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半月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Journal Journal of Imaging Research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弥散张量成像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治疗效果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梁宇王莎李琨张琰...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卒中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很多脑卒中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容易出现各种后遗症.其中,吞咽障碍属于常见后遗症,当患者出现吞咽障碍后,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及时进行治疗非常关键.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治疗中,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很重要,弥散张量成像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指导,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情况,促进患者康复.

    弥散张量成像脑卒中吞咽障碍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肺部疾病检测的应用进展

    晏玉武马燕妮魏玖月易小玲...
    4-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因对人体无损害、灵敏度高、实用性强等优点,在医学领域得到迅速发展,对疾病诊断与疗效评估的准确率、对机体疾病的判定及对临床治疗疗效的评估等研究不断增加.本文就红外热成像检查技术在肺部常见疾病的早期检测及评估价值进行述评与分析,以期为临床肺部疾病基础研究及临床诊疗提供理论基础,为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证候客观化、可视化、规范化研究与应用等方面提供新思路.

    红外热成像检查肺部疾病临床诊疗理论基础

    双能CT在胃癌精准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王霄霄王芷旋张崇豪李壮...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能CT(DECT)是一种新型的能量CT成像技术,为胃癌术前精准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其通过获得与组织成分相关的多个定量参数:能谱曲线、能谱曲线斜率(K)、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等,在胃癌T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分化程度及疗效与预后的评估、判断方面有一定的价值,有望成为胃癌术前精准诊断的重要工具.

    综述胃癌双能CT

    胎儿先天性肺气道畸形的产前超声的研究进展

    李晓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天性肺气道畸形,亦称先天性肺囊腺瘤畸形,该病属于肺组织的错构畸形,组织学上以支气管气道的异常增生且缺乏正常肺泡为特征,也提示了正常肺泡的发育障碍.胎儿先天性肺气道畸形可导致产前和新生儿期的并发症,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及随访有助于预测其预后.产前超声检查在现有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中,存在明显的优势.本文将探讨超声对胎儿先天性肺气道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的研究进展.

    胎儿先天性肺气道畸形产前超声

    B超与CT对高原地区囊型肝包虫病分型中的诊断价值

    史永惠西洛次仁晋美旺久向贤宏...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B超在囊型肝包虫病分型中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林芝市人民医院2021年10月—2023 年 12 月 105 例临床拟诊为肝包虫病患者的CT与B超分型结果和图像特征.通过Kappa检验评价CT、B超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对照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105 例患者术前行B超、CT共检出 142 个病灶,手术病理证实其中120个为囊型肝包虫病,其中单囊型(CE1型)21例,多子囊型(CE2型)15例,内囊塌陷型(CE3型)41例,实变型(CE4型)20 例,钙化型(CE5 型)23 例.术前CT扫描检出 121 个囊性肝包虫病灶,21 个非包虫病灶.B超检出 110 个肝包虫囊肿,32 个非包虫病变.经Kappa检验,CT检查与病理一致性较高.B超检查与病理一致性中等.经ROC曲线分析得出,CT检查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0(95%CI:0.803~0.920),且CT的ROC的AUC大于B超,提示CT检查诊断效能较B超高.包虫囊肿内出现子囊为肝包虫病的特征性影像表现.钙化是另一重要特征性改变,存在于囊性肝包虫病的各个类型中.结论:B超与CT是检查囊型肝包虫病的主要方法,不同类型囊型肝包虫的B超和CT表现不同,CT对囊型肝包虫诊断效能较高,在早期诊断、术前评估及疗效检测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囊型肝包虫病多排螺旋CT诊断价值

    颅脑CT+CTA及颅脑MRI平扫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杨金伟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颅脑CT+CT血管成像(CTA)及颅脑磁共振(MRI)平扫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脑缺血性疾病患者100例,给予颅脑CT+CTA及颅脑MRI平扫检查.结果:CT+CTA与MRI脑缺血性疾病检出率分别为 92.00%和 9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至入院检查<6h、6~24h、>24h患者的CT+CTA检出率、MRI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年龄为(70.04±10.02)岁,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CTA侧支循环评分低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CTA侧支循环评分≤2分比例达到 83.72%.CTA侧支循环评分预测预后不良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 0.771(95%CI:0.680~0.862),截断值为≤2 分,预测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63.40%和 82.60%.结论:颅脑CT+CTA及颅脑MRI平扫在脑缺血性疾病诊断中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中CTA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有一定作用.

    颅脑CTCT血管成像颅脑磁共振脑缺血性疾病

    超声与MRI认知融合在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的应用研究

    王影胡海峰刘慧临周丹丹...
    23-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与MRI认知融合在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癌穿刺活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2021 年12 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怀疑前列腺癌且前列腺特异性抗原>10 ng/mL的患者 30 例,均应用超声与MRI认知融合穿刺联合系统穿刺.对比分析不同方法对前列腺癌的总体检出率和临床显著前列腺癌的检出率等.结果:30 例患者中经术中或术后病理结果诊断前列腺癌阳性 28 例,其中超声与MRI认知融合靶向联合系统穿刺检出阳性 25 例、阴性 5 例、误诊 1 例、漏诊 4 例;单一系统穿刺检出阳性 21 例、阴性 9 例、误诊 1 例、漏诊 8 例.超声与MRI认知融合穿刺联合系统穿刺方法检出前列腺癌阳性准确率、灵敏度高于单一系统穿刺方法,漏诊率低于单一系统穿刺方法;在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方面两种不同的穿刺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3,P=0.026);在临床显著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方面两种不同的穿刺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31,P=0.001);超声与MRI认知融合联合系统穿刺的单针阳性率高于单一系统穿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穿刺方法的Gleaso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与MRI认知融合联合系统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优于单一系统穿刺,能有效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超声MRI认知融合经会阴穿刺前列腺癌

    多个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对肺结节的诊断效能比较

    钟丽茹罗娜贺露瑶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多个不同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对肺结节的检出准确率及良恶性判断能力的差异.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于2023年7月—2024年3月行肺结节切除手术的174例患者的胸部CT图像,将薄层肺算法图像数据传输至联影AI、深睿AI及数坤AI辅助诊断系统,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三个AI辅助诊疗系统对肺结节的诊断效能差异.结果:不同AI辅助诊断系统对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恶性肺结节检出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辅助诊断系统在早期肺癌的检测中显示出较高的灵敏度,能够帮助放射科医生更高效地鉴别肺结节的良恶性,并一定程度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但目前不同AI辅助诊断系统对于肺结节良恶性判断的准确性仍有较大差异,在应用参考结果时需要慎重.

    人工智能肺结节早期肺癌

    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应用超声诊断技术扫查的临床价值探讨

    李忠慧
    30-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应用超声诊断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2024 年 1 月金乡县人民医院健康体检时发现乳腺结节的女性患者 140 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乳腺X射线摄影、超声技术进行检查,将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设为乳腺癌诊断金标准,对比在乳腺结节定性诊断中应用乳腺X射线摄影、超声对于乳腺癌诊断的结果,分析乳腺X射线摄影、超声的诊断结果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之间一致性情况,并对比两种影像学方法对于乳腺癌确诊患者不同临床分期的诊断情况.结果:140 例乳腺结节患者中有 81 例乳腺结节经由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证实为乳腺良性结节,有 59 例乳腺结节经由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证实为乳腺癌.在乳腺结节定性诊断中,关于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五项结果指标,超声的数值比乳腺X射线摄影高(P<0.05).对于乳腺结节进行定性诊断时,乳腺X射线摄影诊断结果与金标准之间的一致性尚可,Kappa值为 0.674,超声诊断结果与金标准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为 0.915.在确诊乳腺癌患者中,对于乳腺癌Ⅰ期,超声的诊断符合率比乳腺X射线摄影高(P<0.05);对于乳腺癌Ⅱ期、Ⅲ期和Ⅳ期,两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结节进行定性诊断时,应用超声可取得比乳腺X射线摄影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不仅能够对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结节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还可在乳腺癌早期阶段将其准确检出,其诊断价值良好.

    乳腺结节乳腺癌诊断超声乳腺X射线摄影

    基于成像表型的多组学分析识别膀胱癌TP53突变模式的价值

    陈潇豫魏达友林艳何敏诗...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放射组学、深度学习、病理组学多组学分析成像表型特征与膀胱癌(BLCA)肿瘤蛋白53(TP53)突变模式的关系.方法:基于公共数据库下载 57 例BLCA患者的多组学数据.以术前动脉期CT提取放射组学和深度学习特征,从术后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图提取病理组学特征.主成分分析和Relief双重降维特征后,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开发TP53 突变列线图.使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列线图的性能.结果:经过 21 个放射组学特征、9 个深度学习特征和 9 个病理组学特征降维后确定 24 个特征开发列线图,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95 和 0.87,准确率为 0.88 和 0.88,灵敏度为 0.87 和 0.90,特异度为 0.88 和 0.86.结论:利用多组学成像表型信息互补作用阐明了成像表型特征与BLCA—TP53 突变模式的关系,可作为TP53 突变的非侵入性替代标记,为精准医学管理提供依据.

    膀胱癌TP53突变放射组学深度学习病理组学多组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