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园艺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园艺学报
园艺学报

杜永臣

月刊

0513-353X

yuanyixuebao@126.com

010-82109523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园艺学报/Journal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园艺学会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刊登果树、蔬菜、西瓜甜瓜和观赏植物等方面示曾发表过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专题文献、综述,经过审定或鉴定的新品种、新书介绍、学术活动信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干旱胁迫下大蒜幼苗的代谢组学分析

    田洁周倩怡铁原毓孙海宏...
    13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富集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测定并比较干旱胁迫和对照大蒜幼苗叶片的代谢物质成分.结果共检测出23类743种代谢物,其中313种上调,430种下调,差异代谢物134种,占总体代谢物的18.03%.上、下调差异代谢物质数量最多的为黄酮、苯丙素、黄酮醇、黄酮类、核苷酸及衍生物、氨基酸及衍生物、糖类、有机酸及衍生物等8类物质,主要富集在黄酮和黄烷酮的生物合成途径中,干旱胁迫后大蒜幼苗叶片黄酮差异代谢物数量较多且上调.对大蒜黄酮代谢途径进行分析,咖啡酸和麦黄酮O-丙二酰己糖苷的上调关联代谢物质最多,推测干旱胁迫下黄酮和苯丙素物质含量的增加会显著提高大蒜的抗旱性.

    大蒜干旱胁迫代谢组学黄酮苯丙素

    '丹霞2号'红茶加工过程中品质特征成分的动态变化研究

    徐旭华黄文洁陈旭峰陈园园...
    14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丹霞2号'红茶在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等5个加工阶段次生代谢产物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对茶品质形成的影响,利用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线性离子阱质谱系统(LC-Q-LIT-OT-MS)对不同阶段茶叶进行了代谢组学分析.在'丹霞2号'茶叶中共鉴定到124种代谢物,包括22种儿茶素类、19种儿茶素聚合物类和32种黄酮及黄酮糖苷等.多维统计数据分析显示,在由鲜叶采摘到萎凋、萎凋到揉捻、揉捻到发酵、发酵到干燥的转变中分别涉及162、412、308、126种代谢物的显著变化.其中红茶滋味品质特征成分种类和含量在揉捻和发酵两个阶段变化最为显著.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随着加工过程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儿茶素聚合物在揉捻期含量显著升高,随后在发酵和干燥过程中逐渐降低.黄酮类及黄酮糖苷类物质的含量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在揉捻或发酵阶段升高最为明显.儿茶素类、儿茶素聚合物、黄酮及其糖苷类的含量与天冬氨酸、谷氨酰胺、苯丙氨酸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呈现正相关.

    红茶加工LC-Q-LIT-OT-MS代谢组学

    贝莱斯芽孢杆菌HY19挥发物对采后柑橘的防腐效果

    李素平李微韩冷黄建国...
    162-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估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HY19菌株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作为柑橘果实防腐剂的潜力,通过对峙和二分格平板培养实验研究其对柑橘果实主要致病菌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和指状青霉(P digitatum)的抑制作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的抗真菌活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通过人工接种及常温贮藏试验研究该挥发物对采后柑橘果实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HY19及其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显著抑制意大利青霉和指状青霉的菌丝生长,在该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发现2-十三酮、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壬醇、苯甲酸等18种抗真菌物质.该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诱导柑橘果皮防御酶(SOD和POD)活性,降低果皮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减轻病原菌对果皮的伤害,提高果皮抗病性,对青霉和绿霉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9.65%和64.11%.柑橘果实常温贮藏15和30 d后,该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显著降低果实的腐烂率,防腐效果分别为57.04%(15 d)和58.07%(30 d),且对果实品质无影响.综上,贝莱斯芽孢杆菌HY19具有开发为采后柑橘果实防腐剂的潜力.

    柑橘贝莱斯芽孢杆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生物防腐剂

    辣椒白绢病拮抗放线菌SD-64的鉴定及作用机制研究

    刘仕达邱泽澜李晓刚钟杰...
    175-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从辣椒根际土壤中筛选到1株对辣椒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具有抑制活性的放线菌株SD-64.利用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研究其对辣椒白绢病的防效以及对白绢病菌的作用机制,并对菌株SD-64发酵液粗提物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菌株SD-64对白绢病菌的平板抑制率达到99.27%.基于形态和16S rDNA鉴定SD-64为灰橙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aurantiacus).SD-64能产生黑色素和纤维素酶,其发酵产物可以影响辣椒白绢病菌菌核的产生与萌发,影响菌丝形态,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增加菌丝内活性氧的积累.辣椒离体叶片和活体盆栽防效试验显示SD-64发酵液能明显降低辣椒白绢病的发生.SD-64发酵液粗提物对辣椒白绢病菌的EC50为78.281 Hg·mf-1.综上所述,菌株SD-64对辣椒白绢病菌具有的良好防治效果,具有开发应用潜力.

    辣椒白绢病生物防治放线菌16SrDNA作用机制

    茄科作物基因组内源病毒元件的分析鉴定

    陈汝豪孟繁烨杨曼华陈家茹...
    190-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6个茄科物种的35个公开基因组数据进行了茄科基因组内源性病毒元件(endogenous viral element,EVE)的挖掘.结果发现,主要来源于花椰菜花叶病毒科(Caulimoviridae)等共17种疑似的植物EVE.其中,烟草脉明病毒(tobacco vein clearing virus,TVCV)序列以大片段的形式普遍存于几乎所有收集的茄科植物基因组中,含量大约在0.01%~0.32%,片段平均长度范围为500~2 300 bp,序列数量范围为200~5 000条.以马铃薯DM1-3基因组为例分析这些TVCV内源序列的分布和组成,发现内源性TVCV序列在马铃薯DM 1-3的12条染色体上分散排布,平均每条染色体上有57条序列;这些内源病毒序列与TVCV基因组比对,虽然它们无法覆盖TVCV完整基因组序列,但是能够覆盖完整的编码区.进一步通过RT-PCR和原位杂交定位,验证了 TVCV在马铃薯材料中的存在和分布.

    茄科作物马铃薯基因组内源病毒元件烟草脉明病毒

    建兰花叶病毒的遗传变异及其寄主适应性

    关夏玉陈细红郭菁吕浩阳...
    203-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MV)是危害兰花并造成重要经济损失的病毒之一.为揭示CymMV的遗传变异及其适应性进化特征,新测定了 16个CymMV石斛兰(Dendrobium nobile)分离物的外壳蛋白基因(coatprotein,CP)序列,并结合己报道的52个CymMV中国分离物CP基因序列进行遗传变异及进化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68个CymMV分离物CP基因的核苷酸多样性(Pi)和单倍型多样性(Hd)平均值分别为0.039和0.992,表明该病毒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分子变异分析(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AMOVA)显示,CymMV变异源主要来自于病毒个体,约占总变异的71.72%.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显示,该病毒可以分为两个大簇(Cluster),CymMV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分离物独立为一簇(Cluster 1),其他寄主分离物聚为另一大簇(Cluster 2),Cluster 2内相同寄主来源的病毒分离物倾向于相聚成簇.进一步的系统发育与性状关联分析结果显示CymMV与寄主来源存在显著的关联性.上述结果表明,CymMV的遗传变异具有寄主特异性,其适应性进化主要受寄主因素所驱动.

    建兰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判别分析适应性进化

    春甘蓝新品种'中甘D22'

    吕红豪张扬勇方智远杨丽梅...
    213-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甘D22'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87-534为母本,双单倍体DH系D2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春甘蓝一代杂种.植株半开展,外叶横椭圆形;叶球圆球形,球色绿,单球质量约1.0 kg;叶球质地松软,口感脆嫩,商品性佳;适应性强,耐未熟抽薹.华北地区春季露地栽培,从定植到收获约60d,平均产量67.6t·hm-2.适宜在北京、河北、河南、甘肃、陕西、浙江、辽宁、福建等地区春季露地种植.

    甘蓝单倍体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一代杂种品种

    秋冬甘蓝新品种'中甘1388'

    季家磊张扬勇杨丽梅方智远...
    215-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甘1388'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726-3为母本,自交系ML2388-5-3为父本配制的早熟秋冬甘蓝一代杂种,叶球圆球形,球色绿,单球质量约1.0kg,叶球质地脆嫩,品质好.抗枯萎病,耐未熟抽薹性强.露地栽培从定植到收获约60d.适宜在河北、山东、河南、江苏、云南、湖北、福建、浙江、山西、内蒙古和甘肃等适宜地区作秋冬甘蓝种植.

    秋冬甘蓝一代杂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品种

    秋甘蓝新品种'中甘596'

    王勇杨丽梅方智远张扬勇...
    217-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甘596'是以胞质不育系CMS07-521为母本,自交系09-957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秋甘蓝一代杂交新品种.叶球圆球形,单球质量约2.0 kg;适应性强,抗枯萎病,耐黑腐病.从定植到收获65~70 d,平均产量约为78.75 t hm-2.适宜在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湖北、贵州、广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云南等地区秋季露地种植.

    甘蓝一代杂种抗枯萎病耐黑腐病品种

    《园艺学报》新品种专辑征稿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