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湖北医药学院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湖北医药学院

涂汉军

双月刊

1006-9674

hbumxb@163.com

0719-8891063

442000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南路30号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为公开发行的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教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医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反映我院科研、教学、医疗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经验。内容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祖国医学、药学、临床病理(例)讨论、临床护理、新技术新方法介绍、短篇报道、文献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分析

    周骁阳贾俊杰周云烽段鹏...
    396-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ing,IMN)和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2020 年 1 月-2022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 66 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3 例.观察组实施MIPPO治疗,对照组实施IMN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以及C反应蛋白(CRP)、血沉和白细胞计数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93.9%)显著高于对照组(75.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P、血沉及白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升高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于胫骨中下段骨折,MIPPO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IMN,可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胫骨中下段骨折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镜像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的疗效研究

    王青松林毅刘德扬丁旭东...
    401-405,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镜像疗法(MT)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21 年12 月-2023 年6 月本院康复科住院的初发脑卒中患者68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MT组、rTMS组、联合组.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后常规康复治疗,3~4 h/d,6 d/周,共 4 周;MT组、rTMS组分别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MT疗法、5Hz rTMS疗法;联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MT及 rTMS疗法.四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 4 周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价,同时测量患侧脑区的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潜伏期(CL)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结果:共 65 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MT组脱落 2 例,联合组脱落 1 例.经治疗后,四组患者FMA-UE、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MT组、rTMS组、联合组均优于对照组,且联合组最优(P<0.05);四组患者CL和CMCT均较治疗前显著缩短(P<0.05),MT组、rTMS组、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且联合组低于MT组和rTMS组(P<0.05).结论:MT和rTMS均能改善脑卒中患者患侧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和上肢运动功能,早期进行MT联合rTMS治疗对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更佳.

    镜像疗法重复经颅磁刺激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康复训练

    妊娠剧吐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李鑫廖秋月邬闻文孔伟蒙...
    406-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剧吐(hyperemesis gravidarum,HG)的危险因素,并分析HG对不同妊娠合并症发生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 2019 年至 2022 年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174 例出现HG的孕妇为HG组,同时选取此时间内 174 例无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的孕妇作为无HG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G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两组妊娠合并症和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职业状态(OR=1.979,95%CI:1.225~3.196)和妊娠期出血史(OR=2.140,95%CI:1.300~3.521)是影响HG发生的相关因素;两组孕妇妊娠合并症发生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组胎盘厚度明显低于无HG组(P=0.045);HG组早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无HG组(P=0.018).结论:孕妇职业状态和妊娠期出血与HG发生风险密切相关.HG对胎盘厚度和早产有潜在影响,临床上应及时给予HG孕妇针对性的预防及干预措施.

    妊娠剧吐危险因素妊娠合并症孕产结局回顾性研究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研究

    陈赟何瑶林凤平黄倩...
    412-415,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讨初诊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 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检测 206 例初诊T2DM患者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5-(OH)D3 浓度等指标,完善血管彩超检测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斑块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LDL-C、HbA1c、IMT均高于无斑块组(P<0.05),而 25-(OH)D3 浓度低于无斑块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吸烟史(rs=0.124,P=0.038)、高血压病史(rs=0.175,P=0.001)正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析,颈动脉IMT与年龄、HbA1c、LDL-C呈正相关(P均<0.05),与 25-(OH)D3、血钙水平呈负相关(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HbA1c、LDL-C、高血压病史是产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要素,而 25-(OH)D3 水平可直接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结论:初诊T2DM患者 25-(OH)D3 水平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联,低 25-(OH)D3 水平可能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一个危险信号.

    2型糖尿病25-羟基维生素D3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粥样硬化斑块

    病灶内注射5-氟尿嘧啶治疗跖疣的临床效果观察

    孙芳郑晓明曾彦超徐平...
    416-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追踪病灶内注射 5-氟尿嘧啶治疗跖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 12 月至 2022 年 12月某三甲医院皮肤科收治的 140 名跖疣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病灶内注射 5-氟尿嘧啶组(简称注射组)70 例和病灶外敷 5-氟尿嘧啶组(简称外敷组)70 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6 周)内跖疣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期结束后 12 周皮损状况,追踪跖疣复发率、瘢痕存留等差异.结果:在治疗周期内,注射组疼痛效果评分显著低于外敷组(P<0.05)且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期结束后注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8.6%,显著高于外敷组的 75.7%(P<0.05);两组皮损面积在治疗 3 周后出现显著差异,注射组皮损存留少于外敷组,且皮损面积改善早于外敷组;治疗期结束后12 周总复发率比较,注射组为1.4%,低于外敷组的22.9%(P<0.05);在瘢痕存留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中,两组数据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内注射 5-氟尿嘧啶治疗跖疣在患者疼痛程度、治疗有效率、单位时间治疗皮损面积、复发率的评价指标中表现出优于外敷治疗的效果,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两种用药方式在跖疣瘢痕存留和治疗期药物不良反应的结果评价中,未体现明显差异且安全性尚可.

    5-氟尿嘧啶跖疣治疗效果观察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乳腺癌的毒副反应研究

    苑黎明李雅琼汪令成
    422-424页

    乳腺癌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盐酸表柔比星毒副反应

    非血浆性血浆置换术在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研究

    常娟李娜李章志张露璐...
    424-427页

    噬血细胞综合征血浆置换

    双眼单视原理Q值引导LASIK治疗近视合并老视的疗效分析

    王海波
    428-429,462页

    近视老视Q值引导单眼视矫正LASIK

    脑脊液GFAP抗体阳性的散发型克雅病1例

    张凡李雪清李傲哲张贝...
    430-433页

    克雅病认知功能衰退痴呆GFAP抗体

    鼻腔鼻窦未分化癌伴骨化生1例

    任金鑫郭洪洁张自雄
    433-436,封4页

    NI-1鼻腔鼻窦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