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装备制造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装备制造技术
装备制造技术

廖小平

月刊

1672-545X

zbzzjs@163.com

0771-5600590,3233943,13077758555

530023

广西省南宁市大学路100号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装备制造技术/Jour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以中共十六大阐述的“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精神为指导思想,秉持促进装备制造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服务的宗旨,刊载具有创新性、导向性、实用性、探索性和交流研究价值的技术及管理等方面内容的文稿,还将以较大篇幅发布装备制造业科进步成果和企业介绍等信息,刊登相关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氧分压气调包装对牛肉贮藏品质的影响

    柴砺华黎桦郗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深入解析不同氧气浓度对气调包装牛肉在冷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程度,本研究精心选择了40%、60%、80%三个不同的氧气浓度水平,以此为变量对气调包装牛肉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分析.研究内容涉及了在0~4℃这一特定冷藏条件下,牛肉的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颜色变化(通过L*值和a*值来衡量)、持水能力、剪切力、质构特性以及感官评价等多个方面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包装中氧分压的升高,牛肉的菌落总数和TVB-N值呈现出下降趋势,这意味着食品腐败速度的减缓,从而延长了肉品的货架寿命.在亮度L*值方面,各实验组之间并未展现出显著的差异,这可能表明光照条件对牛肉亮度的影响有限.然而,较高的氧分压显然有助于提升牛肉的色泽,使其显得更加鲜艳.在持水力方面,较低的氧分压环境对于保持牛肉的水分更加有利.此外,较高的氧分压对于维持牛肉的剪切力和质构指标同样具有积极效果.然而,牛肉的感官品质却随着氧分压的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于氧化反应增强导致的风味变化和品质下降.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和最终结果可以得出:在0~4℃的冷藏环境中,采用60%O2+20%CO2+20%N2的气调包装方案,能够最有效地保持牛肉的贮藏品质.这一结论为牛肉的气调包装和冷藏储存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延长牛肉的货架寿命,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牛肉氧分压气调包装冷藏品质变化

    基于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的刀具加工车削角度控制方法

    刘凯郭枫陈国
    47-4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车削过程中产生的切削力会影响刀具的稳定性,使刀具发生倾斜或偏移,进而影响车削角度的控制.有效控制切削力的变化是提高角度控制精度的关键难点.为此,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的刀具加工车削角度控制方法.设计BP神经网络训练流程,使用BP神经网络预测刀具加工车削角度.利用遗传算法,校正刀具加工车削异常角度,实现刀具加工车削角度控制.实验结果表明:研究方法应用下,车削角度始终与最优角度保持一致,误差最大为0.05°,且刀具的加工路线与原计划设定的最优加工路线完全一致.

    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刀具加工车削角度控制方法

    硬铬层表面点状渗油原因分析及控制方法

    吴龙飞李博姚志强文庚...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活塞杆硬铬层气密性问题,是长期困扰航空制造业和使用单位的技术难题.针对某型号飞机起落架缓冲器活塞杆硬铬层表面出现点状渗油,从电镀硬铬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微裂纹是硬铬层的固有特性,当微裂纹贯通形成穿透性裂纹时,活塞杆在气密试验或使用过程中,气体会通过铬层网状裂纹或气孔由内腔泄露到外部,出现铬层"冒汗"现象,表现为铬层表面出现点状渗油.分析了铬层点状渗油的影响,明确了对气密性检查合格的产品,使用过程中活塞杆铬层表面即使出现点状渗油,也不会引起泄压,不影响起落架的正常性能和使用,仍可按现有要求进行使用和维护的观点.同时,为了控制铬层表面出现点状渗油问题的出现几率,从消除或减少铬层贯通性裂纹(治本)和对铬层采用金刚石碾压、喷丸、憎水和封孔等后处理方法(治标)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对提高镀硬铬零件的气密性,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电镀硬铬层微裂纹穿透性裂纹气密性

    激光微纳连接制造研究在智能制造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周兴汶孙茜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制造是我国未来制造业重要发展方向,激光微纳连接作为新兴的增材制造加工技术,近年来在微纳制造领域引起广泛关注.通过在"智能制造"教学过程中融入激光微纳连接制造相关研究,对于我国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培养、推动智造领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智能制造专业为对象,从先进的激光微纳连接制造技术切入,分别从先进制造装备、加工过程中结构调控工艺及后端器件设计制造等角度出发,阐明了激光微纳连接制造与智能制造专业教学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激光微纳连接制造技术在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融合方法,重点自课程理论基础讲授、实施案例引入、实验设计等方面探讨了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进一步探讨了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结合方法,指出以实践环节、科研项目、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创新思维与能力.通过探讨激光微纳连接制造研究在智能制造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为智能制造专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微纳连接激光增材制造

    基于产教联盟的高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

    龙淑嫔陈胜利陈艳芳叶春德...
    57-5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当前产教融合合作对象单一、可持续性差、深度融合不够等现状和难点,遵循国家产教融合政策导向,构建和实践了基于产教联盟、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产教联盟"点对面"长效合作机制、解决校企合作对象单一的难点,从人才需求、技术发展、技术资源和合作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产业联盟及企业全过程参与建设先进教学体系的方案,实现动态构建与产业发展高度一致的专业课程体系;产教联盟合作开展五个常态化工作共建双向流通双师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双师队伍.通过改革形成了专业与产业联盟点对面开展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实践环境建设、双师队伍建设及共享机制建设的产教联盟合作模式.学校基于本机制进行了教学实践,实践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获得产业高度评价,专业课程资源和环境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建设了一支高素质双师队伍,验证了基于产教联盟、校企融合的高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性和科学性.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可以实现产教深度合作、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产教联盟校企融合点对面合作深度合作人才培养

    基于WebXR的虚拟仿真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以"汽车发动机检修"为例

    卢添进张兴安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WebXR是一组支持将渲染3D场景用来呈现虚拟世界(虚拟现实,也称作VR)或将图形图像添加到现实世界(增强现实,也称作AR)的标准.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和互联网WEB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虚拟仿真资源建设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该文结合新工科教育理念,探讨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建设虚拟仿真资源对深化工科专业课程改革,改善优质资源不足,改进教学模式的效果和价值.在分析WebXR技术的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详细阐述高职工科专业课程WebXR虚拟仿真资源的建设策略.以汽车发动机检修为例,从课程体系构建到基于岗位任务驱动的资源体系建设,通过构建虚拟的汽车发动机检修场景,高精度仿真汽车元器件结构等虚拟仿真资源,并在汽车发动机检修课程中的应用.虚拟仿真资源为学生提供沉浸式、交互式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而且,在汽车发动机检修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得到师生的一致认可.

    WebXR虚拟仿真资源新工科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教师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

    程艳刘芬芬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决定着学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目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在理论认识、政策体系构建与培养实践都有了长足进步,但与应然和实际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在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教师培养领域,仍然存在培养标准"不清"、培养模式"不适"、激励机制"不全"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亟需在建构主义、胜任能力、职业生命周期等理论指导下,根据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教师能力要求和专业教师职业发展规律,构建方向统一、评价维度统一的教师发展标准及评价标准;按照精准供给为原则、以优化教师培养方式为策略,系统构建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教师培养路径;架构"平台支撑+制度保障+数字赋能"的职业院校教师可持续发展生态支持系统,解决教师发展支持和保障不力等问题;提高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教师提升能力,实现教师发展支持由单一发力向系统协同的转变,进而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改革创新.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发展模式教师培养

    基于"专创融合"的"三维CAD基础"课程改革探索

    易东蔚李福送林伟健秦臻...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因此,面向大学生的专创融合课程改革,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应用型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三维CAD基础"是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通过分析该课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针对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在教学方式、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等环节相互脱离难以兼顾的问题,以学生为本,学工结合为基础,深度挖掘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将创新创业元素融入到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练习实践、教学评价等教学实施的主要环节,在"教学练评一体"的课程中促进知识与双创元素的深度融合,完成了专创融合的课程内容支撑矩阵,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创立了多维度的课程考核及反馈体系.实践结果表明,基于"专创融合"的"三维CAD基础"课程改革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显著的提高,为学生从事创新创业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为其他课程的改革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专创融合教学练评一体三维CAD

    "1+X"证书制度下机电专业课程改革探索——以"数控机床编程及操作"课程为例

    邓敏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施"1+X"证书制度,是落实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在这一背景下,各职业院校纷纷对专业课程进行了一系列变革.目前,在职业院校课程建设中,往往存在着课程内容滞后企业生产实践内容、知识体系与"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相差较大、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学组织实施不够合理、考核评价方式不够完善等诸多问题.该文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专业"数控机床编程及操作"课程为例,对该门课程进行定位分析,解析数控车铣加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提炼出课程所对应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以及职业能力要求.从课程体系构建、教学组织安排、课程实施过程、课程思政融入方式、考核评价体系、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力求将"1+X"考核标准融入课程建设各个环节当中,丰富课程资源建设,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1+X"证书制度机电专业改革探索课程建设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马庆祥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地满足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培养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必须瞄准当下各行业企业对数据分析与可视化人才的真实需求,针对大数据、智能网联、智能制造等相关专业的"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相关课程与技能,积极推动跨越行业企业,职业教育,从融入到贯通,逐步实现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该文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构建并凝练出"三练结合长三识"的技能培养目标、"三育交织强技能"的素质提升路径和"三融强化树新风"的价值引导方法,即以"技能培养-素质提升-价值引导"产教融合一体化的培养思路,探索职业院校"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将教学改革方法在该校开设的相关专业课程中进行实践与检验.实践检验结果显示,采用该教学改革方法培养的人才,专业素质高,就业质量好,能够更好地满足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

    "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产教融合教学改革与实践