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经济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经济与管理
农业经济与管理

郭翔宇

双月刊

1674-9189

nyjjygl@163.com

0451-55190063,55190553

150030

哈尔滨市香坊区木材街59号

农业经济与管理/Journal Fisheries Economy Research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为“三农”服务,为渔业经济发展和渔业经济学科建设服务,本刊愿成为您事业发展的挚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健全我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新思路

    孙中叶杨传宇李治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粮食安全关乎国运民生,政府在战略上高度重视主产区利益补偿问题.当前,我国粮食产业面临产销区粮食供需矛盾加剧、经济发展差距加大、种粮收益不稳、主产区资源和环境压力激增等诸多压力与挑战,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创新补偿思路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因此,在进一步拓展了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理论基础上,提出利益补偿的新思路,要以公平、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各区域的共同富裕为导向,形成多维度补偿机制.在纵向上,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利益补偿机制,提高补偿资金使用效能,在横向上,制定各区域责任分担机制,积极探索新型产销区协作关系,建立产销区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此外,还要综合考虑主产区发展的显性和隐性损失,通过做好用地文章、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建立粮食生态补偿机制等途径弥补主产区经济发展的机会成本和粮食生产的资源消耗.

    粮食安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战略内涵、现实制约与突破路径

    钟钰王曦照巴雪真普蓂喆...
    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粮食安全的新思考和再部署."全方位"是方式方法,"根基"是重要性,只有做到"全方位"才能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基于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粮食安全保障取得辉煌成就.但依然存在高标准农田基础不牢、关键核心技术待突破、支持政策力度不足与党政同责考核不明晰等问题.未来应以"地、技、利、义"为着眼点,通过构建大食物观、加强耕地保护利用、加快农业科技装备创新研发、加快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等,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切实端稳端牢"中国饭碗".

    全方位粮食安全大食物观突破路径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探讨

    李明贤彭晏琳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具有极强的时代特色和阶段特征.在新发展阶段,厘清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要遵循整体性、协同性、可持续性和可借鉴性的原则,将农业农村现代化概括为立足于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以实现"物"的现代化为主线,以推进"人"的现代化为核心,以提升"乡村治理"的现代化为突破口,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相互促进、统筹联动,并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的一种状态.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应准确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以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为出发点,走好城乡共同繁荣之路、绿色发展之路、农村善治之路,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为世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实现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农业新型合作化:历史演变、现实驱动及未来趋势

    江惠王明利
    3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升组织化程度,但又不能重复过去的老路,而要走农业新型合作化道路.在对农业合作化演变的历史逻辑进行梳理后,分析了中国开展农业新型合作化的发展基础与现实驱动,提出农业新型合作化可以成为多主体协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突破口.研究认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并与"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融合发展,"三社融合""农合联"等创新模式将逐步推广,集体经济市场化运营是未来发展趋势.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和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完善合作经济和集体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各地区应根据发展阶段稳慎推进农业新型合作化,并构建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新型合作化共同富裕

    绿色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潘方卉张弛崔宁波
    4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背景下,农业绿色发展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选择.绿色金融作为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和加速器,为农业绿色转型升级不断赋能.因此,研究绿色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构建绿色金融与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进而应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检验绿色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绿色科技在绿色金融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中起到中介效应;绿色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不仅存在区域和维度异质性,而且具有依赖于环境规制的门槛效应.据此,应从健全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引领、推动绿色金融差异化发展、灵活制定环境规制政策等方面入手,提升绿色金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效果.

    绿色金融绿色科技农业绿色发展

    "双碳"目标下农户兼业与农村生活能源消费转型

    王颜齐张佳宁
    5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农村生活能源消费转型对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以及"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2年实地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农户兼业对农村生活能源消费转型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户兼业对农村生活能源消费转型有显著促进作用,推动农村能源消费结构逐渐由以生物质能源为主向以商品能源为主转变.进一步机制分析显示,农户兼业通过提升家庭收入及优化收入结构、土地资本挤出、人力资本挤出和生态自觉性提升促进农村生活能源消费转型.此外,农户兼业促进农村生活能源消费转型存在代际、兼业地区和行业差异.因此,提出进一步破除城乡资源流动壁垒,完善农民工省外流动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培育农户生态自觉性;推动乡村产业升级,促进农民收入量、质提升的对策建议.

    农户兼业农村生活能源消费转型"双碳"目标

    中国家庭农场发展:现实呼唤、松江实践、方略抉择

    钱忠好李友艺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家庭经营为内核,以适度经营规模为特征,既继承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家庭经营的优点,又扬弃了土地小规模家庭经营的缺陷.松江发展家庭农场的实践表明,家庭农场是实现三权分置的有效载体,家庭农场组织和制度的创新,有助于中国农业实现由传统兼业小农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为促进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坚持家庭农场家庭经营原则、强化对家庭农场经营者的选择;把握好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的"度"、不搞"一刀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土地流转、为家庭农场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条件;明确政府定位、做到"在位"不"越位".

    家庭农场松江对策

    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何红光李雅君戴振阳林倩茹...
    7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保障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基于熵值法,对2012-2020年长三角地区41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采用最小二乘法(OLS)模型探究长三角地区城乡间的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影响及城市偏向政策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布不均衡,城乡深度融合地区多为经济发达城市,安徽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最低.全局上看,长三角地区人力、资金、产业要素的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最显著,其中人力和资金要素流动产生的驱动作用为正,产业要素流动的影响为负.城市偏向政策在要素流动影响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抑制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

    城乡融合发展要素流动长三角地区城乡关系

    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影响:机制与效应

    钟文严芝清郑明贵
    89-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基于农业增收及非农收入提高视角,采用2011-2022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呈"倒U型"态势,目前中国已跨越"倒U型"拐点,数字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红利显现.分区域来看,相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数字经济发展对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缩减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助力农业增收和提高非农收入是数字经济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具有调节作用.因此,巩固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信息认知和应用能力与纵深推广农村普惠金融技术是数字经济赋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

    数字经济城乡收入差距增收效应网络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