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动物防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动物防制
医学动物防制

段利国

月刊

1003-6245

yxdwfz888@163.com

0311-86992439,80661018

050011

河北石家庄市平安北大街99号中基.礼域尚城16号楼1-701.702

医学动物防制/Journal Journal of Medical Pest Contro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生态学的观察为基础,对有害动物控制,对有益动物保护利用,切断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媒介,保护自然环境生态平衡,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9-2020年乌鲁木齐市水痘流行强度及高峰期预测研究

    王悦亚库普·阿卜杜热扎克陈薇巨珂珂...
    1041-1044,1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移动流行区间法(moving epidemic method,MEM)评估乌鲁木齐市水痘流行强度,建立该市水痘监测阈值,为分级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MEM对乌鲁木齐市2010-2019年每年第30周至次年第10周水痘监测发病数据建模,筛选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马修斯相关系数和约登指数,评价2019-2020年乌鲁木齐市水痘流行状况.结果 2012-2013年和2018-2019年数据质量较差,予以剔除.利用剩余年份数据重新建模后,最优参数值为3.0,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0.73、0.98和0.71,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中等、高和极高强度阈值分别为100、126和140例,2019年第36周进入水痘流行前阈值,随后快速上升超过中等强度阈值,并在2019年第45周到达高强度峰值水平.结论 利用MEM建立水痘流行预警模型,可计算水痘的流行开始时间及流行强度,预测疾病流行至高峰期的时间,在水痘的预警中效果较好.

    水痘移动流行区间法流行强度阈值预测研究

    2021-2022年某院妊娠期孕妇HBV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赵砂沙孙蒙苏小花王莎莎...
    1045-1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2021-2022年西安市某院妊娠期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为HBV感染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2021-2022年于本院进行检查的500例妊娠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合并HBV感染的为研究组(n=285),未感染HBV的为对照组(n=215),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及HBV抗体检测.观察500例妊娠期孕妇HBV的感染情况;分析孕妇并发症与不良妊娠结局情况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对合并HBV感染的妊娠期孕妇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500例研究对象合并HBV感染的285例,占57.00%,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75例,占26.32%.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906,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011,P<0.05).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家族史、输血史、有偿献血史、侵入性诊疗史、拔牙史、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为妊娠期合并HB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乙肝疫苗接种史为妊娠期合并HBV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妊娠期合并HBV感染会显著提升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输血史、乙肝家族史、乙肝疫苗接种史、有偿献血史、侵入性诊疗史、拔牙史、ALT和AST升高均为妊娠期合并HBV感染的高风险因素,临床应加强相关指标的检测,以显著提升妊娠期母婴结局.

    妊娠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危险因素不良妊娠结局分析

    2001-2022年武汉市晚期血吸虫病病例生存状况分析

    王帅贾西帅周业华李洋...
    1050-1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武汉市晚期血吸虫病病例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晚期血吸虫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1-2022年武汉市登记在册的晚期血吸虫病病例资料,采用占比对分类变量进行描述,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晚期血吸虫病病例的生存时间,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病例生存时间的差异,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病例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920例晚期血吸虫病病例的年龄中位数M(median)(P25~P75)为58(51~66)岁,65岁及以上病例占29.02%(267/920),小学及以下学历病例占83.26%(766/920),临床分型以腹水型为主,占70.65%(650/920).总病死率为5.24/1 000人每月,确诊病例的1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88.85%、59.40%、47.30%,中位生存时间为104.680个月(95%CI:83.250~126.74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龄、腹水型病例是影响武汉市晚期血吸虫病病例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高龄、腹水型血吸虫病病例死亡风险较高,应从加强健教宣传和临床救治力度等方面,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措施降低武汉市晚期血吸虫病病例的死亡风险.

    晚期血吸虫病生存分析影响因素武汉市分析

    2012-2022年广州市天河区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江淑仪余柏云蒋明明刘培丽...
    1054-1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广州市天河区近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该地区登革热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22年广州市天河区登革热疫情资料和2017-2022年蚊媒监测数据,计量资料使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结果 2012-2022年天河区共报告登革热病例3 998例(本地病例3 910例),除2020-2022年保持低发水平外,本地疫情3~5年发生1次的趋势,发病时间为5-12月;输入疫情12个月均有报告,输入地主要为东南亚;本地病例的诊断时长与境外输入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84,P>0.05),诊断时长呈逐年下降趋势(F=15.635,P<0.0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门诊部诊断的病例仅占总病例的1.45%,诊断时长较其他类型医疗机构的长(F=7.920,P<0.05).2017-2022年蚊媒监测结果显示,4-11月蚊媒密度中高风险率较其他月份高(x2=989.750,P<0.05).结论 天河区登革热疫情未转为地方性流行传染病,主要为输入疫情引起,加强入境管理尤为重要,同时应加强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检测能力,强化日常蚊媒控制工作,强调精准防控.

    登革热流行病学病毒分型诊断时长蚊媒监测广州市天河区

    福州市境外输入恶性疟原虫感染病例的基因突变分析

    谢淑红卓传尚柳丽娟叶治...
    1061-1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福州市境外输入的恶性疟原虫感染病例进行氯喹抗药性转运基因和青蒿素抗药性基因K13检测,分析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2019-2022年从非洲返回福州市的57例疟疾病例的血液样本进行恶性疟原虫DNA检测,采用巢式PCR法对Pfmdr1和K13基因进行扩增,通过测序和比对分析其突变情况.不同地区和突变位点的占比用n(%)表示,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男性恶性疟原虫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263,P<0.05);疟疾病例数最多的3个国家为刚果民主共和国、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科特迪瓦共和国;恶性疟原虫感染病例检测到的Pfmdr1基因中86位点突变率为22.81%;1246位点突变率为3.51%;其中K13基因出现同义突变2个,非同义突变6个;1份血样中检测出R471R和A578S位点突变,其他位点突变在1份血样中检出,均与青蒿素抗药性相关.结论 2019-2022年从非洲输入福州市的疟疾病例血液样本中检测到的恶性疟原虫DNA存在Pfmdr1和K13基因突变,需要持续加强相关监测.

    境外输入恶性疟原虫多药抗性基因1青蒿素抗药性基因基因突变疟疾聚合酶链反应分析

    绵阳地区HIV/AIDS患者肝损伤及影响因素分析

    文丽娟司果龙波荣秀明...
    1066-1069,1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绵阳地区HIV/AIDS患者肝损伤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早期发现HIV/AIDS患者肝损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2月-2021年7月抽取绵阳市某医院761例HIV/AIDS门诊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收集其性别、年龄、静脉注射毒品史、疾病史、实验室指标等一般资料,随访1年,统计其治疗过程中肝损伤的发生情况,不同特征HIV/AIDS患者肝损伤患病情况采用x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761例HIV/AIDS患者中,肝功能损伤132例,患病率为17.35%,1~2级肝损伤占81.82%,3~4级肝损伤占18.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OR=4.435,95%CI:2.372~6.237)、HIV 病毒载量高(OR=6.528,95%CI:4.778~9.465)、HIV 感染时间长(OR=8.516,95%CI:5.527~11.256)、HBsAg+(OR=12.456,95%CI:7.683~15.328)、HCV-Ab+(OR=9.742,95%CI:6.659~13.595)、CD4+T 淋巴细胞计数下降(OR=10.568,95%CI:8.238~12.752)、服用奈韦拉平(nevirapine,NVP)(OR=9.177,95%CI:4.271~14.538)均是增加 HIV/AIDS 患者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绵阳地区HIV/AIDS患者存在以1~2级为主的轻度肝损伤,其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可针对具体因素制定综合治疗方案,以防止肝损伤进一步加重,从而降低疾病死亡率.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肝功能损伤病毒载量危险因素影响因素分析

    保定市百白破疫苗与二价脊灰疫苗同时接种不良反应比较

    纪磊马继飞崔立周吴冰冰...
    1070-1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2016-2019年保定市适龄儿童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iphtheria 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DTaP)与二价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bivalent 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bOPV)(简称"二价脊灰疫苗")同时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计算两种疫苗单独和同时接种不良反应的报告发生率、构成比等流行病学相关指标,用SPSS 22统计软件进行指标的分析比较.结果 DTaP单独接种、bOPV单独接种、DTaP和bOPV同时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9.74/10万剂、14.34/10万剂、17.84/10万剂,一般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8.31/10万剂、13.49/10万剂、17.12/10万剂,异常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2/10万剂、0.85/10万剂、0.72/10万剂.DTaP和bOPV同时接种与DTaP单独接种不良反应、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的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 316.267、4 302.705、19.282,P<0.05);DTaP和bOPV同时接种与bOPV单独接种不良反应、一般反应的报告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310、89.949,P<0.05),异常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62,P>0.05).结论 DTaP和bOPV同时接种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安全性良好.DTaP和bOPV同时接种可提高疫苗接种的及时性,应加强宣教以提高疫苗接种的依从性,同时做好疫苗接种前儿童健康评估.

    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二价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同时接种不良反应安全性

    2010-2022年陕西省商洛市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

    陈彦炜刘宁张佩李彬霞...
    1075-1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商洛市2010-2022年肺结核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商洛市肺结核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对商洛市2010-2022年的肺结核病例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占比对分类变量进行描述,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2010-2022年商洛市共报告肺结核病例18 19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0.35/10万,发病率呈波动趋势,2019年发病率最高,2022年最低.肺结核发病的时间分布无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在3月(1 955例,10.74%),2月最低(1 160例,6.37%).全市7个县(区)均有发病,山阳县发病率最高.全市肺结核以男性发病为主,男、女性别比为2.53∶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x2=2 835.74,P<0.05);肺结核病例主要集中在40~<50岁(3 768 例,20.71%)、20~<30 岁(3 703 例,20.35%)和 50~<60 岁年龄组(3 301 例,18.14%).病例的职业以农民为主(15 493例,85.14%),其次为学生(860例,4.73%).结论 商洛市肺结核的发病率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阶段(2020-2022年)下降明显,肺结核防控应以农民和学生为重点人群.商洛市要进一步提高肺结核病例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强宣传教育,落实肺结核病例的综合防控措施,助力商洛市"一都四区"的高质量发展.

    肺结核发病率流行病学病原学阳性流行特征分析

    108例麻风病患者2级畸残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庞贵秀覃念虚李珏黄菊...
    1081-1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麻风病患者2级畸残(grade 2 disability,G2D)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麻风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00年1月-2023年1月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发现的108例麻风病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发生G2D分为畸残组(30例)和非畸残组(78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麻风病患者发生G2D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x2=4.226,P=0.040)、延迟期(x2=13.633,P=0.001)、皮损数量(x2=23.222,P<0.001)、周围神经粗大/触痛条数(x2=35.244,P<0.001)、麻风反应(x2=1 1.353,P=0.001)是麻风病患者发生G2D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108,95%CI:0.020~0.588)、延迟期≥24 个月(OR=6.124,95%CI:1.133~33.094)、周围神经粗大/触痛≥2 条(OR=13.173,95%CI:1.602~38.315)、有麻风反应(OR=4.205,95%CI:1.216~14.544)是麻风病患者发生G2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麻风病患者发生G2D的高危因素为男性、延迟期长、有周围神经粗大/触痛以及出现麻风反应.麻风病畸残仍是全球疾病负担,应加强各医疗机构对麻风病诊断、治疗及随访,消除麻风病危害,提高麻风病防治质量.

    麻风病畸残情况影响因素麻风反应延迟期分析

    学校餐饮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状况及致病菌毒力基因分析

    张晓英王慧敏石学香杨晶...
    1086-1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掌握学校餐饮及其周边餐饮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情况及其携带的毒力基因特征,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2021年5月-2022年10月采集学生食品,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4-2016)方法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沙门菌、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采用PCR的方法对检测出的56株蜡样芽胞杆菌进行12种毒力基因的检测.采用占比对分类变量进行描述,采用x2检验进行致病菌检出率的比较.结果 食源性致病菌的阳性检出率为17.62%,其中蜡样芽胞杆菌阳性样本56份、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样本5份、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阳性样本2份、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阳性样本2份.采集的凉拌菜、盒饭、熟制米面制品中均检出食源性致病菌.不同种类食品样本中致病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46,P=0.003).检测的56株蜡样芽胞杆菌中毒力基因携带率为100.00%,90.00%的菌株同时携带2种以上毒力基因,nheB基因携带率最高为58.93%,其次为nheC基因和cytK基因的32.14%和26.79%.结论 学生午餐及学校周边餐饮食品中存在微生物污染情况,且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携带率高,存在引发食源性疾病风险,应加大监管力度.

    食源性致病菌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学生午餐餐饮食品食物中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