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与哲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与哲学
医学与哲学

杜治政;胡大一

半月刊

1002-0772

yizhe@yizhe.org

0411-86110142

116044

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

医学与哲学/Journal Medicine & Philosoph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医学整体研究、医学热点讨论、医学未来预测、医学进展纵评、医学方法剖析、医学决策探新等为选题目标。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提供方法、促进发展。本刊以医学界各方面专家、卫生行政领导、医学院校的教师、研究生、大学生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hatGPT之于临床医生是助手而非替手

    侯应龙朱明琪宋启元马丽平...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工具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加.ChatGPT自问世后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在临床诊疗、医学科研、医学教育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多的作用,似有取代临床医生之趋势.然而,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存在专业性差、缺乏个性化理解、无法正确处理伦理道德问题等缺点.期待通过不断的技术改进,进一步提升ChatGPT在医学领域的精准度和可信度,以更好地辅助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亦应谨慎对待其局限性,始终保持医生的主导地位和责任.

    人工智能临床医生临床诊疗

    基于医生视野的ChatGPT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与问题

    徐新辰夏文芳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辩证地看待ChatGPT等人工智能交互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基于临床医生视野,分析自ChatGPT上线以来,在不同临床场景中所进行的开发与应用.通过列举对比研究,探讨ChatGPT在分析临床指南、辅助临床诊断、识别罕见疾病、撰写医疗文书、医疗信息咨询等场景给临床医生带来的效率与便利,展望其可能带来医疗模式的转变.但现阶段测试与研究已显示出ChatGPT应用在临床诊疗中难以规避的局限性及风险性,如信息失真、医疗责任、医学伦理等.因此,需要理性认识ChatGPT在临床的应用,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预防性行为规则.

    人工智能临床决策人机交互医学伦理

    ChatGPT作为医学教育工具的思考——以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为例

    商鲁翔薛茗月孙华鑫汤宝鹏...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估人工智能语言模型ChatGPT在医学考试中的表现,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将Chat-GPT回答的心血管主治医师资格考试的模拟试题结果与标准答案进行比对.在排除 2道图片题后,ChatGPT正确回答了 333 道问题中的 189 道,准确率为 56.8%,其在四个单元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67.0%、61.0%、58.2%及 11.4%.逻辑错误是最常见的回答错误原因.题目属于第四单元、案例分析题是回答错误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ChatGPT未通过心内科主治医师资格模拟考试,尚不推荐将其用于心血管内科医师的日常教育.

    人工智能医学教育医学考试临床医生

    难治性精神疾病立体定向神经调控治疗的伦理风险及其防治

    李宸辉王高华易伟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难治性精神疾病立体定向神经调控治疗技术的伦理风险主要包括精神疾病的病因理论不确定性风险、多元的行动主体责任归属风险、主体权利认定风险适应证、禁忌证范围认定及知情同意权的认定风险以及分配公平公正风险.临床实践中病因理论的确定性不断被证实、临床实践诊疗程序逐步规范、知情同意权日益明确,难治性精神疾病立体定向神经调控治疗技术伦理风险逐步得到改善.提出通过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众的认知水平;明确各级组织的管理职责,分工协作调配资源,完善服务模式;加强相关领域制度建设与落实等防治路径来规避难治性精神疾病立体定向神经调控治疗技术的伦理风险.

    难治性精神疾病神经环路立体定向技术功能性神经外科伦理风险

    孕妇药物依赖的胎儿权益与母体自主冲突之思考

    龚韩湘李静华江慧琳王一西...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焦医学伦理学视角下孕妇药物依赖及其对胎儿健康的潜在影响,探索胎儿权利与母体自主权之间的伦理平衡及在医疗与社会法律层面的复杂挑战.探讨了胎儿权益与母体自主间的伦理张力,分析了药物依赖的成因,包括治疗性药物使用和药物滥用,进而审视全球孕妇药物依赖现状及其影响.同时,评估了医学伦理四大原则在两种情境中的应用挑战,以及法律在定义和处理该伦理问题时的作用与临床实践中的差异.强调了公共卫生策略在解决孕妇药物依赖问题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实施策略,以期为医疗从业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孕妇药物依赖胎儿权益母体自主

    医养结合机构伦理的内涵要素与建设路径

    余舟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构伦理是指导机构运营的根本出发点,为医养结合服务实践的优化提供新思路.探讨了机构伦理的概念内涵,及其对推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作用.基于对组织内外环境的分析,结合医养结合机构的定位和功能,提出机构伦理的五个构成要素,包括:以老年人为中心、保障福利性与公益性、重视人文关怀要素、构建和谐医养服务关系、遵从政策与商业伦理要求.最后,从制度设计与机构运营两个层面提出医养结合机构伦理的建设路径,包括在医养结合政策设计中融入伦理元素、建立机构伦理实施的保障机制等措施.

    机构伦理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服务人文关怀

    DIP改革背景下负向医疗行为成因及治理策略分析

    侯慧玉张少华田溢卿王建斌...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医保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和参保患者三个维度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负向医疗行为的成因进行分析,发现以下问题:医保管理部门的法律制度不健全、部门联动缺失、双向沟通机制不完善,医疗机构的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绩效考核体系落后、双向转诊落实不理想,部分参保患者存在负向就医行为.因此,避免负向医疗行为发生的治理策略包括:医保管理部门应健全法律制度体系、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拓展双向沟通渠道,医疗机构应推进管理精细化程度、调整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分级诊疗秩序,参保患者应提高道德感使命感,共同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医疗保险按病种分值付费医疗费用控制负向医疗行为

    安宁疗护工作者死亡教育框架设计与探讨——基于存在主义视角的分析

    李志豪
    32-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死亡教育是培养安宁疗护工作者死亡素养的必要途径,能够有效应对安宁疗护工作者的职业倦怠和死亡焦虑问题.将存在主义社会工作理论作为参照理论,以中国文化为教育底色,可以构建出符合我国本土文化情境的安宁疗护工作者死亡教育框架.具体的死亡教育框架由"直面死亡问题""幻灭""发现死亡意义""塑造生死观"和"承诺"五个阶段构成,在每个阶段都匹配了操作化的教育方法.以此丰富我国的死亡教育研究,实现提高安宁疗护工作者工作能力并维护其身心健康的目标.

    安宁疗护工作者职业倦怠死亡焦虑死亡教育存在主义社会工作

    终末期肿瘤患者营养管理的辩证之道

    丛明华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终末期肿瘤患者的营养管理需要审慎对待,既要避免不足,也要防止过度,要对患者进行全方面的评估,从而辨证施治.主要包括:高度重视肿瘤评估及患者全面评估,并且能够认识评估的复杂性,这是制定个性化营养支持方案的基础.营养管理策略的平衡与调整,强调在制定营养管理策略时,需要平衡患者的营养需求和代谢状况,避免过度或不足的营养支持.强调了心理干预和运动疗法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与决策制定,强调了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是制定和实施营养管理方案的关键环节.

    终末期肿瘤营养支持安宁疗护

    精神障碍的具身感知与心理张力

    李孪焜尹超李玲霞赵孟...
    41-4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现象学的视角,将自知力分为意向行为与意向内容两种类型.医生与患者间对精神障碍的意向内容不一致,会导致在医疗活动中强化了患者的病耻感而损害了自我效能感.根据具身感知构架平衡,精神障碍的感知通过积极维度的自我效能感与消极维度的病耻感平衡.患者的低自我效能感与高病耻感会引发高心理张力状态,导致极端的情绪行为反应,这将进一步恶化医患关系.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了解患者对精神障碍与治疗的理解与期待,评估患者的具身感知与心理张力,关注与患者的角色互动.

    现象学精神障碍自知力意向性具身感知心理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