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综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综述
医学综述

刘桂蕊

半月刊

1006-2084

yxzs2005@163.com,yxzs@chinajournal.net.cn

010-84405903 60551103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北苑通典铭居F座806室

医学综述/Journal Medical Recapitulat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的政策、法规、条例;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出版标准,学科专业名词和术语统一、标准、规范;始终坚持宣传医学新理论、推广新技术,为医学科学研究服务,为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为人民健康长寿服务,创建中国特色医学理论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

    孙梦霞程莹李飞云秦彩虹...
    1842-1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A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血液净化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率、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计数、网织红细胞(ReT)计数]、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以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不同时点间、组间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率、Hb、PLT计数、ReT计数、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水平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点间与组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Hb、PLT计数、ReT计数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淋巴细胞比率、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时点间、组间IL-6、TNF-α水平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点间与组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IL-6、TNF-α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9.74%(35/39)比66.67%(26/39)](P<0.01).试验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69%(3/39)比28.21%(11/39)](P<0.05).结论 与单独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相比,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更有利于提高AA临床疗效,改善血常规及血清铁指标,降低炎症反应,且安全性佳.

    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浆置换术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

    利用LiDCO-rapid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剖宫产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卢海燕夏书江罗宏丽夏晓琼...
    1847-1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LiDCO-rapid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剖宫产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行剖宫产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胶体液输注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除常规的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监测外,两组均通过LiDCO-rapid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心排血量、左心室搏出量、每搏量变异,建立静脉通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于脊髓麻醉前和麻醉后静脉快速输注6%羟乙基淀粉溶液130/0.4250 ml,10 min内输注完毕.比较两组左仰卧位基础值(T0)、脊髓麻醉后即刻(T1)、切皮时(T2)、胎儿娩出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平均动脉压、心排血量、左心室搏出量和每搏量变异),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去氧肾上腺素用量.结果 两组产妇麻醉平面、失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组间和时点间的主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和时点间无交互作用(P>0.05).平均动脉压、心排血量、左心室搏出量、每搏量变异组间和时点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组间和时点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0.01),两组麻醉后平均动脉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脊髓麻醉后T1、T2和T3时的平均动脉压、心排血量、左心室搏出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每搏量变异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6.7%(11/30)比66.7%(20/30),30.0%(9/30)比63.3%(19/30)](P<0.05),去氧肾上腺素用量少于对照组[(40.6±9.1)μg比(96.9±19.2)μg](P<0.01).结论 脊髓麻醉前输注胶体液可提高平均动脉压、心排血量、左心室搏出量并有效预防低血压,且脊髓麻醉下剖宫产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剖宫产目标导向液体治疗LiDCO-rapid血流动力学

    支气管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预测因素分析

    张会娟刘毅钱效森潘杨...
    1852-1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SAD)的预测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民航总医院呼吸内科确诊的2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完成肺功能及脉冲震荡检查,根据患者脉冲震荡检查中5 Hz和20 Hz时呼吸黏性阻力之差(R5-R20)分为试验组[R5-R20≥0.07 kPa/(L·s)](130例)和对照组[R5-R20<0.07 kPa/(L·s)](7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史、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值、免疫球蛋白E(IgE)、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肺通气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率(FEV1/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最大呼气中期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F25%~75%pred)],以及哮喘控制水平、激素应用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试验组年龄≥60岁、体质指数>25 kg/m2、吸烟史(>10包/年)、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值>0.3×109/L、FeNO>25 ppb、FEV1/FVC<70%、FEV1%pred<80%、FEF25%~75%pred<70%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组的哮喘控制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夜间觉醒、运动诱发哮喘发作患者比例及中高量吸入激素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7.69%(49/130)比11.43%(8/70),43.08%(56/130)比15.71%(11/70),61.54%(80/130)比45.71%(32/70)](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体质指数(>25 kg/m2)、吸烟史(>10包/年)、运动诱发哮喘发作是SAD的预测因素(OR=2.009,95%CI 1.038~3.892;OR=3.717,95%CI 1.817~7.601;OR=6.433,95%CI 1.324~31.263;OR=2.135,95%CI 1.037~4.397)(P<0.05或P<0.01).结论 老年、超重、吸烟、运动诱发哮喘发作是支气管哮喘患者SAD的预测因素.

    支气管哮喘超重小气道功能障碍预测因素

    阿司匹林调控DDR1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陈璐吴静霞刘晓燕蒋志涛...
    1857-1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阿司匹林调控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30只无特定病原体级6~8周龄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阿司匹林干预组,每组10只.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阿司匹林(60 mg/kg)对神经元细胞凋亡以及胱天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DDR1蛋白表达的影响.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神经元形态变化;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染色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组海马CA1区域椎体细胞稀疏、有大量空泡,细胞间质增宽,细胞核固缩,神经元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50.25±8.50)%比(8.98±2.50)%](P<0.01),脑组织caspase-3、Bax和DDR1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2.58±0.38)比(0.71±0.20)、(1.82±0.43)比(0.72±0.27)、(2.33±0.58)比(1.21±0.44)](P<0.05),Bcl-2表达显著下调[(0.61±0.21)比(1.21±0.40)](P<0.05).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阿司匹林干预组CA1区域椎体细胞增多、空泡减少,细胞间质变窄,神经元细胞凋亡率降低[(30.25±9.44)%比(50.25±8.50)%](P<0.05),脑组织caspase-3、Bax和DDR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1.47±0.57)比(2.58±0.38)、(1.21±0.31)比(1.82±0.43)、(1.58±0.48)比(2.33±0.58)](P<0.05),Bcl-2表达显著上调[(1.02±0.31)比(0.61±0.21)](P<0.05).结论 阿司匹林能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DDR1蛋白表达、减少细胞凋亡相关.

    脑缺血再灌注阿司匹林细胞凋亡盘状结构域受体1

    锁骨上区淋巴结清扫联合局部放疗对sISLM乳腺癌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刘赫鑫王刚王明君
    1862-1867,1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锁骨上区淋巴结清扫联合局部放疗对同时型同侧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sISLM)乳腺癌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开滦总医院治疗的64例sISLM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予以单纯局部放疗者为放疗组,34例采用锁骨上区淋巴结清扫联合局部放疗者为联合组.随访至2020年12月,比较两组的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期(LRFS)、无局部区域转移生存(DMFS)、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联合组LRFS、DMFS、PFS、OS率分别为78.60%、50.10%、59.70%、68.60%,放疗组分别为81.30%、40.30%、51.00%、68.1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病灶最大直径>5 cm、腋窝淋巴结阳性个数>5个、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占比高于生存组[89.66%(26/29)比51.43%(18/35),96.55%(28/29)比65.71%(23/35),62.07%(18/29)比20.00%(7/35)](均P<0.01).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不同病灶最大直径、腋窝淋巴结阳性个数及HER2阳性与否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灶最大直径>5 cm、腋窝淋巴结阳性个数>5个、HER2阳性表达是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R=2.273,95%CI 1.874~2.654;RR=2.250,95%CI 1.856~2.597;RR=2.782,95%CI 2.301~3.124)(均P<0.01).结论 sISLM乳腺癌患者行锁骨上区淋巴结清扫联合局部放疗与单纯局部放疗的远期获益相当,病灶直径、腋窝淋巴结阳性个数、HER2阳性状态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放疗淋巴结清扫预后

    血清bFGF、MMP-2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郑祥丁保明
    1868-1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于铜陵市立医院肿瘤科接受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治疗的105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和化疗4个周期后测定所有胃癌患者血清bFGF、MMP-2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化疗前血清bFGF、MMP-2水平与胃癌患者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远处转移的相关性,以及血清bFGF与MMP-2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化疗4个周期后胃癌患者血清bFGF、MMP-2水平均低于入院时[(28.4±3.1)ng/L比(34.9±4.3)ng/L、(4.5±0.5)μg/L比(5.1±0.7)μg/L](P<0.01).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bFGF、MMP-2水平与胃癌患者TNM分期呈正相关(Kendall′s tau-b=0.226,P=0.005;Kendall′s tau-b=0.366,P<0.001),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Kendall′s tau-b=-0.365、-0.450,均P<0.001),与浸润深度呈正相关(Kendall′s tau-b=0.273、0.266,均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bFGF、MMP-2水平与胃癌患者远处转移呈正相关(r=0.276,P=0.004;r=0.475,P<0.001).结论 血清bFGF、MMP-2水平与胃癌患者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远处转移有关,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检测血清bFGF、MMP-2水平对控制胃癌进展有一定作用.

    胃癌化疗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