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语言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语言研究
语言研究

黄树先

季刊

1000-1263

027-87559504

430074

武汉武昌珞瑜路1037号

语言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汉语语言文字学学术刊物。研究汉语语言、文字的历史和现状,探讨汉语语文的教学问题,刊登有关汉语语言、文字、词汇、语法及语言学与现代科学的关系等方面的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隆回湘语中"着"的主观量功能及其区域共性特征

    王羽熙唐贤清
    8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隆回湘方言中的"着[tşα55]"兼有"着1""着2"两种不同的义项,分别与现汉中表语气的"都"和"倒/也"意义相近."着1""着2"均有强调主观量的功能,但在表量特征与规则上存在内部差异,主观量的大小主要与语义句法特征、"量"与句中VP/AP的语用依变关系及所在表达式的肯定/否定有关.此外,娄邵片湘语多处方言点中也存在着与"着"类似的语法现象,表量功能与隆回湘语的"着"有相似,也有差别.总结发现,"着"的主观量功能较为特殊,且并非孤立现象,在娄邵片湘语中呈现出区域共性特征.

    "着"主观量隆回湘语娄邵片区域共性

    保定方言轻声变调的调类复原与调值递代现象

    王帅臣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全面描写保定方言中的轻声变调情况,分析前字变调可以区分中古不同来源的调类复原作用,重点讨论轻声前区分阴去、阳去的现象.保定方言轻声变调存在调值递代现象.

    保定方言轻声变调调类复原调值递代

    黄梅戏中的安庆官话研究

    宋瑾陈淑梅
    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的采茶歌,是清朝道光年间在鄂、皖、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其语言基调是黄梅方言,又受到安庆方言和民歌的渗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言——黄梅戏官话.黄梅戏官话在语音、词语、语法等方面很有特色,与黄梅方言不完全相同,与安庆方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黄梅戏官话可助力黄梅戏的传承,黄梅戏是保护安庆官话重要途径.文章提出地方戏曲和方言保护的新路径:通过地方戏曲的传播来保护地方方言,通过地方方言来助力地方戏曲的发展.

    黄梅戏地方戏曲安庆官话方言唱词声腔

    马礼逊《华英字典》收释习语俗谚探略

    潘牧天徐时仪
    109-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礼逊身为来华的欧洲传教士,不受中土传统理念的约束,注重实用、教育和启蒙的原则,所编《华英字典》既收释词,也收释习语俗谚,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汉语以字贯通词语的特征,从中既可见口语语辞到书面语文辞的发展,也可见书面语文辞在口语语辞中的演变,在辞书编纂和汉语研究上皆有其独到建树.

    马礼逊《华英字典》习语俗谚

    敦煌写经"涅槃"作"(七大)"商诂

    姚权贵
    11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敦煌写经中"涅槃"的书写特例作"吴",从字形上看,它的写法与"炎"字的草书(如"()")非常接近,历代写本文献里"炎"的俗写形体与"(七大)"也基本相同.佛教文化如来、众生之机缘既尽,即入于涅槃,故托薪尽火随灭,而称涅槃为炎,称涅槃经为炎经,称涅槃点为炎点.因此佛典"涅槃"常常别称"炎",敦煌写经书作"(七大)(炎)"来记录佛教术语"涅槃",有直接的文献证据.

    敦煌写经涅槃(七大)

    也谈《方言类释》所收方言词的释义问题

    曹嫄
    123-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梅雪吟等《韩国朝鲜时代<方言类释>所收汉语方言词例释》一文考察了《方言类释》中8个方言词.文章就梅文"(脒)(臃)""䄤(裰)""利市""硬雨"4个词语指出其在文献调查上的疏漏,并提出与其不同的观点.

    《方言类释》方言词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