本,找到规律,博观约取,融合文本,提炼切实的中心议题.在中心议题的统领下,精研细阅,涵泳文学意蕴,深心究理,学习品鉴之法,带领学生实现从文本内容感知到文学艺术的涵泳品味,再到文化审美的路径的突破.结合辛弃疾的三首词——《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淑潜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群学,探讨方法,总结规律.

    群文教学辛词三首"看点""看法"错位审美

    突转:初中寓言群文阅读教学的支点——以《寓言四则》为例

    赵鑫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初中寓言群文阅读教学应当走出浅层次阅读误区,从寓言文体特征出发,以"突转"为支点,体会寓言情节组织上的精妙,打破模式化、低效率的寓言教学传统;以群文为载体,从整体上把握突转的类型与元素,使寓言阅读摆脱印象化、低幼化,走向理论化、深度化;调动学生抽象概括思维能力,尝试构建寓言突转的写作模型,发挥联想与想象,打通寓言阅读与写作的路径,实现寓言创造性教学.

    突转寓言群文阅读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