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临床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魏大成

月刊

2096-1278

xayybj@126.com

029-88445515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唐延路旺座国际城D座33楼

临床研究/Journal clinical researc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影像组学探讨超声检查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诊断价值

    敬俊玲刘桂锋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影像组学在鉴别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 例于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在新郑市妇幼保健院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瘤的 150 例患者,并于治疗前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按照 7∶3 的比例随机分成训练集 105 例和验证集 45 例,在超声图像上对感兴趣区(ROI)进行高通量数据采集、特征提取及降维,包括灰度、纹理、形状、边缘等方面的数据。然后构建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预测模型,并用多个诊断效能参数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后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从1 317 个提取出的特征参数中,筛选出了 11 个与区分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变量。在训练集中预测模型鉴别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950(95%CI:0。909~0。990),准确率 91。41%,敏感度为 77。44%,特异度为 97。21%,阳性预测值为 92。30%,阴性预测值为 71。22%,截取值为 0。669。验证集的AUC为0。854(95%CI:0。719~0。919),准确率为 80。00%,敏感度为 92。33%,特异度为 75。00%,阳性预测值为 60。00%,阴性预测值为 96。00%,截取值为 0。474。结论 本研究结果证实了基于超声影像组学鉴别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简便、低成本、无创的筛查手段。

    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中心运动医学团队在肩关节脱位诊治领域取得新进展

    西安交大新闻网
    4页

    新型炎性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预测性分析

    马晓萌赵富生徐立博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炎性指标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 2020 年 4 月至 2023 年 4月新密市中医院收治的 174 例AMI患者,按入院后 24 h内的心功能状况分为两组,其中入院 24 h内出现心力衰竭的78 例患者为心衰组(包括Killip分级Ⅱ级 36 例、Ⅲ级 38 例、Ⅳ级 4 例),入院 24 h未出现心力衰竭的 96 例患者为非心衰组,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新型炎性指标与心功能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发生心衰的影响因素;采用ROC分析新型炎性指标对AMI患者发生心衰的预测效能。结果 心衰组年龄、多支病变比例、左冠状动脉病变比例高于非心衰组,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长于非心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NH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均高于非心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llip Ⅲ~Ⅳ级患者上述各项实验室指标均高于Ⅱ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NLR、PLR、MLR、NHR、MHR与心功能分级存在正相关(r=0。693、0。432、0。475、0。615、0。633,P<0。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NLR、NHR、MHR、cTnI、NT-proBNP升高是AMI患者发生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NLR、NHR、MHR预测AMI早期心衰的AUC值为 0。789、0。690、0。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炎性指标与AMI患者早期心功能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AMI患者心功能的参考指标。

    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新型炎性指标心功能相关分析

    刘宝厚教授病位病性辨证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经验

    王涵玉薛国忠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临床中慢性肾小球肾炎作为慢性肾脏病常见的疾病之一,以病程长、迁延难愈为特点,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首要病因,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发病原因不同,病程时间久。目前仅使用西医治疗方法无法根治本病,临床常采用激素治疗,短期效果尚可,停药后容易复发。针对这一情况,刘宝厚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中医传统的辨证方法,提出主张用病位病性辨证法诊治慢性肾小球肾炎,借助辨识疾病的病变部位及性质的方法,将此病分为肺失宣降、脾失健运和肾阳虚衰型,并针对不同证型分别进行论治。本研究解释了病位病性的具体运用法则,并附案例加以佐证。

    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位病性辨证法经验总结

    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两种入路方式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效果观察

    李晓恒李燕平付晓可李斌...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取不同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洛阳市中心医院 2021 年 1 月至2023 年 12 月收入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70 例,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5 例,对照组接受胸骨正中切口,观察组接受右腋下小切口,对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输血量、胸腔引流量、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呼吸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量、胸腔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各时间段呼吸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各时间段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风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均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且与胸骨正中切口相比,右腋下小切口不会影响患儿呼吸功能,且可改善疼痛程度,促进患儿快速康复,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手术右腋下小切口胸骨正中切口

    儿童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转归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及血清HMGB1、PCT、TLR4的预测价值

    于俊芳柳蕊段红云王敏...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儿童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SCAP)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降钙素原(PCT)、Toll样受体 4(TLR4)水平,并分析其对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 2019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于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就诊的 151 例SCAP患儿,根据入院后 28 d转归情况将其分为不良组、转归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入院时、入院 48 h后血清HMGB1、PCT、TLR4 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SCAP患儿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入院时、入院后 48 h血清HMGB1、PCT、TLR4 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SCAP患儿转归不良率为24。31%;不良组致病菌种类≥2种占比、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占比及入院时、入院后 48 h血清HMGB1、PCT、TLR4 水平均高于转归组,年龄、氧合指数低于转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致病菌≥2 种、APACHE Ⅱ评分、机械通气及入院时、入院后 48 h HMGB1、PCT、TLR4 是SCAP患儿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入院时、入院后48 h HMGB1、PCT、TLR4联合检验的灵敏度高于单独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单独检验与联合检验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irwise算法检验显示,与HMGB1、PCT、TLR4 单独检验比较,三者联合检验的曲线下面积(AU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入院时、入院后 48 h血清HMGB1、PCT、TLR4 水平与年龄、致病菌种类≥2 种、APACHE Ⅱ评分、机械通气为SCAP患儿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其中血清HMGB1、PCT、TLR4 水平联合对转归不良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高迁移率族蛋白B1降钙素原Toll样受体4转归不良

    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刘兆斌刘元涛杨倩倩王绍飞...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宽视野、简易、即刻手术(BEI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优势。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2015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临沂市中心医院疼痛科收治的 400 例LDH患者分为两组,各200 例,对照组予传统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研究组予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并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评定脊柱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半年后使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随访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 24 h、术后 48 h、术后 1 周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前JOA评分与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与ODI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其中研究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4。27%)高于对照组(8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孔镜BEIS技术是治疗LDH的有效术式,不仅疗效满意,且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应用。

    椎间孔镜BEIS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

    改良牵引辅助ESD对早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观察

    王玉玉常廷民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改良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早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并发症。方法 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017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收治的 60 例胃癌早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实行传统ESD治疗,观察组实行改良牵引辅助E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病灶切除情况、病灶开始标记至完整剥离时间、黏膜暴露至完整剥离时间、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2(IL-12)]含量、血清应激激素[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含量,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切除病灶60处,观察组病灶完整切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灶开始标记至完整剥离时间及黏膜暴露至完整剥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d,观察组IL-6、IL-8、IL-12 水平及E、NE、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 例患者中,3 例出现术中出血,均在镜下止血成功,在ESD操作过程中均未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情况;4 例出现术中穿孔,均为 3~5 mm的小穿孔,在术中予以金属夹夹闭,在术后进行治疗后痊愈;4 例患者在术后出现腹痛、腹胀;1 例出现感染。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牵引辅助ESD治疗早期胃癌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病灶剥离效果,安全性高。

    改良牵引辅助ESD早期胃癌治疗效果并发症

    去骨瓣减压术联合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杨俊杰刘怡潇孟凡学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浅析去骨瓣减压术联合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21 年 6 月至2023 年 6 月开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86 例HICH患者的病案资料纳入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手术方案差异进行分组,其中 43 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血肿清除术治疗;另 43 例患者为观察组,接受去骨瓣减压术联合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评分量表(FMA)、手术有效率及不良预后率差异。结果 (1)观察组手术用时长于对照组,术后 24 h颅内压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预后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中失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术前MMP-9、IL-6、CRP水平及NIHSS、BI、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MMP-9、IL-6、CRP水平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I、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CH患者接受去骨瓣减压术联合血肿清除术治疗,可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炎症因子,促进脑部血运重建,更好地恢复神经功能,为患者争取理想预后。

    去骨瓣减压术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

    rhIFN-α1b与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效果及对患儿细胞、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白晓莉桂林艳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rhIFN-α1b)与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疗效及对患儿细胞、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3 月至 2023 年 3 月在太康县人民医院确诊的 100 例IM患儿,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儿分为rhIFN-α1b组和更昔洛韦组,每组各50例。更昔洛韦组患儿给予5 mg/kg更昔洛韦静滴治疗,3 次/d,每次间隔 8 h静滴治疗;rhIFN-α1b组给予 2 μg/kg的rhIFN-α1b雾化吸入治疗,2 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 7 d。比较rhIFN-α1b组与更昔洛韦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记录rhIFN-α1b组与更昔洛韦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rhIFN-α1b组患儿退热、肝脾回缩、淋巴结缩小、肌酶恢复至正常时间均短于更昔洛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7 d后,两组患儿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均高于治疗前,CD8+T淋巴细胞低于治疗前,且治疗 7 d后rhIFN-α1b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均高于更昔洛韦组,CD8+T淋巴细胞低于更昔洛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7 d后,两组患儿血清IgA、IgG水平高于治疗前,且治疗 7 d后rhIFN-α1b组的IgA、IgG水平高于更昔洛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7 d后两组患儿IL-6、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 7 d后rhIFN-α1b组的IL-6、TNF-α水平低于更昔洛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IFN-α1b治疗IM效果优于更昔洛韦,能调节患儿的细胞、体液免疫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重组人干扰素α1b更昔洛韦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