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英语广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英语广场
英语广场

王小珍(执行)

月刊

1009-6167

esquare@126.com

027-68892578

430077

湖北省武汉市黄鹂路39号1211室

英语广场/Journal Nglish Square
查看更多>>本杂志定位于中初级英语学习者,本着“轻松读原作,快乐学英语”的宗旨,倡导“寓学于乐”的学习理念,其活泼的办刊风格和优秀的文章选材受到读者特别是广大中学生的广泛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ChatGPT的机器翻译译后编辑能力探索

    胡旻禹殷健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机器翻译领域表现出的新特质对译后编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本研究对机器翻译中不同领域文本特征、现有译后编辑相关研究的缺位与错位进行探索分析,提出ChatGPT对译后编辑者的能力新需求,并基于此在基础、语言、实现的能力层面上构建一种新译后编辑能力模型,为新时代译后编辑者的培养提供参考.

    机器翻译ChatGPT译后编辑译后编辑能力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视角下方言外译字幕的信息补偿策略——以国漫《大理寺日志》为例

    钟育承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依据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以《大理寺日志》的方言外译字幕为语料,总结译配字幕跨文化传播中方言信息损失的补偿方法.在文化层面,译者使用等效情景下符合认知的表达方式重现方言口语特征,建立音与义的联系.在语境层面,译者通过调整方言字幕用词的正式程度等补充译语构建语境所需信息,重现方言口音在源语中对语境的影响.在意义层面,译者调整英译字幕以重现方言特定意义及其功能.在形式层面,译者利用图觉形式增加字幕模态信息,补充译语观众对方言口音信息的感知.在表达层面,译者对方言字幕进行统一化处理,以体现方言差异感.

    多模态话语分析字幕翻译方言外译《大理寺日志》

    从交际翻译角度浅谈侦探小说翻译——以《斯泰尔斯庄园奇案》为例

    陈士歌周子梅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侦探小说作为通俗文学中备受欢迎的一种体裁,以其复杂的情节和扣人心弦的悬念吸引了广大读者,对侦探小说进行翻译可以促进国内外优秀侦探小说的传播.本文在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对侦探小说《斯泰尔斯庄园奇案》进行翻译,根据源文本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特点,具体分析了如何翻译口语化词汇、俚语、长短句和无灵主语句以及如何增添语篇关联词,归纳总结了直译、意译、增译、合译和转换等翻译方法和技巧,以期为侦探小说的翻译提供有益参考.

    交际翻译侦探小说《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中国学生英语韵律习得研究二十年(2003-2022年)回顾

    谢莹晶周卫京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韵律习得对提高二语学习者的口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中国知网收录的有关中国学生英语韵律习得的85篇论文进行梳理.结果显示:(1)总体态势上,阶段性发文量呈现出直线上升型增长趋势.(2)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占主导地位,语料采样方法过于单一.(3)研究对象上,以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呈压倒性多数;中小学生有零星涉足.(4)研究内容上,现有研究集中于从微观层面考察学习者口语的韵律特征,对学习者产出性和感知性韵律加工机制的研究严重匮乏.(5)现有研究发现韵律感知与产出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较普遍的问题是韵律意识较薄弱、调群切分不清或实现方式单一、过度使用重读、缺乏节奏感等.以上发现对英语韵律习得研究和相关教学研究具有启示作用.

    韵律习得中国学生二十年回顾

    汉英儿童绘本中"爱"的多模态隐喻对比

    殷卓芸毛智慧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选取以亲子之爱为主题的汉英儿童绘本各一本作为语料,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其中"爱"的多模态隐喻异同.首先,在图像隐喻方面,中文绘本主要通过静态化、实体化的图像来隐喻父子情,英文绘本主要通过可度量化的具有动态感的动作来帮助幼儿读者理解"爱"这一抽象概念.其次,在空间隐喻方面,中文绘本主要运用大—小意象图式,英文绘本则主要运用上—下、近—远意象图式来描绘珍贵、感人的亲子之爱.最后,汉英绘本还使用了不同的颜色隐喻,中文绘本主要运用"爱是暖色系色彩"的隐喻,英文则为"爱是淡雅系色彩"的隐喻.

    儿童绘本认知语言学多模态隐喻意象图式

    文献引用视角下二语学术写作中写作者声音的构建

    刘秋成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Swales对文献引用的分类,选取2019届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文本分析法,分析了本科生在利用文献引用构建写作者声音方面的认知现状及其在实践操作中的具体表现.研究发现,学生对于利用文献引用构建写作者声音的认知仅限于概念、分类和功能等基本层面,而在实际运用中,他们倾向于采用过于简单且单一的引用方式来构建自己的声音.

    文献引用写作者声音构建学术写作

    荣格原型理论指导下《埃达》的家族意识解读

    曾琬琳王苹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冰岛史诗《埃达》作为中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北欧文学经典和西方神话传说源头之一,在北欧历史研究领域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但国内外关于北欧神话的研究较少,关于《埃达》的研究更是寥寥,且现有研究多从叙事神话角度着手,忽视了集体无意识、社会家族意识的作用,因此此类研究具拓展空间.本文选取《埃达》中极具标志意义的篇章,在荣格原型理论指导下,探寻其中的家族意识成因和表征,指出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理解《埃达》提供新视角.

    《埃达》家族意识荣格原型理论作用

    压抑、释放、升华——从精神分析学视角解读乔纳森·弗兰岑的小说《自由》

    简雪琦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小说家乔纳森·弗兰岑的小说《自由》讲述了一个普通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从幸福到破裂的故事.本文以精神分析学中的压抑、释放与升华为切入点,剖析伯格伦德家庭破裂的原因.整部作品重点塑造了两个在"自由"掩盖下放纵力比多的人物形象,而家庭最终得以复合的主要原因在于主人公实现了力比多的升华.这不仅使他们实现了与自身的和解,也避免了自身的力比多与社会产生冲突,为社会文明的真正"自由"贡献了个体力量.

    乔纳森·弗兰岑《自由》压抑释放升华

    《我们的小镇》中的边缘群体书写研究

    刘涵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桑顿·怀尔德的戏剧代表作《我们的小镇》,各界学者针对戏剧表现、哲学思想和情节主题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但对格洛佛角小镇中边缘群体的探讨较少.本文聚焦于远离小镇、思想观念不同以及女性这三类边缘群体,从共同体理论视角出发,研究怀尔德在《我们的小镇》中对于边缘群体的塑造,揭示共同体建设中边缘群体被忽视的状况.

    《我们的小镇》边缘群体共同体

    《智逾神明》中的二元对立研究

    鹿雪莹余芷璇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逾神明》是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凯特·肖邦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女主角宝拉克服各种困难,最终成为一名伟大音乐家的故事.宝拉曾被评为是最贴近肖邦本人的角色.本文运用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中的二元对立理论,分析了小说中主要人物在职业选择、婚姻观念和音乐追求上所呈现出来的对立,旨在通过人物之间思想观念的冲突,探索宝拉的成功之路并揭示肖邦对于女性独立的深切期盼.

    凯特·肖邦《智逾神明》二元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