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文天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文天地
语文天地

杨金波

月刊

1007-8665

yuwentiandi123@sina.com

0451-88060093

150025

哈尔滨市利民开发区师大路1号

语文天地/Journal Chinese Language World
查看更多>>以学发展观为宗旨,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刊方向,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学术理论创新,凸显语文学科的前沿理念,实践经验和中学生的写作才华,弘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优良传统,努力为育人、教学和语文学科的发展服务,积极创办一流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入"文本 品味风趣语言——统编版五下第八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

    陈国鸣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要素"既包含了必备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的学习策略,同时又蕴藏着丰富的思维能力和习惯意识的资源,是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载体.统编版教材五下第八单元编选的三篇课文,虽然语言风格迥异,但都蕴藏着丰富情趣.教师可以依托单元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借助文本内在的情境力量,感受人物的形象特点,体悟情感,深入破译文本语言的内在魅力,推动学生对风趣性语言的体悟效益.此外,还需要从学生的个体生命入手,通过"入神"体验的方式,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的角色之中,对文本中角色的内在思维过程进行梳理与复盘.要在学生真实体验之后,将思维抽离出来,转换成为一个客观、冷静的旁观者,以统整观照的方式来面对文本、角色和作者,并设计相应的问题展开现场采访,构建师生之间、生本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维立体对话,进一步品味和赏析文本独特的风趣语言.

    小学语文语文要素品味语言

    参考答案拟写要关注材料结构层次

    陈浩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考越来越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概括与压缩类试题的命制更注重考查考生的思维层次,考查考生对材料结构层次的梳理与概括.试题参考答案更是注重区分考生不同的思维品质,筛查考生的思维条理性.因此,平时训练要通过答案的分析与撰写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高考试题概括与压缩思维层次思维品质

    高考语文命题文本的"劳动教育"样态考查分析

    张辉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劳动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高考语文试题中,"劳动教育"样态的考查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更是对学生价值观和人格品质的引导和塑造.结合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对其中关于"劳动教育"主题的考查进行分析.分别从劳动价值观、劳动技能、劳动精神三个方面分析"劳动教育"样态考查方式、考查目的等,旨在引起教师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从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训练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考语文劳动教育劳动价值观

    耕读教育视域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构建

    许玥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发展时期,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有必要以耕读教育理念为指引,以耕读文化滋养语文课堂.耕读育人重在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更要契合其身心发展规律,以促进其全面发展.基于此,有必要探究耕读教育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中的意义,梳理耕读课堂的开发与构建,并据此从教材文本、人文资源、阅读方式、自主探究以及联系生活等方面,就小学语文耕读课堂的高质量打造提出几点看法.

    小学语文耕读教育耕读育人高效课堂

    四十年来《现代汉语词典》标<书>词语变化浅析

    王利张楠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四十年来《现代汉语词典》标<书>词语为研究对象,从数量、标注符号、释义、用例四方面对标<书>词语修订进行描述,分析其变化特征,揭示其变化原因,旨在对今后《现代汉语词典》标<书>词语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现代汉语词典》标<书>词语修订变化

    《孔雀东南飞(并序)》今注的汇释与辩证

    李梦媛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孔雀东南飞(并序)》是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具有较高的语言研究价值.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对"恨恨""交广""拊掌"等词语的注释不够准确,建议将"恨恨"释为"惆怅、伤感到了极点","交广"中"交"同"教"、"广"释为广泛,"拊掌"应补释"右拳击打左手掌".

    《孔雀东南飞(并序)》注释恨恨交广拊掌

    万古长空 一朝风月——苏轼词中的水月意象与儒释道思想

    樊璎萱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轼在继承中国传统水月意象的同时,进一步拓展水月意象的意蕴和内涵,融会贯通,营造出一种豁达、豪放的意境和意韵.宋代文人的思想和文风在经历了唐朝的浪漫与开放之后,变得更加理性,也更加成熟.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交融,影响了文人士大夫的思想,促使他们游走于不同的思想体系之间,在文学上形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风貌.苏轼将三家的思想成功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境界.

    苏轼词水月意象儒释道

    品读之间:妙境匠心的和谐共鸣——解锁文学作品中的"空白语言"

    倪效思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空白语言",运用细致的文字分析技巧深入挖掘作品内涵,利用矛盾分析法进行深度阅读,强调抓住关键线索的重要性,以全面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和主题.这些方法旨在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与审美鉴赏力,并让学生体验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从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智慧的启示,通过细品文辞深意来领略语文之美.

    细读空白矛盾线索

    指向常态取向的数字化阅读教学

    邓欣荷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以常态阅读为主要阅读取向,而在信息社会发展背景下,数字化阅读教学的悄然兴起,也带来了一系列非常态化的教学问题:内容碎片化、方式同质化,思维浅表化.现今语文教学应重视阅读取向对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作用,常态取向下的数字化阅读能在处理阅读资源、营造良好环境与提高阅读能力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对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等方面有一定价值.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借助数字信息平台,搜集相关阅读资源并加以处理,丰富数字化阅读教学课堂,转变教学评价方式.由此,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化社会所提供的数字资源,以常态阅读为取向,与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新需求相融合,培养学生阅读关键能力,提高学生阅读核心素养.

    常态取向数字化阅读教学

    紧扣新课标价值指向 优化整本书阅读教学——以《水浒传》为例

    刘媛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尤为重视整本书阅读教学,将整本书阅读设置为独立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但当前整本书阅读教学尤其是古典小说阅读教学存在较多问题.因此,以《水浒传》为例,结合新课标要求和教学实践,阐述《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一些优化策略,为广大师生提供参考.

    新课标整本书阅读《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