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任宏志

月刊

1009-9506

yxsyxb@yxnu.net

0877-2050805

653100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聂耳路49号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Yuxi Normal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不拘泥于为社会和本院发展服务,在伦理学研究、民族历史与发展、东南亚经济发展和教育等领域都开始了广泛的探索。严谨的学术性,优质的办刊条件、精干高效的编辑队伍、切实稳健的办刊思路,得到了云南省新闻出版局主管领导的赞许和支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于坚诗歌中的跨文体书写

    罗云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期以降,跨文体写作成为诗人拓殖诗歌题材、扩宽诗体面向的有效路径,于坚正是其中的重要推手。档案体、小说体和诗剧体正是他深入诗歌体式、探询诗美表达的三种跨文体实验,他为诗歌增添了许多富有观感和生活气息的叙事序列,使之具备一定的情节延展和人物塑形,同时他不无冒险地借助"档案体"和"诗剧体"在"反诗"和"返诗"之间的断裂地带行走。于坚的跨文体实践推出了一系列重要诗作,有效地促进当代诗歌的诗体建构范式,在诗学界引发持久的争鸣。

    于坚诗歌跨文体书写

    云南边地风景的发现——以《红河之月》为中心

    石健
    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学家邢公畹的文学代表作《红河之月》,生动地呈现了1940年代云南边地绚丽多姿的画卷。对边地多重风景的发现,既强化了文本的文学性,亦极大扩充了文化蕴涵。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一开始所秉持的左翼立场有所变异,反思暴力和消弭矛盾,以及促进边地民族和谐团结,逐渐成为书写的重点。通过对不同身份的知识分子自我认同危机的镜像呈现,揭示了他们精神的内在矛盾。在风土书写中,多有移情因素的浸润,既使自然景观有所变异,又凸显了边地文化生态的复杂性。

    《红河之月》云南边地风景民族团结身份认同危机移情

    杨柳羌语趋向前缀及其语法意义

    罗乔美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趋向范畴是羌语以及羌语支其他语言独特的语法范畴之一。四川茂县杨柳羌语有tə-、fiə-、(η)i-、sə-、ku-、ha-、zə-、də-8个趋向前缀表达8个不同的方向意义。这8个前缀与动词相伴相随,也出现在特定的体范畴和式范畴中,成为语法化程度很高的显赫范畴。

    羌语支趋向范畴时体命令式

    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文学家族诗歌用韵研究——以《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文学家族诗集》为例

    赵锦华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以木公为中心的明代丽江木氏土司文学家族的著述是木氏家族精神和文化的集萃,他们的诗歌深深烙印着独具特色的民族史与多样的民族文化,具有较为鲜明的地方民族特点,其诗歌用韵中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交往融合痕迹较为突出。

    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文学家族本土作家诗歌用韵

    苗语松桃话的并列结构及其特征

    麻秀芝季红丽
    3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苗语松桃话的并列结构中,不使用任何并列连接词是苗语松桃话中常用的并列手段,而有并列连接词的类型中主要是通过助词来连接。同时,苗语松桃话的并列结构通常是只用一个并列连接词来连接并列成分。并列结构的语义类型可以分为合取、析取、转折的关系。并列连接词的使用与并列成分的性质特征密切相关,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所构成的并列成分基本由并列连接词连接并列成分,而如果并列成分是子句(关系子句构成的并列成分除外),则一般不使用并列连接词。同时,并列成分的语义角色必须相同以及并列成分会出现缺省的现象均符合并列结构在类型学上的共性特征。此外,苗语松桃话也可以通过特定的结构形式来连接并列成分,即可以使用数量短语"两个"连接名词或名词短语,同时可以利用特定结构"又……又"以及"边……边"来表达并列的含义。

    苗语松桃话并列结构构成方式语义类型成分特征

    论景洪木达人的双语和谐及语言态度

    罗增勇杨艳
    4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省景洪市木达人母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功能互补、和谐共存,这种语言态度源于木达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高度认同及实际的生产生活需要。当然,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会出现语言不和谐问题,对此,应该客观认识语言兼用中的不和谐因素,理性看待语言竞争和语言和谐的关系。

    木达人双语兼用语言和谐语言态度

    玉溪方言"儿化"现象研究

    罗艺罗冉
    5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化"是一种特殊音变现象,也是一种特殊构词方式。玉溪方言儿化音变比普通话简单,音变形式较少,但有自身的规律,在与三呼(开、齐、合)拼合时对应整齐,儿化后呈现出韵腹央化的语音特征。儿化构词能力较强,词类分布范围较广,使用功能丰富,整体呈现出灵活而多变的特点,具有地方语言特色。

    玉溪方言儿化音变词类分布使用功能

    合理的全球正义何以可能

    姚云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西方全球正义理论各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世界主义关注全球贫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但没有看到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民族主义强调民族国家自身的利益,却忽略了各民族的彼此依存性。新斯多亚主义指出国际社会应帮助贫困国家满足其成员的能力需求,然而没有提出具体原则。总之,它们都代表着西方价值观,比较单一化。合理的全球正义应具有融贯性和普遍有效性。我们应重新思考这一问题。具体而言,需要考虑如下内容: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削减世界各国不平等现象;消除全球贫困;建立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全球正义全球不平等全球贫困和平与发展公正

    民族特色村寨传统体育与旅游业融合实现社会功能的路径——以红河县龙玛村为例

    余贞凯赵艳艳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与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存现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这些民族传统体育往往具有表演性、观赏性和参与性等特点,具备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条件。两者的融合能够打造特色旅游项目,丰富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内容,满足游客民俗风情旅游的需求,也有利于实现民族特色村寨传统体育的社会功能,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民族特色村寨传统体育旅游业社会功能路径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评价及建设路径优化——以云南鹤庆为例

    王帆李灿松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评价对人居建设、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构建包括经济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文化与历史环境4个方面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对鹤庆县所辖15个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进行质量与特征评价。结果表明: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整体质量与生态环境和文化与历史环境的建设密切相关,各村落正面临传统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两难的困境;在经济和社会环境中,各村落主导产业差异大且受自然约束力较强,但基础设施在不断改善。所以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建设应关注挖掘自身的文化与历史资源,以"文化传承"和"历史保护"为两翼,驱动"经济增收"和"环境改善",最终实现人居环境的全面可持续提升。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