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湖北医药学院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湖北医药学院

涂汉军

双月刊

1006-9674

hbumxb@163.com

0719-8891063

442000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南路30号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为公开发行的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教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医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反映我院科研、教学、医疗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经验。内容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祖国医学、药学、临床病理(例)讨论、临床护理、新技术新方法介绍、短篇报道、文献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原薯蓣皂苷体外抗产NDM-1耐碳青霉烯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 B1645-1B的机制研究

    余春芳严廷苇妥娟彭紫晶...
    463-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原薯蓣皂苷(protodioscin,PD)对产碳青霉烯酶NDM-1 解鸟氨酸乌拉尔菌(carbapenem-re-sistant 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B1645-1B的体外抑菌作用及逆转耐药性机制研究.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PD对B1645-1B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应用棋盘法测定中药单体PD联合亚胺培南(Imipenem,IMP)对B1645-1B的MIC,计算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FI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PD作用菌株B1645-1B后NDM-1 mRNA合成.利用MOE(Molecular Operating Environment)软件预测PD与NDM-1 蛋白分子对接.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检测PD作用纯化后菌株B1645-1B的NDM-1 蛋白表达.结果:PD对B1645-1B 的 MIC 为10 000 μg/mL.PD联合IMP对B1645-1B的 FIC为0.75,出现协同作用.PD作用后菌株B1645-1B 的NDM-1 mRNA合成抑制和酶活性降低.结论:PD可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有效的协同抗菌剂及NDM-1 酶抑制剂.

    原薯蓣皂苷耐碳青霉烯解鸟氨酸乌拉尔菌NDM-1亚胺培南体外抑菌实验

    一种新型ESIPT荧光探针用于诊断和评估铁死亡介导的HK-2细胞损伤

    向庭婷陈晓青吕瑞祺耿艺...
    470-475,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急性肾损伤(AKI)由于缺乏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和实时评估的可视化工具,给AKI早期诊断带来了重大挑战.因此,开发用于早期诊断和评估HK-2 细胞损伤的新型探针至关重要.方法:基于ESTPT机制,合成了一种以 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HBT)衍生物为荧光团的新型荧光探针(MEO-NO),用于检测铁死亡介导的HK-2 细胞损伤中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结果:当加入ONOO-时,探针MEO-NO表现出明显的荧光变化,显著的斯托克斯位移(130 nm)和快速反应(约 45 s),并具有极高的灵敏度(LOD=7.28 nmol/L)以及高选择性.此外,探针MEO-NO能够在细胞中检测ONOO-.重要的是,MEO-NO可以检测索拉非尼诱导的铁死亡和顺铂(CP)诱导的HK-2 细胞损伤过程中的ONOO-.结论:在探针MEO-NO的帮助下,我们成功地在细胞模型中可视化并追踪了ONOO-的变化,探针MEO-NO有望用于诊断和评估铁死亡介导的AKI中的ONOO-水平变化.

    荧光探针铁死亡过氧亚硝基阴离子急性肾损伤

    黄花香茶菜甲素靶向ETS1诱导乳腺癌细胞铁死亡的作用机制

    段钟琪顾曼香彭文康钟一帆...
    476-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从黄花香茶菜中提取的新型二萜化合物黄花香茶菜甲素(Sculponeatin A,stA)诱导乳腺癌铁死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技术、克隆形成实验和共聚焦高内涵成像分析评估stA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和流式细胞术,以及谷胱甘肽检测试剂盒、丙二醛检测试剂盒、亚铁离子检测试剂盒等探究stA对乳腺癌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stA对铁死亡上游调控因子ETS1(E26 transformation specific 1)蛋白表达的作用;通过分子对接,微量热泳动实验以及基于靶点稳定性的药物亲和反应检测stA与ETS1 的结合作用.结果:stA在纳摩尔级剂量下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并改变细胞的形态;stA能够诱导乳腺癌细胞铁死亡;stA通过下调ETS1 的蛋白表达来诱导乳腺癌细胞发生铁死亡;stA与ETS1 有直接结合能力.结论:stA能够直接结合ETS1,通过下调ETS1 表达而诱导乳腺癌xCT途径铁死亡.

    乳腺癌黄花香茶菜甲素ETS1xCT铁死亡

    铜死亡相关基因CDKN2A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预后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童琰刘雅丽
    483-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预后相关的铜死亡相关基因并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方法:通过对TCGA数据库中的HNSCC样本进行突变基因筛选,挑选出铜死亡相关基因并对其进行药物敏感与耐药分析.结果:在 23 个HNSCC突变率 10%及以上的基因中,CDKN2A、CSMD3 和RYR2 为HNSCC突变关键基因.13 个铜死亡相关基因中,CDKN2A、GLS和ATP7B为预后相关的关键基因.对HNSCC中CDKN2A基因敏感的药物包括Thapsi-gargin、ACY-1215(Rocilinostat)和Trichostatin A,有较高抵抗的药物包括Palbociclib、Nutlin-3a、Platin、SJ-172550、carbazochrome和bambuterol.结论:铜死亡相关基因CDKN2A与HNSCC的 5 年生存率高度相关,并且可能对抗肿瘤药物Thapsigargin、ACY-1215(Rocilinostat)和Trichostatin A敏感.

    铜死亡头颈部鳞状细胞癌CDKN2A

    薄型子宫内膜大鼠95%乙醇造模法的实验研究

    冯海艳邓春雷张怡君边静...
    490-493,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薄型子宫内膜大鼠三种造模法的应用价值,探索模型稳定性.方法:采用 95%乙醇、脂多糖(LPS)、机械搔刮三种方法建立薄型子宫内膜大鼠模型,术后 1 周收取子宫内膜组织,HE及Masson染色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及纤维化面积,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角蛋白CK19 及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以评估子宫内膜细胞的再生情况;通过线粒体凋亡诱导因子 2 的表达了解子宫内膜细胞线粒体凋亡情况.结果:三种方法均可使大鼠子宫内膜变薄,但光镜下机械组和LPS组子宫内膜结构紊乱,厚薄不均,不能均一地比较子宫内膜厚度,不利于后续实验的开展.与对照组相比,95%乙醇组化学损伤恒定、程度适合,子宫内膜变薄,纤维化面积增大;免疫组化染色 95%乙醇组子宫内膜CK19 和Vimentin表达均明显较少,线粒体凋亡诱导因子 2 显著增多.结论:95%乙醇造模法模拟薄型子宫内膜大鼠模型稳定且高效,可用于后续的科学研究.

    薄型子宫内膜大鼠模型造模方式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肺腺癌潜在预后生物标记物HROB

    徐凤岐江一民陈艺莫欣悦...
    494-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HROB在肺腺癌(LUAD)中的表达及预后相关性.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LUAD患者的基因表达谱和临床数据,从HPA数据库下载LUAD患者及健康人群免疫组织化学数据,运用R软件分析HROB基因在LUAD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临床相关性分析揭示HROB与LUAD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合ROC曲线评估HROB的诊断价值及预后分析.Cox回归分析寻找LU-AD独立预后因素.GO/KEGG 及 GSEA 信号通路富集分析 HROB 在 LUAD 中的潜在功能.CIBERSORT 评估HROB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的相关性.结果:HROB在LUAD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并与年龄、吸烟情况、初始治疗效果、TNM分期、病理分级、总生存期(OS)、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SS)和无进展间隔期(PFI)等临床病理特征呈正相关(P<0.05).生存分析表明HROB低表达的LUAD患者OS、PFI、DSS明显高于高表达患者(P<0.05).Cox回归分析发现病理分级Ⅲ、Ⅳ级是影响LUA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ROB高表达尚不能视为独立预后因子(P>0.05).功能富集分析提示HROB主要参与细胞周期、染色体分离和同源重组等相关通路.在LUAD免疫细胞浸润中,HROB高表达与NK CD56dim细胞、Tgd细胞、Th2 细胞呈正相关(P<0.05).结论:HROB的高表达与LUAD患者的进展、预后和免疫调节密切相关,它可能成为LUAD预测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HROB肺腺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后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分析

    闫玉洁李娜陈旭胡平...
    502-5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复发难治性(refractory relaspse,R/R)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0 月至 2024 年 1 月本院血液内科收治的 19 例R/R AML患者,评估该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9 例患者经过 1 个疗程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方案治疗后,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完全缓解伴不完全血液学恢复(CR with incomplete blood count recovery,CRi)率为68.42%,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mission rate,ORR)为 73.68%.与Non-CR/CRi患者相比,获得CR/CRi患者中复发患者占比高,且这些患者中NPM1、CEBPA、TET2 突变比率高(均P<0.05).19 例R/R AML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21 d,中位OS为287 d;与Non-CR/CRi患者相比,CR/CRi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改善(P<0.05).血液学不良反应以贫血多见,其中≥3 级贫血的发生率达 52.63%;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中,革兰阳性细菌性肺炎最为常见,发生率为52.63%.结论: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对R/R AML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缓解率高且安全性好.NPM1、CEB-PA、TET2 突变可能是预测患者治疗效果的生物学标志.

    维奈克拉阿扎胞苷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肝细胞癌患者TACE术后预后结局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张磊赵军戴静毅
    507-512,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术后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为进行TACE治疗的HCC患者建立一个短期预后的临床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月至 2022 年 6 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经TACE治疗的HCC患者 209 例,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数据、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放射学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ASSO回归筛选患者术后 18 个月生存的预测指标,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采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验证,使用列线图对预测模型进行可视化.结果:在纳入的 209 例调查对象中,50 例患者在 18 个月内发生了死亡结局.肿瘤大小、肿瘤包膜、肿瘤转移、HGB、AFP为经TACE治疗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 分析结果显示,基于上述指标的预测模型 AUC 为 0.836,灵敏度为72.0%,特异度为 83.6%.临床决策曲线表明在阈值 0.05~0.83 时,该模型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结论:HCC患者经TACE治疗后的生存与肿瘤大小、肿瘤包膜、肿瘤扩散、HGB及AFP水平相关.以此构建预测模型,能帮助临床工作者及时识别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

    肝细胞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预测模型列线图

    A型肉毒素注射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全超郑苏徐远红罗秀玲...
    513-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A型肉毒素注射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 2023 年 2 月-2024 年 2 月于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 36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 例)和治疗组(18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运动疗法+物理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锻炼的基础上给予主要伸肌群A型肉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注射.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 4 周后均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行下肢肌肉痉挛程度评价,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Lower Limb Fugl-Meyer Assessment,L-FMA)评分行功能状态评价,表面肌电积分值(Surface EMG integral Values,iEMG)行肌肉状态评价,采取Gait watch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记录患者下肢各关节活动度及时空参数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 4 周后,两组患者的MAS评分、下肢FMA评分、iEMG分值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步频、步幅、步速提高(P<0.05),步长偏差和患侧支撑相均缩短(P<0.05),患侧髋、膝关节的最大伸展度及最大屈曲度受限改善(P<0.05),患者步行能力明显提高;且治疗组的肌肉痉挛程度、运动功能评分、步态时空参数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但髋、膝关节活动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A型肉毒素注射结合康复训练可显著降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痉挛肌群的肌张力,能有效纠正其偏瘫步态,提高患者步行能力.

    A型肉毒素脑卒中下肢痉挛步态分析

    在体单向肠灌流法研究知母提取物肠吸收特性

    戴建英
    518-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知母提取物 7 个活性成分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特性,揭示知母提取物活性成分的肠吸收机制.方法:选用大鼠单向肠灌流模型进行知母 7 种活性成分的肠吸收实验,采用固相萃取法处理肠灌流样品,通过LC-MS/MS定量方法测定知母多种活性成分的吸收变化.结果:从Ka 来看,芒果苷、新芒果苷、知母皂苷BⅡ、宝藿苷Ⅰ以及菝葜皂苷元的Ka 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这些物质主要吸收部位在空肠.知母提取物中主要有效成分Peff值均>1.0×10-3 cm/min,提示各成分在大鼠十二指肠段和空肠的吸收均较好.结论:芒果苷、新芒果苷、知母皂苷BⅡ、宝藿苷Ⅰ以及菝葜皂苷元的主要吸收部位在空肠.

    在体单向肠灌流知母提取物肠吸收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