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液压与气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液压与气动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液压与气动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赵曼琳

月刊

1000-4858

yqbjb@riamb.ac.cn

010-62384244,82285330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教场口1号

液压与气动/Journal Chinese Hydraulics & Pneumatic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技术性期刊,由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主办,1997年创刊。杂志1980年改为公开发行;1993年从季刊改为双月刊;1999年从小16开改为国际通用的大16开版面,2001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液压与气动》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级技术刊物,是机械、仪表类学科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液、气、密行业唯一评选进入"中国期刊方阵"的杂志。现已进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本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4858,国内统一刊号:CN11-2059/TH,邮发代号:2-828,国外发行代号:MO813。本刊主要介绍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技术及其应用。设有综述、研究·设计、主机·应用、元件·介质、试验·测试、使用·维修、连载讲座等栏目。读者对象为本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有关的销售人员、管理人员,液压和气动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维修人员,有关大专院校师生。本刊还承办彩色、黑白广告业务。《液压与气动》杂志为月刊,大16开,每册定价为8元,全年订价96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定阅,逾期可来函至编辑部补订。编辑部地址:北京德胜门外教场口1号 邮编:100120传真:(010)-62384244电话:(010)62384244;010-82285330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正负脉冲电压驱动的电磁螺纹插装阀动态特性分析

    刘增光李林飞岳大灵左秀坤...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PWM技术的正负脉冲电压控制策略,用于提高锥阀式电磁螺纹插装阀启闭动态响应速度,使其满足数字液压技术的要求.在分析电磁螺纹插装阀结构和工作原理基础上,建立了电磁螺纹插装阀的数学模型,并在AMESim软件中搭建电磁螺纹插装阀及其测试系统的多物理场耦合建模,研究不同正负脉冲电压持续时间条件下电磁螺纹插装阀线圈电流、阀芯位移、电磁力的变化规律,确定了电磁螺纹插装阀响应速度最快时正负脉冲电压控制策略的最优控制参数.利用半实物仿真系统搭建SCV硬件在环测试实验台,对所提正负脉冲控制策略进行验证.实验表明,与常规电压控制策略相比,当正负脉冲电压控制策略中正负脉冲电压持续时间都为10 ms时,电磁螺纹插装阀的开启时间由30 ms缩短到13.5 ms,其关闭时间由139 ms缩短到14 ms.研究结果为电磁螺纹插装阀的高响应化和数字液压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数字液压正负脉冲电压控制电磁螺纹插装阀高速开关阀硬件在环

    大功率磁悬浮泵宽流道叶轮的水力性能分析

    白晓蓉胡亮阮晓东苏芮...
    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磁悬浮泵将磁悬浮电机与泵体结构一体化,利用磁场驱动叶轮旋转,并对其余5个自由度进行主/被动悬浮约束,从而实现完全无轴承的介质泵送,被广泛用于半导体制造等领域的电子化学品超洁净输送.目前,大功率磁悬浮泵产品存在泵送效率低的问题,同时随着功率的增加,磁悬浮泵的液压轴向力平衡问题越发突出.为此,设计了一种大功率磁悬浮泵的宽流道叶轮,并对其进行水力效率、液压轴向力及液压径向力分析.通过仿真研究,首先阐述了窄流道效应对大功率磁悬浮泵水力效率的影响,并对宽流道叶轮及窄流道叶轮进行水力效率对比分析;其次对宽流道叶轮的液压轴向力及径向力进行计算分析,表明宽流道设计对叶轮液压轴向力及径向力的影响,为大功率磁悬浮泵高效水力设计开发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磁悬浮泵宽流道水力效率轴向力径向力

    闭式泵控采煤机调高系统的高精度控制

    高文才闫政
    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闭式泵控采煤机调高系统取消了传统的控制阀组,系统的能量损失小.但泵控系统由于回路的泄漏、泵的死区等影响,导致其非线性严重、控制精度低下,进而降低了采煤机调高系统的运行品质.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变论域模糊自适应PID来对滚筒进行闭环位置控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PID控制相比,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可显著提高滚筒的定位能力,稳态时误差可减小65%以上;同时,在随机性负载力的作用下,滚筒的抗扰动能力更强.

    采煤机调高系统闭式泵控非线性变论域模糊PID位置控制

    小型航空发动机液压装配车架设计及仿真

    付玄石一宏衣昕傅波...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小型航空发动机装配车架结构形式单一、空间运转自由度不足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小型航空发动机装配车架,增加了主支点翻转支撑机构和液压系统升降机构,并引入了负载敏感系统对液压回路进行控制,从而保证了发动机上所有零部件的装、拆、检测等操作均位于最佳工作平面上.仿真表明,新型小型航空发动机装配车架具有机体安装可靠、操作简单和换向平稳等优点,最大限度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发动机的装配质量.

    航空发动机装配车架液压系统负载敏感系统仿真

    阀芯间隙固液两相流动特性及卡滞机理

    林振浩聂家熙华霆锋金志江...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部污染颗粒或阀内元件自身腐蚀的磨损颗粒混入流体中,随着流体进入阀芯配合间隙从而导致阀芯所受阻力增大,容易出现阀芯卡滞现象.以典型的液压滑阀为例,基于欧拉-欧拉固液两相流模型,分析阀芯、阀体配合间隙内污染颗粒固液两相流动特性及阀芯卡滞规律.分析了阀内含污染颗粒的油液流动特性:在跨尺度流域中压力和速度产生剧烈变化;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大,间隙内颗粒体积分数逐渐增大,存在集聚现象.分析了颗粒特征参数(颗粒浓度、颗粒直径)对间隙内颗粒分布及阀芯卡滞力的影响规律:均压槽内的颗粒体积分数最高,且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大峰值也增大;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加,阀芯卡滞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颗粒直径为12 μm时,阀芯卡滞力最大,为敏感颗粒直径.

    阀芯卡滞流动特性污染颗粒卡滞力

    气动蜂巢软体腿的设计与迟滞特性分析

    孟宏君郭钊睿
    121-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的仿生机器人多以刚性材料为主,灵活度不高且与人交互不安全.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款气动软体机器人,采用蜂巢六边形腔室制作了软体机器人的腿部结构和相应气动网格驱动器,通过对其充气能够实现软体腿的伸长、弯曲等运动.对气动蜂巢软体腿的迟滞特性进行分析,首先建立了 Prandtl-Ishlinskii(PI)模型,但由于其对称性造成了建模的不准确性;通过改进PI模型的包络函数,得到了可用于描述非对称性迟滞现象的MPI模型,并采用MPI模型对气动蜂巢软体腿的迟滞现象进行前馈补偿,经过补偿后,跟踪误差减小,有效的消除了大部分迟滞效应.

    蜂巢结构PI模型MPI模型迟滞前馈补偿

    钢管水压试验机增压异常分析及处理

    徐根涛黄杰李蒙
    132-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某钢管水压试验机增压过程以及增压时的压力平衡系统组成、控制原理及使用验证.重点介绍了该水压机主要设备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增压、压力平衡典型故障,包括增压插装单向阀磨损产生的故障、水压压力参数设定产生的故障、液压比例阀异常引起的故障、电气控制器接触不良产生的故障等.依据设备原理、监控程序及波形图对上述故障现象进行分析,找到了故障的根本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改进措施,减少了故障时间,保障产线的顺行.

    水压机增压压力平衡故障波形图优化及改进

    CAN总线型电磁阀控制器设计与运行特性分析

    李顺王洋臧其亮
    14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工程机械PLC对电磁阀控制时,控制点数难扩展和由于控制线束过长而导致的电磁阀控制线路安装复杂、控制信号衰减等问题,本研究设计一种基于STM32单片机的CAN总线型电磁阀控制器,介绍了控制器的电气硬件组成并采用Lab VIEW软件设计了电磁阀控制器测控系统.该控制器具备数字量输出、电比例输出、电压型模拟量输出、CAN总线配置等功能,其能够实时采集电磁阀电流并采用PID控制算法有效提高了电比例输出的控制精度,经验证控制器电流控制精度误差在±1%以内,满足PLC对电磁阀控制的点数扩展,实现了工程机械PLC对安装距离过长的电磁阀的精确控制.

    STM32CANLabVIEWPID

    某运载火箭发射架快速后倒特性仿真分析

    张瑜张彦杰
    149-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将实际发射架的质量特性及液压系统选型进行仿真分析,识别出火箭发射架快速后倒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结合火箭起飞时段的漂移和滚转特性,从结构设计、设备布置、油缸铰点布局、后倒拉力控制等方面着手,并结合后倒减速阶段对油缸压杆稳定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实现发射架在火箭零秒点火后快速后倒的实施方案,并将分析结果应用于实物的设计中,通过实际应用验证,有效的避开了火箭起飞漂移的干涉,提高了发射的可靠性.

    发射架火箭快速后倒起飞漂移

    一种新型复合摆线转子泵设计

    蒋辰希邱文刚李世鹏
    157-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摆线转子泵运转过程中出现的齿面磨损,使之适用于更恶劣的工况,提出一种新型复合摆线转子泵的设计方案.该新型转子泵的内转子齿顶齿廓和齿侧齿廓由两段圆弧复合而成,外转子的齿顶齿廓和齿侧齿廓由两段摆线复合而成.齿侧齿廓起到驱动作用,齿顶齿廓仅有密封作用.通过对比新型复合摆线转子泵和普通摆线转子泵的齿面滑动率和压力角发现,新型复合摆线转子泵的齿面滑动率变化更平缓、齿面滑动率绝对值更小、压力角范围更合理,可有效减少齿面磨损.对新型复合摆线转子泵的齿廓进行修形处理,还可进一步减小齿面磨损和运动阻力.

    复合摆线转子泵滑动率压力角修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