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液压与气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液压与气动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液压与气动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赵曼琳

月刊

1000-4858

yqbjb@riamb.ac.cn

010-62384244,82285330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教场口1号

液压与气动/Journal Chinese Hydraulics & Pneumatic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技术性期刊,由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主办,1997年创刊。杂志1980年改为公开发行;1993年从季刊改为双月刊;1999年从小16开改为国际通用的大16开版面,2001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液压与气动》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级技术刊物,是机械、仪表类学科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液、气、密行业唯一评选进入"中国期刊方阵"的杂志。现已进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本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4858,国内统一刊号:CN11-2059/TH,邮发代号:2-828,国外发行代号:MO813。本刊主要介绍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技术及其应用。设有综述、研究·设计、主机·应用、元件·介质、试验·测试、使用·维修、连载讲座等栏目。读者对象为本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有关的销售人员、管理人员,液压和气动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维修人员,有关大专院校师生。本刊还承办彩色、黑白广告业务。《液压与气动》杂志为月刊,大16开,每册定价为8元,全年订价96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定阅,逾期可来函至编辑部补订。编辑部地址:北京德胜门外教场口1号 邮编:100120传真:(010)-62384244电话:(010)62384244;010-82285330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抗(耐)震压力表校准装置系统设计

    刘开绪刘卓群李博董鹏...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构建模拟抗(耐)震压力表真实工况的校准环境,按照SY/T 6817-2010《抗(耐)震压力表校准方法》设计制作了校准装置.首先,在被检表量程的30%~40%之间确定一个检验点,采取气驱液预压泵产生检验点基准压力;然后,利用杠杆梁变幅机构带动液压缸活塞往复运动来产生正弦波脉动,脉动范围限定在基准压力值和高压值之间,实现10%的正弦波脉动幅度,脉动频率为(60±5)次/min;最后,将液压管路引到综合振动台并连接到被检表活接头上,对被检表进行液压脉动和电磁振动试验.设计和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校准系统具有脉动频率和幅度设定方便,输出稳定的正弦波脉动波形,整体控制精度优于0.1%,符合校准方法要求.系统通过工控机采集卡自动控制,控制精度高,显示屏显示界面明晰,操作方便,适合于试验室、检定室校准抗(耐)震压力表使用.

    耐震压力表校准脉动压力源

    机器人液压旋转关节低速运动机理及实验

    李龙谢中取李娟娟
    93-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机器人液压旋转关节的死区和低速爬行,研究其产生机理并进行了实验分析.首先,论述了密封摩擦的机理,计算摆动缸各种密封机构的摩擦力矩,构建低速状态下的摩擦模型;然后,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对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建模,对低速爬行现象进行仿真分析;最后,通过实验对死区和爬行现象进行验证和分析,并观察PID控制对爬行现象的改善作用.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密封元件的摩擦下,液压摆动缸存在较大死区,且低速运行时,液压摆动缸出现明显爬行现象,在PID控制器下可良好的改善跟踪响应.

    液压摆动缸密封死区低速爬行

    一种补油溢流阀压力超调特性分析及结构参数优化

    王银李东海李广珍马彦伟...
    10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带有活塞杆控制的先导式带补油功能溢流阀具有响应快、通流量大等特点,在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中应用广泛,但压力超调量较大.为了揭示影响压力超调量的关键因素,以某型先导式补油溢流阀为研究对象,利用AMESim搭建仿真模型,研究其结构参数对压力超调的影响规律.仿真表明:当主阀芯半锥角、先导阻尼孔径和进油口直径逐渐增大时,其主阀口压力超调量均逐渐减小;当阀芯阻尼孔径逐渐增大时,其主阀口压力超调逐渐增大;当主阀芯半锥角、阀芯阻尼孔径、先导阻尼孔径以及进油口直径分别从25°,4.2 mm,4.10 mm,13.0 mm 调整为 40°,4.8 mm,4.16 mm,13.5 mm 时,其主阀口压力超调量从57.1%降至19.4%,结构参数优化后的补油溢流阀超调较之前有显著降低.此外,改进后的补油溢流阀在补油工况下开启压力0.13 MPa,压差随补油流量增加缓慢,性能较之前相比有较大的提升.为阀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并且对同类型产品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AMESim仿真结构参数优化补油溢流阀超调

    LUDV多路阀复合动作流量分配影响因素分析

    邓力翟立奎李林岩卢肖肖...
    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阀后补偿流量共享型多路换向阀为对象,在不饱和流量状态下分析了复合动作中补偿阀芯的压力补偿功能,探明了补偿阀芯的补偿压力随负载动态变化的特性.通过分析不同过流面积下主阀芯和补偿阀芯对各动作流量的影响,提出了考虑补偿阀芯最小开口与主阀芯过流面积影响下的复合动作流量随负载变化理论计算公式.并通过多路阀复合动作试验进行了验证,通过误差分析确立了其具有一定准确性,为实际应用中多路阀流量分配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LUDV多路阀过流面积复合动作补偿阀芯流量分配

    油罐车自主加注臂密封圈响应面优化及分析

    袁明新蒋为钰王巍李解...
    118-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油罐车自主加注臂前端快接装置的密封性能,设计了一种内胀式橡胶密封圈,并结合响应面法和有限元法对密封圈进行了优化和分析.首先,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对密封圈进行建模和仿真,研究了密封圈的倒圆半径、厚度和压缩量对密封圈性能的影响;然后,将密封圈与管壁的接触面积、接触压力和所受等效应力作为优化目标,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建立了密封结构的优化模型,并通过多目标优化获得最优设计方案;最后,进行了密封圈优化前后的性能对比和分析.数值测试表明,在最大3 MPa介质压力下,优化后密封圈的接触压力提升了 1.3 MPa,有效接触面积更大,且接触带更加集中,有利于实现快接装置和油罐车加注口的有效密封,同时等效应力降低了 4.3%,有助于延长密封圈的使用寿命.

    自主加注臂橡胶密封圈有限元分析响应面法密封性能

    真空遮断阀吸取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胡万兴孙中圣李兴旺
    12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遮断阀在多吸盘真空吸取系统中对失效的吸盘进行自适应遮断,从而让未失效吸盘内的真空度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以ZP2V遮断阀为核心,建立真空遮断阀吸取系统的动态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并在单吸盘真空吸取系统上进行模拟仿真,搭建试验平台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根据实际工况搭建了多吸盘真空吸取系统,在两种失效形式下进行了遮断阀性能动态特性测试,分析各因素对系统真空度及流量的影响和规律,为采用遮断阀的真空吸取系统的设计和选型提供依据.

    遮断阀动态过程真空吸取失效

    内啮合同曲率圆柱密封面泄漏评估方法

    李美求彭佶李龙飞魏超...
    137-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压介质的金属密封问题,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得到圆柱面分析模型,以密封面接触应力、理论接触面积为输入参数,得到不同过盈量下密封面的真实接触面积,结合修正后的微观泄漏计算模型,研究不同曲率圆柱密封面泄漏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圆环过盈量增加到0.04 mm,密封面产生稳定接触,泄漏量不再随着过盈量而发生变化,密封性能满足最小密封比压要求.该预测方法以密封面平均接触压力为唯一变量,可以对不同啮合方式的任意尺寸圆柱密封面泄漏量进行预测,计算泄漏率与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对金属高压密封设计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最小密封比压分形理论泄漏模型曲率圆柱密封面

    转子螺旋角对氢气循环泵流动特性的影响

    李小亮翟欢乐
    145-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氢气循环泵是氢燃料电池系统重要动力设备,主要作用是由阳极回收未消耗的氢气,并将其运输回电池堆入口,以提高氢气利用效率.针对一款常规氢气循环泵,研究了转子螺旋角变化对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转子螺旋角从0°增加到60°,氢气循环泵的平均流量呈现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在螺旋角为22.5°时具有最小值,在螺旋角为60°时具有最大值;氢气循环泵的流量和压力脉动因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增大的幅度不高,但降低幅度较大,在螺旋角为60°时具有最小值.该氢气循环泵转子的最优螺旋角为60°,对氢气循环泵的整体性能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氢气循环泵螺旋角流量脉动压力脉动

    飞机舵面作动系统动压反馈特性分析

    何晶晶张家盛刘波
    151-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液伺服作动系统是飞控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作动系统与飞机舵面结构谐振的问题.为了研究飞机电液伺服作动系统稳定性的问题,建立了完整准确的伺服系统数学模型.在不降低系统性能的前提下,提出利用高通滤波即动压反馈的控制算法来提高伺服系统稳定性的方法.对动压反馈的补偿作用和原理进行介绍,对加入动压反馈后的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并对系统阶跃特性和频率特性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证明动压反馈的引入没有降低系统性能,且在综合谐振处提高了系统阻尼,较好地解决了谐振问题,起到了增稳效果.电液伺服作动系统动压反馈技术的初步研究,对后续型号设计有较大应用价值.

    电液伺服作动系统动压反馈数学建模谐振频率

    挖掘机斗杆独立进油节能技术研究

    赵金光崔成龙董兆胜
    158-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开发高效液压阀,降低其进油和回油节流损失,是降低挖掘机燃油消耗的主要手段之一.针对节能目标,以挖掘机液压阀能量损失机理为基础,明确了通过设计新的斗杆阀来降低能量损失的思路,进行基于斗杆独立进油的液压阀的设计,包括独立进油阀的设计和斗杆主阀芯的设计,并针对独立进油阀和斗杆主阀芯再生及回油的控制进行算法开发.将设计的液压主阀在一台21 t挖掘机上进行装机,经电控调试后满足操控性要求,并与另一台相同吨位且配套相同发动机和液压主泵的挖掘机进行了相同工况的平地操作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液压阀节油效果更好.

    电控挖掘机斗杆独立进油液压阀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