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研究生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研究生学报
医学研究生学报

易学明

月刊

1008-8199

JLYB@chinajournal.net.cn

025-80860347

210002

南京市中山东路305号A7信箱

医学研究生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主管,南京军区南京总院主办的以刊登医学研究生论文为特色的学术期刊,月刊。重点报道各高等医学院校、各医学研究所、各临床学院和附属医院研究生的课题研究成果和经验。设有专家论坛(以约稿为主)、论著、文献综述、经验荟萃、医院管理、护理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沙眼衣原体转录激活因子GrgA与RNA聚合酶β'亚基的相互作用

    石禹包小峰窦志华
    897-9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沙眼衣原体基因转录调控过程中转录激活因子GrgA与RNA聚合酶(RNAP)β'亚基相互作用的关系.方法 制备沙眼衣原体RNA聚合酶(cRNAP)NH-β'(N末端携带His标签)质粒:根据GenBank中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衣原体基因组DNA(gDNA)为模板,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扩增cRNAP β'亚基的基因片段;采用同源重组法将基因片段插入到目的载体上构建表达质粒,同样方法制备B'亚单位和缺失亚单位质粒;cRNAPβ'亚基蛋白(包括亚单位和缺失亚单位)的表达:将构建的质粒转化ArcticExpress表达菌中,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鉴定蛋白表达情况;cRNAP β'亚基及其亚单位蛋白的纯化:采用固定化离子亲和层析法(IMAC)纯化得到相应蛋白;借助体外蛋白结合实验(Pull-down技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鉴定出GrgA与cRNAP β'亚基两者间相互结合的较为详细的某一段氨基酸序列.结果 GrgA能与cRNAP的β'亚基结合;GrgA与cRNAP的β'亚基N端的(1-731)氨基酸序列有结合,与C端的(671-1396)氨基酸序列无结合.GrgA与β'亚基的(1-240)和(181-417)氨基酸序列有结合;与ββ'(360-598)、β'(533-731)氨基酸序列无结合.GrgA与β'△(1-180)和β'△(241-417)有结合,与β'△(1-417)无结合.结论 GrgA能与cRNAP的β'亚基结合;cRNAP的β'亚基与GrgA的结合存在2个结合位点,分别位于β'亚基N末端的1-180和241-417位氨基酸序列.

    沙眼衣原体cRNAPGrgAβ'亚基相互作用融合蛋白

    长链非编码RNA RNF157-AS1对肺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姚羽林敏杰金文芳吕艳玲...
    904-9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细胞实验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RNF157-AS1对肺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RNF157-AS1在肺腺癌细胞株(H1299、A549、PC9和Calu3)和正常肺上皮细胞(HBE)中的表达;构建小干扰RNA转染至肺腺癌细胞中敲降RNF157-AS1的表达,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干扰效率;在筛选的两种肺腺癌细胞株中成功干扰RNF157-AS1后,分为对照组(NC组)及实验组(si1组,si2组),分别利用CCK8实验、Tran-swell 迁移实验和 Matrigel侵袭实验探究RNF157-AS1对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相较于HBE,RNF157-AS1在4种肺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显著上调(均P<0.01),将其中表达量最高H1299和PC9细胞株为后续试验细胞株;经qRT-PCR证实,2种小干扰RNA均能有效敲降RNF157-AS1的表达,干扰效率在70%以上(均P<0.01);CCK8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干扰RNF157-AS1的表达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均P<0.01);Transwell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干扰RNF157-AS1的表达后,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1);Matrigel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干扰RNF157-AS1后,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 RNF157-AS1在肺腺癌细胞中高表达,并且影响肺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

    肺腺癌长链非编码RNARNF157-AS1迁移侵袭

    缬沙坦调节ROS/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对缺氧复氧诱导心肌细胞焦亡的影响

    陈晨陈莉洁
    909-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缬沙坦(VAL)调节活性氧(ROS)/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信号通路对缺氧复氧(H/R)诱导心肌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 用浓度为0.1~3.2 μmol/L的缬沙坦处理后,H/R处理H9C2细胞,MTT法测细胞活性,筛选缬沙坦最佳浓度;将H9C2细胞分为Control组,H/R组,缬沙坦低、中、高浓度组(VAL-L组、VAL-M组、VAL-H组),缬沙坦高浓度+ROS激活剂组(VAL-H+TMAO组);用JC-1染色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用ELISA法检测H9C2细胞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氧(ROS)含量;Western blot检测IL-1 β、1L-18、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 浓度为0.1~3.2 μmol/L的缬沙坦可促进H/R诱导的H9C2细胞增殖,选择缬沙坦浓度为0.4 μmol/L、0.8 μmol/L、1.6 μmol/L进行实验.与Control组相比,H/R组ROS、LDH、MDA、PI 阳性率、IL-1β、IL-18、ROS、NLRP3、caspase-1 表达水平明显升高,MMP、SOD水平降低(P<0.001);与H/R组比较,VAL-L、VAL-M、VAL-H组H9C2细胞 ROS、LDH、MDA、PI 阳性率、IL-1β、IL-18、ROS、NLRP3、caspase-1 表达水平降低,MMP、SOD水平上升(P<0.001);与 VAL-H组比较,VAL-H+TMAO 组 H9C2 细胞 ROS、LDH、MDA、PI 阳性率、IL-1 β、IL-18、ROS、NLRP3、caspase-1 表达水平明显上升,MMP、SOD水平下降(P<0.001).结论 缬沙坦可能抑制ROS/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抑制H/R诱导心肌细胞焦亡.

    心肌细胞缬沙坦活性氧/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胱天蛋白酶1缺氧复氧焦亡

    miR-506-3p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其对多西他赛耐药性的作用机制

    张爱峰胡运轩韩江涛
    914-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R-506-3p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对多西他赛耐药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MCF-10A 细胞和乳腺癌细胞系 MDA-MB-231、MCF-7、T47D、BT549;在 MDA-MB-231 细胞中转染 miR-506-3p模拟物、TUBA1C小干扰RNA或TUBA1C过表达质粒、或共转染TUBA1C过表达质粒和miR-506-3p模拟物.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506-3p和TUBA1CmRNA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及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506-3p和TUBA1C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MCF-10A细胞相比,MDA-MB-231、T47D和BT549细胞中 miR-506-3p表达降低,TUBA1C mRNA表达升高(P<0.05).miR-506-3p高表达或TUBA1C 低表达后,MDA-MB-231细胞的活性降低,凋亡率升高,IC50值降低(P<0.05)omiR-506-3p靶向调控TUBA1C,过表达TUBA1C逆转了miR-506-3p高表达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凋亡以及对多西他赛耐药性的影响.结论 miR-506-3p高表达可能通过靶向下调TUBA1C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且减弱乳腺癌细胞对多西他赛的耐药性.

    miR-506-3pTUBA1C乳腺癌增殖凋亡多西他赛耐药性

    吴茱萸碱调节cGAS-STING信号通路对妊娠糖尿病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李振王毅韩森吉孙静...
    920-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吴茱萸碱(EVO)调节环状GMP-AMP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对妊娠糖尿病(GDM)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出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NC组),其余大鼠构建GDM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平分为 GDM组、EVO 组(10 mg/kg)、SR-717 组(cGAS-STING信号通路激活剂 3 mg/kg)、EVO+SR-717 组(10 mg/kgEVO+3 mg/kg SR-717),每组均10只,给药每天1次,持续2周.血糖仪检查大鼠FBG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ELISA法检测肾组织炎性因子以及氧化应激水平;HE染色检测肾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cGAS-STING/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NC组大鼠肾组织染色清晰,结构正常;GDM组肾小管排列杂乱,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球肿胀,炎性细胞浸润.与NC组相比,GDM组胎盘、胎鼠重量、空腹血糖(FBG)、TC、TG、LDL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cGAS、STING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SOD、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下降(P<0.05);EVO组较GDM组肾结构明显改善,胎盘、胎鼠重量、FBG、TC、TG、LDL水平、TNF-α、IL-1β含量、MDA含量、cGAS、STING蛋白水平显著减少(P<0.05),SOD、GSH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SR-717组加重肾小球肿胀以及炎性细胞浸润现象,以上指标与EVO组趋势相反;SR-717逆转了EVO对GDM大鼠的有利影响.结论 EVO可能通过下调cGAS-STING信号通路发挥减轻GDM大鼠炎症反应的作用.

    吴茱萸碱cGAS-STING信号通路妊娠糖尿病炎症反应

    人工智能辅助识别IgA肾病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肾小球病理特征

    刘许蒙雷群娟梁冬梅钟永忠...
    926-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构建的肾脏病理分析系统(ARPS)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在IgA肾病(IgAN)和HSPN中ARPS定量的肾小球特征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实验中心经肾活检确诊为IgAN(n=170)和HSPN(n=153)的患者资料.采用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评估ARPS在HSPN患者中的识别效果,并应用ARPS识别其肾小球病变类型,如球性硬化(GS)、节段硬化(SS)、新月体(C)和非上述病变类型肾小球(NOA),并识别NOA肾小球中的固有细胞类型,包括系膜细胞(M)、内皮细胞(E)和足细胞(P)等.利用X-tile软件确定足细胞数字病理特征的最佳截止点,并将患者分为足细胞高值组(>最佳截止点)和足细胞低值组(≤ 最佳截止点).比较IgAN和HSP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并分析患者数字病理特征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ARPS对HSPN患者病变类型的识别效果较好,其中NOA、GS肾小球识别效果(F1分数分别为0.95和0.90)优于C和SS(F1分数分别为0.83和0.73).ARPS可准确定位HSPN患者的肾小球固有细胞(F1分数>0.91).两组患者的系膜细胞数字指标均与牛津分型系膜细胞增殖评分呈正相关(P<0.01).足细胞高值组患者的肾功能稳定率明显高于足细胞低值组(P<0.05).结论 ARPS可应用于HSPN患者的肾小球病变及固有细胞识别.系膜细胞数字指标可提示系膜细胞增殖程度,足细胞数字指标可辅助分析两种疾病的预后.

    深度学习过敏性紫癜性肾炎IgA肾病病理预后

    沉默circ_0000502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王丹丹饶琦郭彩玲
    934-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沉默circ_0000502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qRT-PCR法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circ_0000502、miR-338-3p的表达量;体外培养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将 si-NC、si-circ_0000502、miR-NC、miR-338-3p mimic、si-circ_0000502 与 miR-338-3p inhibitor(共转染)分别转染至 RP-MI-8226 细胞,分别记为 si-NC 组、si-circ_0000502组、miR-NC 组、miR-338-3p mimic 组、si-circ_0000502+miR-338-3p inhibitor组,以正常培养的细胞作为正常培养组;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验证circ_0000502与miR-338-3p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circ_0000502(1.01±0.15)和miR-338-3p(1.03±0.12)表达量比较,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circ_0000502的表达量(5.39±0.26)升高,miR-338-3p的表达量(0.25±0.05)降低(P<0.05).沉默circ_0000502或过表达miR-338-3p可使细胞活力和划痕愈合率降低,凋亡率和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升高(P<0.05);circ_0000502能够靶向结合miR-338-3p,并可负向调控miR-338-3p的表达;下调miR-338-3p可减弱沉默circ_0000502对RPMI-8226细胞活力、划痕愈合率、凋亡率及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的影响(P<0.05).结论 沉默circ_0000502可通过靶向调控miR-338-3p而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迁移,并诱导细胞凋亡.

    多发性骨髓瘤circ_0000502miR-338-3p细胞增殖凋亡

    博来霉素黏膜下注射联合内镜扩张治疗食管良性狭窄

    王晨李维勤张佳玲刘莉...
    939-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博来霉素黏膜下注射联合内镜扩张对良性食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内镜科行博来霉素黏膜下注射联合内镜扩张的良性食管狭窄患者120例(博来霉素组)的临床资料.按1∶1纳入同期行单纯内镜下扩张术的食管狭窄患者120例(单纯扩张组).对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短期(3个月)和长期(1年)的复发率、无吞咽困难期、扩张次数、吞咽困难评分等指标进行分析.对不同病因的食管狭窄患者及难治性食管狭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最后,采用logistic回归探索博来霉素组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单纯扩张组相比,博来霉素组短期(34.2%vs 55.0%,P=0.001)及长期(71.7%vs 85.8%,P=0.008)复发率均显著改善.在良性食管狭窄的不同病因中,博来霉素对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短期:26.3%vs46.1%,P=0.011;长期:64.5%vs81.3%,P=0.020)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狭窄(短期:61.1%vs94.4%,P=0.016)的患者均有明显的益处.博来霉素组患者的无吞咽困难期较单纯扩张组显著提高[(2.8±2.2)个月vs(1.6±1.5)个月,P=0.044].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治疗前扩张次数(OR=0.157,P<0.001)、总扩张次数(OR=4.970,P<0.001)、治疗前吞咽困难程度(OR=3.053,P=0.007)是博来霉素组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结论 博来霉素黏膜下注射联合内镜扩张对食管狭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内镜扩张.

    博来霉素食管狭窄扩张

    巨噬细胞极化及CXCL9水平与炎症性肠病进展和复发的相关性

    孙晓睿张津铭李孝文瞿斯文...
    945-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1/M2型巨噬细胞比例以及CXCL9水平与炎症性肠病(IBD)进展及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嘉兴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70例IB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3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体检人群作为对照.将其分为:对照、初发活动期、缓解期、复发活动期,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4组血清样本中TNF-α、INOS、IL-6、IL-10、ARG-1、CXCL9水平进行比较,利用HE染色及组织免疫化学染色检测4组肠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M1型巨噬细胞特异性标志物抗体CD86、M2型巨噬细胞特异性标志物抗体CD206及趋化因子CXCL9并进行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血清中的影响因素,血清INOS/ARG-1比值代表M1/M2型巨噬细胞比例,绘制不同指标对IBD进展与复发的受试者工作曲线;结果 初发活动期及复发活动期M1型巨噬细胞相关的TNF-α、INOS、IL-6、IFN-γ细胞因子水平较对照及缓解期IBD明显升高(P<0.05);缓解期M2型巨噬细胞相关的ARG1、IL-10细胞因子水平较对照及初发及复发活动期IBD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及缓解期IBD相比,初发及复发活动期M1/M2及CXCL9水平明显升高(P<0.05).TNF-α、INOS、IL-6、IFN-γ、M1/M2、CXCL9是评估初发活动期IBD疾病活动度的影响因素(P<0.05).ARG1、IL-10是评估缓解期IBD疾病活动度的影响因素(P<0.05)oTNF-α、INOS、IL-6、IFN-γ、M1/M2、CXCL9是评估复发活动期IBD疾病活动度的影响因素(P<0.05).M1/M2联合CXCL9评估IBD疾病活动度的AUC为0.937(95%CI:0.891~0.982,P<0.05),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评估IBD疾病活动度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410,396.57,此时其评估IBD疾病活动度的敏感度为91.4%,特异度为91.2%.结论 M1/M2型巨噬细胞比例及CXCL9水平与IBD进展与复发具有相关性,对于评估IBD的疾病活动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巨噬细胞极化CXCL9黏膜炎症炎症性肠病疾病活动度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顺铂和氟尿嘧啶在晚期食管癌中的应用

    古爱虎方寅杨雪怀建国...
    953-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胸外科收治的98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氟尿嘧啶+顺铂+卡瑞利珠单抗)、对照组(氟尿嘧啶+顺铂),每组49例.治疗2个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抗肿瘤效果、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Treg、Th17细胞占比及CD4+、CD8+占比]水平、药物安全性及治疗后1年内的生存情况.结果 研究组客观缓解率、临床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EA、SCCA、CYFRA21-1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CEA、SCCA、CYFRA21-1治疗前后的差值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Th1/Th2、Th17/Treg低于治疗前(P<0.05),CD4+/CD8+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Th1/Th2、Th17/Treg均高于治疗前(P<0.05),CD4+/CD8+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Th1/Th2、Th17/Treg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年总生存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可增强近期抗肿瘤疗效,改善免疫功能,延长生存,安全性良好.

    卡瑞利珠单抗顺铂氟尿嘧啶食管癌晚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