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半月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Journal Journal of Imaging Research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医学影像结构化报告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朱小忠包卫兵王闻奇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构化报告模型是一种基于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报告方式,通过事先定义好标准化的报告模板和数据项,能够大大提高报告的可比性和准确性,同时也方便了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虽然存在一些技术和管理上的挑战,但是这种报告方式已经逐渐被医疗机构所接受,并且在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结构化报告模型会成为医学影像领域中的主流报告方式,为医生提供更加准确、规范和高效的医疗服务.本文主要针对医学影像结构化报告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医学影像学结构化报告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应用

    双能CT在急性胰腺炎中的研究进展

    付国勇李勇严高武傅冬梅...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胰腺炎(AP)是最常见的胰腺外分泌疾病,早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困难.双能CT通过两种不同能级X线来区分不同的物质并能提供常规增强CT以外的定量参数信息及更高质量的物质分解图像.双能CT在AP的早期诊断、严重程度评估及并发症诊断中有一定优势.本文就双能CT在AP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急性胰腺炎双能CT严重程度评估诊断价值

    盆底超声在女性盆腔脏器脱垂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黎碧霞徐晓红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严重,女性盆腔脏器脱垂(POP)越发常见,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老年群体中尤为明显,已成为大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盆底超声(PFU)多参数联合评估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女性盆底所涉及的膀胱膨出、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SUI)、产伤引起的肛门括约肌及会阴损伤等疾病诊断效能越发显著,目前已成为诊断女性POP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现就PFU在评估女性POP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盆底超声女性盆腔脏器脱垂多参数人工智能人文关怀

    磁共振DTI技术在布鲁氏菌性脊柱炎中的诊断效能及相关参数分析

    宋丽俊鲁雪红郭辉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布氏杆菌脊柱炎(BS)中的诊断效能及相关参数.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2年7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就诊的疑似BS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CT及磁共振DTI技术检查.将实验室检测及细菌学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CT及磁共振DTI技术在BS中的诊断价值;对BS患者进行随访,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磁共振DTI在BS诊断中准确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急性期与亚急性期的ADC值及FA值均小于治疗前,而慢性期治疗后ADC值小于治疗前,FA值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DTI技术在BS诊断中准确率较高,可依据ADC及FA值变化判断患者疾病时期,同时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诊断效能

    能谱CT在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观察及CT指标分析

    刘群星
    15-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能谱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在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CT指标.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菏泽市立医院接收的卵巢肿瘤患者8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组织病理检查、能谱CT检查,并以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能谱CT检查在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85例卵巢肿瘤检出恶性肿瘤27例;良性病变患者58例;能谱CT在鉴别诊断卵巢癌患者良恶性准确率为91.76%,特异度为88.89%,特异度为93.10%,Kappa一致性分析能谱CT在鉴别诊断卵巢癌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0.812);卵巢癌恶性患者能谱曲线斜率(K)、基物质碘(水)浓度值(IC)及标准碘浓度(NIC)值均低于良性患者(P<0.05).结论:能谱CT检查在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良好,临床可基于CT指标进行鉴别诊断.

    卵巢肿瘤能谱CT组织病理检查CT指标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在诊断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中的价值研究

    刘静郑敏珍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智能盆底超声在诊断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FPFD)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 2021 年 1 月—2023 年 1 月北京和睦家医院门诊部检查的FPFD患者 178 例作为观察组,并且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女性 160 例作为对照组,均行智能盆底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不同状态盆底功能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lsalva动作下尿道旋转角度、膀胱膨出距离、子宫脱垂率、子宫脱垂距离、直肠膨出率、直肠膨出距离值均更高(P<0.05),最大Valsalva动作和缩肛状态下的盆膈裂孔前后径、盆膈裂孔面积均更大(P<0.05).结论: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患者与常规体检女性的盆底结构和盆腔脱垂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盆底超声对FPFD具有良好的诊断作用.

    盆底超声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诊断价值

    数字乳腺体层合成对非对称性致密影型乳腺癌诊断的效果分析

    李勇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数字乳腺体层合成(DBT)对非对称性致密影型乳腺癌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3 年 1 月—12 月山东省立医院菏泽医院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 120 例,其中非对称性致密影型乳腺癌患者 50 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 70 例.所有患者均接受DBT及乳腺X线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在非对称性致密影型乳腺癌诊断中的效能,比较对乳腺癌分子分型诊断结果.结果:DBT诊断结果显示,阳性 52 例,阴性 68 例;乳腺X线结果显示,阳性 45 例,阴性 75 例.DBT对非对称性致密影型乳腺癌诊断灵敏度、准确率高于乳腺X线诊断(P<0.05);DBT对乳腺炎、囊肿伴感染检出率高于乳腺X射线摄影诊断(P<0.05);DBT与乳腺X射线摄影在乳腺增生、纤维腺瘤中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BT对乳腺小叶癌、乳腺血管肉瘤检出率高于乳腺X射线摄影(P<0.05).DBT与乳腺X射线摄影在乳腺导管癌、导管癌合并小叶癌中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T在非对称性致密影型乳腺癌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并且可对乳腺良恶性疾病进行分型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数字乳腺体层合成非对称性致密影型乳腺癌诊断

    磁共振成像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武传斌刘延云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联合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8月—2023年8月聊城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98例乳腺肿瘤患者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均进行超声弹性成像、磁共振成像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弹性成像、磁共振成像单一检查与联合检查对乳腺肿瘤的诊断效能;通过Kappa系数评价不同检查方法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1)病理诊断结果显示,98例乳腺肿瘤患者中恶性55例(恶性组),良性43例良性(良性组).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中良性组1~3分人数占比高于恶性组,4~5分人数占比低于恶性组(P<0.05).(2)磁共振成像检查中良性组病灶形态片状、圆形人数占比高于恶性组,边缘毛刺、不规则人数占比低于恶性组(P<0.05).(3)超声弹性成像、磁共振成像联合检查的灵敏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超声弹性成像单一检查(P<0.05).(4)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尚可(Kappa值=0.508),磁共振成像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值=0.855),联合检查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极好(Kappa值=0.896).结论: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采取磁共振成像、超声弹性成像联合检查有更理想诊断效能.

    乳腺良恶性肿瘤磁共振成像超声弹性成像

    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在MSCT鉴别诊断机化性肺炎及周围型肺癌中的价值

    魏微微邹佳妮
    28-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在多层螺旋CT(MSCT)鉴别诊断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P)及周围型肺癌(PLC)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22年5月中部战区总医院经病理证实的53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组,61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病变CT征象,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定性征象构建回归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结果: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边界不清、长毛刺、短毛刺、空气支气管征是预测区分OP与PLC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45,灵敏度为79.20%,特异度为98.40%.结论:边界不清、长毛刺、短毛刺、空气支气管征象有助于FOP和PLC的鉴别诊断,联合预测模型可提高鉴别二者的诊断效能,为临床提供重要辅助信息.

    多层螺旋CT局灶性机化性肺炎周围型肺癌灵敏度特异度

    踝关节骨折CT表现与踝关节骨折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程显峰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CT表现与踝关节骨折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莱西市孙受卫生院就诊的12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行CT检查,以术后结果为"金标准",确定踝关节骨折分型,观察患者踝关节骨折CT影像特征,包括腓骨、后踝和骨间韧带(IOL)表现形式,分析IOL断裂发生率与踝关节骨折不同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统计术后疗效.结果:CT扫描结果显示,12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存在8大损伤表现,其中0度15例,Ⅰa度23例,Ⅰb度3例,Ⅰc度6例,Ⅱab度45例,Ⅱac度4例,Ⅱbc度19例,Ⅲ度5例.本研究纳入的120例患者中,无腓骨骨折4例,IOL断裂发生率为25%(1/4);A型骨折患者9例,无IOL断裂发生;B型骨折73例,IOL断裂发生率为10.95%(8/73),B型骨折中可见Ⅰa度患者22例,Ⅱab度患者38例;C型骨折34例,IOL断裂发生率为73.53%(25/34),C型骨折中可见Ⅰc度患者6例、Ⅱab患者7例、Ⅱbc度患者14例.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IOL断裂发生率与踝关节骨折不同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625,P<0.05),即踝关节骨折患者IOL断裂发生率越高,则患者踝关节损伤程度越严重.所有患者均采取针对性手术治疗并顺利完成,B型骨折存在3例复位欠佳,内固定质量2例稍差;C型存在2例复位欠佳,1例稍差,其余患者均实现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满意.结论:CT检查可有效反映踝关节骨折损伤情况,其影像图像与骨折分型具有一定相关性,能为踝关节骨折提供可靠参考.

    踝关节骨折CT骨折分型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