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潘世东

双月刊

1008-6072

xuebao2004@21cn.com

0719-8846022

442000

湖北十堰市北京南路18号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Yunyang Teachers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0年,1998年7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经过20年的发展,已成为集学术性、师范性、科学性、地方性为一体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到心灵健康——习近平关于青年身心健康重要论断的四维探析

    储著斌曾雯蔚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青年的身心健康关系祖国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提出了关注青年"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即"三个健康"的重要论断.从内涵上看,要求青年要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态和纯洁的心灵.从生成逻辑看,该论断继承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发展了党在不同时期的相关论述,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强调"三个健康",有助于青年全面发展,为社会建设提供优质人力资源,进而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基于此,要发挥共青团的引领作用,突出学校教育综合育人功能,强化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激活青年追求全面发展的主体自觉.

    党的青年工作青年身心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家庭文明建设的内在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

    方可吕林倥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引领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的意义重大.习近平文化思想与家庭文明建设存在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在价值归宿上统一于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之中,在任务目标上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了家庭文明建设的时代内涵,明确了家庭文明建设的价值定位、回答了家庭文明建设的时代之问.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家庭文明建设,要以增强文化自觉赓续家庭文明建设文化基因,以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家庭文明建设文化共识,以推进文化自强赋予家庭文明建设文化使命.

    习近平文化思想家庭文明建设内在逻辑价值意蕴实践进路

    晚明黄冈士人官抚辰文学述论

    潘志刚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明黄冈士人官抚辰的人生履历丰富,著作繁多,涉及知识面广泛.他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诗文词曲类作品,还有兵书、书法等著作,显示出他独特的文学创作景观.官抚辰诗歌雄杰之气与禅韵之风并存,其词作展示了乱世的别情与柔情,体现出词家本色特征.官抚辰是儒家思想践行者,其散文以书、议、序类最为亮眼,创作主体意识强烈,塑造了晚明一位坚硬不屈、具有担当的士人形象.官抚辰无疑是明清之际湖北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

    晚明黄冈文学景观官抚辰湖北文学史

    王夫之诗歌评点中"清"的内涵

    贺艳艳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第一流的学者,对古典诗歌的评论研究造诣很深,留存至今的《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中包含了丰富的诗学思想.其中."清"作为重要的诗学概念,多次被提及,这其中固然有对以往诗论思想的汲取,然而更多地体现了王夫之对"中和"诗美理想的坚守和对明代诗歌的反思.不仅如此,"清"的内涵外延还被后世的评论家吸收,促成了诗学评论的代际转变.

    王夫之诗歌评选"清"继承与反思

    重返精神的原乡——论舒辉波笔下的"秋水河"及其乡土童年书写

    唐浩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秋水河"是舒辉波笔下时常出现的一个文学意象,包含童年与故乡的丰富意蕴.从空间视域来看,"秋水河"作为乡土空间的核心要素,既是地理标识又是精神气质,具有虚实相生的特点.从时间视域来看,通过采用儿童与成人双重叙述视角追溯童年记忆,天真与世俗相交织的生活景象以及自剖式的成长历程得以展现.从整体来看,舒辉波立足"秋水河"的创作作为一次文学探索,不但为儿童文学乡土童年书写提供了独特范式,也显现出乡土童年之于作家和全体人类的价值意义.

    舒辉波秋水河文学意象乡土童年文学探索

    当代流行构式"无X不Y"的认知阐释与动态建构

    代宗艳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流行构式"无X不Y"的句法结构主要分为标题型和承接型、提示型和说明型、共现型和配合型;构式语义及表达效果有话题功能、认知功能、设疑功能等."无X不Y"的动态建构主要表现为:语义基础从重在总括到重在关联、语用表达从凸显结果到凸显条件、主观情态从强调客观到强调主观.从生成机制和演化动因看,重构机制与强加模式、仿拟类推与隐喻、转喻机制以及心理认知都促进了流行构式"无X不Y"的形成与发展.

    流行构式"无X不Y"功能演化动态建构

    短时副词"霎时间"的句法语义及词汇化

    李思旭刘利雪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短时副词"霎时间"具有瞬时、突发、动态变化以及迅疾等语义特征,"霎时间"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是可移位副词,可以做状语和定语,常常后跟四字格.词汇化方面,"霎时间"是由双音节副词"霎时"+"间"构成,语义的融合和泛化、"间"的附缀化以及心理组块是"霎时间"词汇化的主要动因.

    短时副词"霎时间"词汇化附缀化历时演变

    变译理论视角下的新闻标题汉译优化策略——基于越南《Vietnamplus电子报》的考察

    刘云陈氏碧叶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变译理论所述的变通手段对于新闻标题的汉译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基于越南《Vietnam-plus电子报》新闻标题汉译优化策略的考察表明,增补、删减、语序处理等相关变通手段的应用可有效达成标题信息的保真与识解,从而提高新闻语篇的传播效能.

    变译理论变通手段越南《Vietnamplus电子报》新闻标题汉译

    正统化与世俗化:宋代以来王灵官信仰的历史考察

    胡梦飞甄思辰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灵官信仰萌芽于北宋,虽然在民间广为流传,但在明代以前并不为官方所重视,其人物事迹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明永乐年间,由于明成祖朱棣崇祀道教,王灵官得以进入国家祀典,受到官方的重视和推崇.明代中后期,虽然儒家知识分子对王灵官多有批评,但由于统治阶层的提倡以及道教经典的传播,王灵官信仰在民间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清朝建立后,宗教政策为之一变,对道教采取防范和限制态度,王灵官信仰亦受到一定影响.这一时期的王灵官信仰亦应时而变,开始走下层民众路线,其职能也因迎合民众的社会需求,愈发多元化.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社会道教神灵信仰与国家祀典和民众生活的密切关系.

    道教王灵官信仰正统化世俗化

    南宋荆襄地区茶寇治理与演变

    李宗隆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唐至宋,荆襄地区茶叶产量空前提升,饮茶文化风行一时,私贩茶叶也越发活跃于这一地区.紧邻边境、水路交通便捷为此地武装贩运活动提供便利.基层官吏缺失与官军战力下降等因素使"茶寇"变为社会沉疴宿疾.至孝宗时"茶寇"活动达到顶峰,宋廷面对财政渐蹙、官军腐弱的现状,开始逐渐将治理"茶寇"的方式由以法律惩处与军事镇压转向招纳为军,利用地方精英将"茶寇"转变为边防的重要补充.这种变化促使荆襄地区出现由"茶寇"及武装茶商团体共同组成的"茶商军",为弥补南宋边防、提升守御战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荆襄茶寇茶业经济地方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